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解读

 遗韵斋 2012-07-08
题二十四节气
  天文气候与生产,
  三者息息紧相关。
  节令综合来体现,
  至今为农谋发展。
  古代人民来总结,
  智慧结晶世代传。
  释文:
  在二十四节气中,天文、气候与农业生产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由节令综合体现三者间的关系,即每一个节令不仅反映这个节令期间的气候变化,也反映季节间的变化和与节令同一时期的农业生产特点、特征。到今天,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仍然是我国劳动人民一年之中从事农业生产、安排农事活动和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可靠依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非常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是一部简要而明确的农事历法,它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它将世世代代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服务并永远流传下去。
  二十四节气概述: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式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l~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 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立春
  立春
  二首
  (一) (二)
  春回大地,东风吹拂春来到,
  福满人间。水暖新绿向晚好。
  一元复始,年过一岁大家添,
  万象更新。不是人间偏我老。
  释文:
  (一)严冬过去,春天又来到大地,万物复苏,生机一片,幸福的气氛又充满人间。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后,新的轮回又从此开始,自然界万物欲将更新,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开始了。
  (二)东风吹拂,春天到了,河中的水开始变暖,大地渐有绿意,接近傍晚,夕阳西照,晚霞给春色更添绚丽,过了年,每个人都要增长一岁,人世间,不是我一人独老。
  节令概述:
  立春,春季开始的意思。在每年阳历2月4日或5日,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开始的。立春这一节气的到来,给大地带来了无限春光,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即将开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农业立国,对立春的到来寄予了厚望,民间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说,意即对新的一年做好计划,搞好各项准备,开个好头。
  立春节令佳作赏析
  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赏析:
  按照大自然四季运行的规律,每年年底岁末便是立春节气,也就是又一轮四季更替的开始。这时候,冰霜少了,春天悄悄地来到人间,草木最先感知到了春的气息。于是,人们也就开始感觉到眼前一片生机盎然,春风吹过,绿水荡漾,赏心悦目。
  歌颂春天,赞美春天,张栻的诗,可称上乘之作。  雨水
  雨水
  春雨涤尘枝叶新,
  渗透土壤润根茎。
  当春之后继雨水,
  随风潜入化甘霖。
  释文:
  春雨来临,它将树上枝叶的灰尘冲掉,使枝叶更加干净、光彩。落在地上的春雨,渗透土壤,滋润着草木长在土里的根茎,促使草木的萌发。立春过后,雨量增加,这是大自然在每年此刻的必然趋势,春雨它总会随着春风的吹拂,悄悄地来到人间,化作万物需要的甘霖普降大地,滋润万物。
  节令概述:
  雨水,即降雨开始。在每年阳历2月18日或19日,是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开始的。能生万物是春风,能润万物是春雨。雨水随春风而来,无怪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雨水节令佳作赏析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赏析:
  春雨不小,高处的田中都积满了水,夜间望去白茫茫一片,为了赶季节进行播种,农民在夜里披着蓑衣冒雨耕田。当人与牛都将力气用尽的时候,天还没有发亮。
  诗人以独特的视觉,写出了农家不违农时,冒雨夜耕的场景,既体现了“节气不饶人”,也显示了中国农民辛苦劳作的情形。
  立春—雨水主要农事
  小麦第二次中耕,追拔节肥。
  油菜第三次中耕,追施薹肥,培土。
