分享

“人走茶凉”辩证看--评论

 3gzylon 2012-07-08


  人走茶凉,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出自京剧《沙家浜》,是著名作家汪曾琪先生自创的语言,为阿庆嫂的唱腔写的词。现在表示世态炎凉,当权的人离开岗位以后,对别人没有利用价值,人家就忽视他了。一些离职退居二线或从热门岗位交流换岗的同志感叹“世态炎凉”、“人走茶凉”,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过是利用和被利用,没有感情和真诚可言,一个领导干部一旦离开重要的权位,就会被众人看不起,进而得出结论:人人都是“势利眼”。

   “茶”凉不凉,完全是自然现象。有些人之所以对“人走茶凉”深恶痛绝,主要是将“人走茶凉”与“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间画上等号。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党员与党员、干部与干部之间,我们提倡的是正常、纯洁、健康的交往,反对的是庸俗的人际交往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茶”凉不凉又有什么关系呢?“茶”凉不凉也跟人“走”不“走”又有什么必然联系呢?现在有个别领导干部,虽然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仍然好摆老资格,或“拉大旗作虎皮”,或利用自己工作时的关系网为个人谋取私利,一旦其非分之举和无理要求被所拒绝,便恼羞成怒,动辄指责其他人“不讲感情”、“忘恩负义”,感慨“人走茶凉”。这样看来,“茶”还是凉点好。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中永远有一杆秤。优秀的党员干部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靠的不是“在位”的小恩小惠和积累的威势,只有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在群众心中具备永恒的生命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们的名字同永驻我们心中。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沈浩等新时代的楷模,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忘记他们。2009年冬,积劳成疾的优秀党员干部高发明同志逝世时,滨州市数千名干部群众洒泪为他送行,这还能说“人走茶凉”?而对那些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的人,尽管在位时大家对他毕恭毕敬,但一旦离职人心这杯茶不凉才怪。

  笔者认为,对“人走茶凉”要一分为二的分析。不可否认,当一个领导干部在位时,簇拥在他周围的人群中不乏趋炎附势的市井小人,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或者为了小团体利益,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歌功颂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们一旦目的达到,或者看到领导干部离开原来岗位,失去“利用价值”,则过河拆桥,冷眼相待。对这些人,说他们是势利小人不为过分。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感慨“人走茶凉”的同志,应当反躬自问,自己大权在握时,是怎样把握人民赋予的权利与个人作用的关系的?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得到相应职权后,便把组织权威变成为个人的权威,把自己能在所管辖的范围内“一呼百应”归结为个人的能力和威信在起作用,而忽视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组织权威。更有些人,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当做自己谋私的工具,不是用好手中的权利为人民服务,而是绞尽脑汁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以至于正常的工作也要通过行贿请吃才能开展起来,人为造成在位期间大“门庭若市”。从这个意义上说,下台后他们“门前冷落车马稀”,正是由于当初组织作用过多地被个人“侵蚀”、“享用”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领导干部平常自我要求严格,为人正派,政治立场坚定,与人与事公正严谨,善于对身边人真诚相待,他们即帮助基层解决问题又热忱待人。他们能摆正个人与权利的关系,心态坦然、作风纯正,当然也就不会为世俗的“人走茶凉”心态所困。他们即使离开了领导岗位仍然受到社会和周围群众的尊重。

(责任编辑:谢磊、赵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