  洋芋继续施肥整地,播种春洋芋。
  水稻温热地区准备秧田。
  包谷翻犁空土,整地,施肥,雨水后开始播种早包谷。
  烤烟加强苗床管理,匀苗,追肥。
  蚕桑苗圃整地播种,桑苗嫁接,定植移栽。
  果树冬季管理,苗圃整地播种,窝大、肥足,定植果树。
  蔬菜播种早瓜、早豆。
  做好牲畜春防注射技术培训和各项物资准备。
  惊蛰
  惊蛰
  一声新雷响,
  耕播自此忙。
  各项早准备,
  誓比上年强。
  人口十三亿,
  第一是吃粮。
  上下齐关注,
  举国重农桑。
  释文:
  第一声春雷在天际间响动后,不仅惊醒了蛰伏冬眠的动物与昆虫,也唤起了农家开始了一年的辛勤劳动。对于一年至关重要的春耕春播,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争取今年的收成比去年更好。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十三亿人口,这样多的人,吃饭当然是安邦定国的第一件大事情。所以,从上至下,都要关心农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发展。
  节令概述:
  惊蛰,春雷开始响动,惊动自然界之万物。从这一天起,冬眠生物将开始复苏。在每年的阳历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开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之日,已到了“九九”之时,民间谚语有“过了惊蛰,春耕不停歇”。农村开始进入繁忙的春耕春种季节。
  惊蛰节令佳作赏析
  田家(其一)
  宋·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
  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
  农事不可迟。
  蚕女亦自念,
  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
  荷杖独熙熙。
  赏析:
  在响过春雷后的第二天一早,农家便扛着锄头到南山坡去整地。杏花按节气开放,农事依节气安排,整地、耙地、播种都不能错过节气。为顺应节气,不误农时,养蚕的妇女也开始自己的计划,盘算如何养好蚕,牧童则赶着牛随我去南山坡上放牛,田中见到的那位老农,对于农活显然早有自己的打算和安排,拄着拐杖独自显出了乐熙熙的神态。
  诗人选取了惊蛰时节的一天,农家春耕备种的景象,道出了“农事不可迟”的深切体验。  春分
  春分
  立春至谷雨,
  其半至此分。
  日至黄经零,
  昼夜均相等。
  草木已萌动,
  万物亦欣欣。
  乍暖还寒时,
  植树好造林。
  释文:
  从立春至谷雨整个春季,到春分这天刚好一半。这一天的太阳到达黄经刚好是零度,也是我国古代利用土圭观测日影以确定的春分点,在这一天,昼夜也是平分相等的。春分时节,草木已经萌发出芽,万物生机勃勃,在这天气渐暖,但寒气还未退尽之时,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
  节令概述:
  春分,分即半,春季九十天的一半,故叫春分。在阳历每年3月20日或21日,是太阳到达黄经零度(春分点)时开始的。春分这一节气,不仅标志着春季九十天的一半,同时也是这一天的昼夜等分,农村进入春播大忙季节。由春分至清明,是植树造林的好季节。
  春分节令佳作赏析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
  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
  明朝种树是春分。
  赏析:
  田野里,黄雀嘁嘁喳喳地成群飞舞;山路上,老农碰到一起拉着家常。半夜里,听到有的农家在一边喂牛,一边喊农妇起床,说是春分到了,天亮种树去。
  这是一幅洋溢农村生活气息的田家日常生活图,传达的是山村景观,太平氛围。
  惊蛰—春分主要农事
  水稻运肥,施肥,犁耕冬水田。整理秧田,春分开始撒秧。
  包谷运肥、施肥、翻犁空土,春分前后开始播种早包谷。
  小麦第三次中耕,追穗肥,培土。
  油菜第四次中耕,追花肥,培土。防治青虫及菜蚜。
  烤烟定苗、追肥,防治苗床病虫害。
  茶叶中耕、锄草,追施催芽肥。蔬菜瓜豆播种,辣椒、茄子、番茄等育苗。
  果树苗圃整地播种,定植移栽,嫁接果苗,投产果园施催芽促梢肥,病虫防治。
  蚕桑苗圃播种,定植移栽,密植桑园追肥。
  开展牲畜春季配种和春防注射。
  清明
  清明
  二首
  (一) (二)
  阳气动物,春光清且明,
  清澈明朗。晴暖适踏青。
  绿肥红瘦,背着酒和菜,
  浓郁春光。不忘祭老人。
  释文:
  (一)清明时节,生气方盛,阳气发泄,气温渐升,空气清澈明朗,这时也正值暮春,百花渐谢,落红纷纷,但大自然清新明丽,生机勃勃,仍是一番浓郁的大好春光。
  (二)清明,万物皆清洁而明净,生机勃勃,呈现出一派大好春光。加上天气晴暖,最适合到野外踏青。人们带着酒和菜肴,到郊外去,趁此春光到墓地扫墓,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
  节令概述:
  清明,天气清和明朗,气候温暖,在阳历每年4月5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开始的。每逢清明节,民间传统要上坟去扫墓,祭祀先人。
  清明时节为阳春三月,此时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忙季节,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清明节令佳作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宋·范成大
  高田二麦接山青,
  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
  赏析:
  高处的田里,大麦小麦那油绿的波涛蔓延开去,与那青山连接成了一体,矮处水边的田里也是一片绿色,还未耕种。
  万绿丛中,一簇簇桃花杏花开遍了村庄,使春天绚丽多彩,隐隐约约地,我们听到了踏歌敲鼓的响声,原来是人们在欢庆清明节。
  诗人对清明时节田园景物的描绘精巧、细腻,值得一读。  谷雨
  谷雨
  逢雨
  一宵春雨不断续,
  今朝晴好牵牛出。
  有鸟田间枝头叫,
  催促农夫快播谷。
  释文:
  一夜的春雨下个不停,没有断过,这雨来得及时正适合插秧,凌晨雨停天气转好,农家早早的就把耕牛从牛舍里牵了出来,扛着犁耙向田里走去,在田边树林的枝头上,布谷鸟不停地叫着“布谷”,催促着农夫快去播种,以免耽搁而延误了农时。
  节令概述:
  谷雨,即雨生百谷之意。从这一节气始,降雨逐渐多起来。在阳历每年4月20日或21日,是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开始的。好雨知时节,来得正当时,夜晚下白天晴,不误农时好耕作。
  在谷雨节气时,布谷鸟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布谷”,催促农夫快去播种。
  谷雨时节也是民间种花种草,美化环境的大好季节。
  谷雨节令佳作赏析
  山家
  明·王象春
  山家香穄饱椿芽,
  雨歇篱傍自种花。
  割麦绩麻旋剥枣,
  一年三度坐牛车。
  赏析:
  山里之人阳春三月虽无鱼肉可吃,但有糜子、香椿芽等山味为餐,也是吃得津津有味,饱食一日三餐。雨停了,山民在篱笆旁栽种花卉,美化环境,夏季到了便去田里收割麦子,夏末秋初便收割麻,到了秋天又要开始打枣。一年三度,从不停歇,伴着满载丰收果实的牛车,山里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诗人描写出随一年四季不断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自食其力的山民山风。
  清明—谷雨主要农事
  水稻运肥、施基肥,犁耙冬水田。播种育秧,秧田管理。
  包谷施肥、整地,播种中包谷,早包谷匀苗,初苗中耕,追肥,防治土蚕。黄豆、杂豆播种(一般同包谷间作)。
  小麦防旱防湿,防治锈病、白粉病、麦蚜,拔除黑穗病株。
  洋芋中耕,追肥,培土,防治晚疫病。
  油菜谷雨后开始收获。
  烤烟整地,施肥,移栽早烟。
  茶叶清明后开始采春茶。
  蚕桑小蚕共催共育,加强春蚕饲养管理。
  防止林区山火,预防“倒春寒”和冰雹。  立夏
  立夏
  百花已谢尽,
  绿树叶成荫。
  新夏天渐热,
  莺在枝头鸣。
  释文:
  从小寒到谷雨,24种花信次第开放,到立夏时,百花已经谢尽,碧叶舒展成为浓荫,新夏时节,天气渐热,黄莺鸟在树枝上愉快地唱着歌。这首诗用短小的语句勾画了新夏时节的自然物候景象。由暮春到初夏景物变化显示了节气时令的转换。
  节令概述:
  立夏,即夏季开始。在阳历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是在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开始的。此时,气候逐渐转热,农作物生长旺盛,农民可根据节气,从事耕耘管理方面的农业生产各项活动。
  早在《周髀算经》就指出:“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意思是提示人们在四立之日,不失时机地搞好播种耕耘、收获和收藏等主要农事活动。
  立夏节令佳作赏析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惟有葵花向日倾。
  赏析:
  农历四月日丽清和,雨后乍晴,当户远眺,南山上的花草树木,山色轮廓格外清楚,尽收眼底。近处绿叶舒展,没有了春天柳絮杨花的随风飘舞,只有那初长不久的向日葵,随着太阳在日光下茁壮成长。
  《客中初夏》是作者在立夏节令所见所感,后两句可视作即墨抒情,其中蕴含深意。
  小满
  小满
  麦油盈灌浆,
  夜短昼漫长。
  为使蚕肥壮,
  村姑正撒桑。
  释文:
  小满之时,正是麦子、油菜等夏熟作物灌浆的最快时期,物至此小得盈满也,这时,白天长夜间短。为了使蚕儿长得更加肥壮,村姑正在蚕房撒下那鲜嫩的桑叶。
  节令概述:
  小满,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即将饱满。在阳历每年5月21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开始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谓:“小满者,物至此小得盈满。”小满之时已是初夏季节,昼长夜短,麦田中的麦穗已经抽齐,田埂上的桑树叶子肥壮,可供蚕儿吃个饱饱。
  小满节令佳作赏析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
  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
  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
  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
  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
  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
  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
  顾我蹉跎已衰老。
  赏析:
  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儿吃饱。老翁所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好,家中的妇女哪晓得年景如何。夜莺在茂密的野棠梨树枝上啼叫,海石榴花红引来山鸟为之歌唱。田园生活的乐趣谁知道?我自个知道归隐的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引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诗的后四句发出了悲怆的感慨,这与诗人的坎坷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立夏—小满主要农事
  水稻管理秧田,防治负泥虫、螟虫;小满后抢雨水打田,开始插秧。
  包谷夏收后播种晚包谷,中耕追肥,查苗补缺,防治土蚕。
  小麦防治白粉病、锈病,摘除黑穗病株,小满后开始收获。
  油菜收获,选种、留种,秸秆还田。
  洋芋中耕,追肥,培土,打花蕾,防治晚疫病。
  烤烟整地,施底肥,小满前栽完早、中烟。早烟中耕、追肥,查苗补缺,防治土蚕。
  茶叶继续采春茶,每隔5~7天分批轮采,小满后春茶下树完毕,夏茶中耕、追肥,防治病虫害。
  蚕桑大蚕分户饲养,收春蚕茧,桑树追肥。
  果树防治病虫害,追施壮梢肥,砧木排栽。
  注意防洪、防涝,预防冰雹。  芒种
  芒种
  农家四月人倍忙,
  割麦才了又插秧。
  不误农时赶活计,
  力尽仍希夏日长。
  若遇连续梅雨下,
  冒雨出工苦备尝。
  衣裤湿冷无干爽,
  泥肥扁身臭又脏。
  不劳岂知耕种苦,
  教育子孙应惜粮。
  释文:
  四月的田家每一个人都加倍的忙,因为田里坡上有这么多的活计需要去做,坡上要收割麦子,麦子刚割完田里又要插秧,为不误农时,起早睡晚的赶活计,哪怕力气用尽了,还是希望白天再长一点。如果碰到连续梅雨天气,也要冒着雨去赶活计,这样下来辛苦更加不用说了。每一个人的衣服裤子都湿得没有一根干纱干线,土里、田里的泥巴和着农家的粪肥粘在湿冷的衣裤上,真是又臭又脏。没有做过庄稼的人哪里知道耕田种地的辛苦,只要知道了躬耕之苦,那么每一个人都应教育自己的子孙要珍惜农民这来之不易的粮食。
  节令概述:
  芒种,即忙种,在我国南方水稻开始插秧,在北方有芒作物如麦子已经成熟并开始收获。在阳历每年6月5日或6日,是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开始的。自芒种后气温逐渐升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这个季节常有阴雨天气。阴雨天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如衣物容易发霉,人们便将此称为霉雨季节;此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逢梅子成熟,因而又将此时下的雨称为“黄梅雨”,简称梅雨。一般说来,从入梅到出梅,大约一个月左右时间。(入梅在“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出梅”在“小暑”起第一个“未”日)
  芒种节令佳作赏析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
  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
  处处菱歌长。
  赏析:
  正值芒种该插秧的时候,恰巧天降了及时雨,正是这场雨使得四野的农家得以适时插秧。家家吃着刚打下来的新麦做成的香喷喷的饭食,四野插秧的农家愉快地唱着歌在田间劳作。
  小诗以清新的格调,描述芒种节气时,农家喜悦的劳动和生活场景。
  夏至
  夏至
  夏日至此长,
  田活拾掇光。
  此后猛生长,
  善后要加强。
  释文:
  夏季到这一天,白天是最长的了,到了夏至,田里和坡上的农活早已收拾得差不多。夏至以后,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的季节,而田家仍然不可懈怠,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善后的田间管理,如耕耘、锄草、灭虫、灌溉、排涝等一系列适应夏令的农活,以确保农业的丰产丰收。
  节令概述:
  夏至,即夏天到。此时白昼最长,夜间最短。在阳历每年6月21日或22日,是太阳到达黄经90度(夏至点)时开始的。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出现一年当中的最高气温,故称“热在三伏”。据《史记正义》称:“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后人就以此借指盛暑季节。三伏的具体时间是: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而末伏则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的十天。
  盛夏时节,是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季节,农民要不失时机地加强田间管理,如耕耘、锄草、灭虫、灌溉、排涝等一系列适应夏令的农活措施,以确保农业的丰产丰收。
  冬至后我国民间有传统的“数九”习俗,其实,我国民间也有传统的夏至“交九”的说法,只不过“夏九九”不如“冬九九”那样家喻户晓。下面这一首“夏至九九歌”是在湖北省老河口市禹王庙正厅榆梁上发现的,其歌词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夏至节令佳作赏析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赏析:
  忆起当年在苏州的日子,最熟悉的是夏至的欢筵。那用稚嫩的筒竹蒸制的糯米粽子香气诱人,烧烤的小鹅脆香可口。水乡之称的苏州,到处是舞榭歌台,吴地最好丝竹管弦之乐,在节日里,更是舞乐歌欢。家家设酒迎节,处处船如织梭。想当年,苏州为官我在诸君之前,谢官离任诸君亦在我之后。如今大家都迁居洛阳,并老于此地,东望故地苏州,此情如何不依依!洛阳城的麦收季节,正是江南苏州等地的梅雨天气。齐云楼上的往事,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这首诗以忆往日旧事,感事伤时,叹时不我以。
  芒种—夏至主要农事
  水稻抢雨水打田,实行满栽满插,早的地方薅头道秧,追施分蘖肥,防治病虫害。
  包谷抓紧晚包谷播种;中耕、追肥,防治玉米螟和粘虫。
  黄豆、杂豆结合包谷田间管理,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
  小麦及时收获,选、留种。
  洋芋收获、留种。
  烤烟早、中烟中耕追肥,打脚叶,壅枯上高厢,防治病虫害,少量晚烟移栽结束。
  茶叶采摘夏茶;茶叶中耕、追肥,防治病虫。
  蚕桑加强夏蚕饲养管理,收获夏蚕茧,桑苗排栽。  小暑
  小暑
  万物生长翠欲滴,
  炎威乍施热浪袭。
  农家相约下田去,
  早晚耘管午休息。
  雨热同季两暑期,
  雨蕴热来热蕴雨。
  释文:
  小暑节气,自然界万物生长茂盛,苍翠欲滴,进入盛夏,天气开始炎热。并有热浪阵阵袭来,在这种季节,田家相互邀约下田做活,早晚出去,中午太阳大,只在家中休息。小暑大暑是雨热同季的时期,雨后会出现暴热天气,暴热天气反过来又会下雨。
  节令概述:
  小暑,指气候炎热,但还没有热到极点。在阳历每年7月7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开始的。小暑之时,雨热同季,自然界与农作物正处于生长旺盛之时,若雨水过于集中,则暴雨不断,形成洪涝水灾;如天旱无雨,日久则形成伏旱。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有“出梅”之说,即走出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随之而来的便是夏季酷热的天气。
  小暑节令佳作赏析
  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处凉,
  画桥南畔依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
  小暑天气热得人受不了,只好拄着拐杖到外边柳林中去凉快一番,在如画的桥南边,安上躺椅,人躺倚其上。看天上明月美,听船上参差错落的笛声,尽管晚风已定,可还是闻到池中莲叶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真是沁人心脾。
  作者将纳凉佳境的自然景色与纳凉之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统一在同一个时空点上,给人以深邃的妙不可言的美感享受。
  大暑
  大暑
  天地若大窑,
  骄阳似火烧。
  封密不透气,
  万物如煅陶。
  赤热忧天下,
  清风借我曹。
  尽卷滂沱雨,
  顿作倾盆浇。
  释文:
  天与地之间如同一座大窑,太阳如炭一般将六月燃烧。封密得不透一点热气,万物就像被煅烧的陶器,任六月的骄阳烧烤。为了让天下人从暑热之中解脱出来,能否将清风借给我辈去为天下人清除暑热呢?让清风卷起滂沱的大雨,即刻倾盆而下,以把如火的暑气清除。
  我曹:我辈。
  节令概述:
  大暑,即炎热到极点。在阳历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开始的。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天气酷热难当,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正如三国魏陈思王在《大暑赋》中所写:“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大暑节气正是雨热同季时期,雨量比前几个月明显增多,有时可达到年降水量的一半左右,由于雨量的过分集中,常出现暴雨洪涝灾害,要注意防汛、防洪工作。
  大暑节令佳作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毕竟是西子湖畔六月大暑节气之时,其景色有别于其他季节。那满湖碧叶青翠,田田荷叶的绿色接天相连,无边无际,铺满了湖面;而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在朝阳的辉映中犹显得光彩夺目,鲜红无比,十分赏心悦目。
  这是一首写六月大暑节气的诗,描写的是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特别是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已成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小暑—大暑主要农事
  水稻薅头、二道秧,追分蘖、拔节肥,防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浮尘子,稻螟虫等病虫害;拔除稗草。
  包谷收获早包谷,继续中耕、追肥、培土;防治玉米螟和粘虫。
  烤烟晚烟中耕、追肥,壅枯上厢;早、中烟采摘烘烤;防治烟青虫,蚜虫和白粉病、花叶病。
  茶叶继续采摘夏茶,防治病虫害。中耕、除草、追肥。
  果树柑橘、苹果追施壮果肥,秋季果苗嫁接。  立秋
  立秋
  酷暑渐退,
  余热尚存。
  秋风初起,
  落叶飘零。
  释文:
  新秋初至,酷热渐退,然而暑气一下难消,尚有余热,凉爽的秋风开始吹起,树上渐有落叶稀疏飘下。
  节令概述:
  立秋,指秋天从此开始,农作物即将成熟。在阳历每年8月8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开始的。据《时训解》言:“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正值末伏前后,气温虽然开始有所下降,然炎热一时难消,节气上虽已立秋,可天气上并未立秋,民间将此现象称之为“秋老虎”。
  立秋前后的二至三天是播种大白菜等冬季蔬菜的最佳时间。此时温度适宜,播早,气温高,病虫危害严重;播晚则其生长期不足,影响菜的质量与产量。
  立秋节令佳作赏析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
  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赏析:
  只有一个孤独的老人自言自语踯躅独行漫步曲江,无处排遣,打马回头上乐游园。萧飒的凉风,与衰老的白发,为什么偏偏教它与这凄凉的秋风交会在一起呢!
  白居易的这首诗自然洗练,寥寥数语,展示了诗人伤秋悲时的心境。
  处暑
  处暑
  暑气至此无,
  凉风始光顾。
  清取燥热除,
  宜人惬意舒。
  释文:
  酷热的暑气,到这一天没有了,因为暑气结束,凉风得以光顾;清爽的凉风取代了烦暑的燥热,气温不冷不热,使人感觉到惬意舒畅。
  节令概述:
  处暑,处是停止的意思,指暑气将从这一天结束,在阳历每年8月23日或24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的。据《二十四节气解》说:“处,止也,谓暑气将于此时止也。”可见,在处暑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夏季的暑热之气开始减退,随之而来的将是“天高云淡”的金色秋天。
  处暑节令佳作赏析
  处暑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
  荷花关成子。
  赏析:
  处暑节气,暑气退伏而潜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再不像大暑之时浓云成块。那柔和的凉风习习吹来,缭绕于周围,让人感到阵阵凉爽。秋天又来到人间,池上那夏天娇艳的荷花已不再见,而变成了莲蓬朵朵,其中结满了莲子。
  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立秋三天,寸草结子,秋天是成熟的季节。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诗意清新高远,体现出诗人观察、感受细腻,真实地再现了这一节气的特色。
  立秋—处暑主要农事
  水稻薅三道秧,追穗肥;防治稻飞虱、稻瘟病;防旱,防倒伏。
  包谷收获中包谷,选留种,晚包谷中耕、追肥、培土。
  黄豆、杂豆田间选种,收获。
  烤烟继续采摘烘烤,及时打顶打杈,单株选种,防治晚烟病虫害。
  茶叶分批采摘秋茶,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
  蚕桑加强秋蚕饲养管理,收秋蚕茧。
  果树采收早熟苹果和梨子;柑橘追施壮果肥,防治病虫害。
  蔬菜整理苗床,播种白菜。
  注意防秋,防鸟害、鼠害。  白露
  白露
  仲秋季节冷渐侵,
  入晚至晨露寒凝。
  喜看阡陌丰收景,
  满坝金黄欢喜人。
  释文:
  白露为仲秋季节,此时,冷空气气流逐渐增加,从夜晚至早晨,露凝而白。站在田间的小路上,只看到千顷沃野,丰收在望,田野山上满是一片金黄,收获的季节里,是田家一年中最感高兴和欣慰的时候。
  节令概述:
  白露,指地面水气凝结为露,呈白色,故称白露。在阳历每年9月8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开始的。白露为仲秋节气,由于冷空气逐渐增加,气温变化明显,早晚较凉。若遇雨,气温也随之下降,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白露期间,大秋作物正处于成熟阶段,秋果飘香,千顷沃野披上金色,故称秋季为金秋季节。
  白露节令佳作赏析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赏析:
  战乱频仍,身处边地,月夜只闻戍鼓雁声,只见路断行人,荒凉冷寂的景象。白露之夜,抬头望月,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更加强烈起来。弟兄几个离散东西,天各一方,颠沛失所,生死茫茫,平时寄信问讯尚且长期收不到,况且现在兵荒马乱之时,更是不可指望,于是乎怀念忧虑之情越发深重了。
  诗人月夜怀乡思亲,情感真挚深切,行文自然畅达,不雕而工,看似随手拈来,实则恰到好处,反映了诗人非同寻常的艺术匠心和功力。
  秋分
  秋分
  八月桂子秋果香,
  农家田间正繁忙。
  收割耕犁与播种,
  确保颗粒要归仓。
  释文:
  八月的桂花遍地开放,八月的秋果挂满枝头,桂花和秋果都散发着醉人的芳香。“秋分”节气不但为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而且给农民带来了一年中最辛苦、最劳累的繁忙,面对秋季作物的陆续成熟,需要及时收割,对于已收割完毕的土地,需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秋耕、秋种,对已收获回来的庄稼要翻晒烘烤,确保每一颗粮食都完好无损地送到仓里收藏保管。
  节令概述:
  秋分,指秋季正中间的一天,即九十天的一半,这一天昼夜等分。在阳历每年9月23日前后,是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点)时开始的。由于冷空气不断侵袭,天气比前冷了,虽时有秋雨,但汛期已过,不会再有洪涝灾情出现,真正进入了秋高气爽的时节。
  秋分节令佳作赏析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赏析:
  自古以来人们对秋的描写都是以悲哀肃杀寂寥为主题,我却说秋天胜过春天。你看那展翅高飞的白鹤正凌云而上,飞向高空,自由翱翔,看它那矫美的形体与蓝天白云相映衬,不禁让人感叹,那美的境界会使人诗兴大发。
  诗人的这首诗,哪里有一丝悲秋之情,分明是高歌一曲,斗志昂扬,那飞翔于蓝天白云之间的鹤,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体现了敢于奋斗之精神。这是否也是诗人的精神和情操的寄托与流露呢?
  白露—秋分主要农事
  水稻收割、选种、留种。
  包谷收获晚包谷。
  油菜精细整地,施基肥,处理种子,秋分后开始播种甘蓝型油菜,育苗移栽可于白露至秋分播种,比露地略早。
  烤烟早中烟采收结束,晚烟打顶打杈。
  茶叶秋茶下树结束,整枝、修剪,采边茶。
  蔬菜移栽白菜,播种秋菜。
  果树采收梨子、苹果;秋季嫁接,定植果苗。
  继续护秋,防止鼠害;开展牲畜秋防注射和秋季配种改良工作。
  寒露
  寒露
  科技兴农广宣传,
  油田麦坡要规范。
  精耕细作不怕繁,
  良种良法创高产。
  释文:
  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农业生产要广泛宣传,油菜下田麦子上山要按规范化进行种植。做庄稼也像绣花一样,要精细耕作不怕复杂麻烦,利用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耕作方法种植,肯定会创造较高的产量。
  节令概述:
  寒露,露先白而后寒表示气候逐渐转冷之意,在阳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95度时开始的。寒露时节天高气爽,天气渐凉,农民正进入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寒露至霜降是小麦的适播期。
  寒露节令佳作赏析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日暮时分来到江边,举目远眺,看到落日余辉映入江水时的美妙之景,使秋天清澈碧绿的江水注满了生机,一半清澈碧绿,一半绚丽鲜红。在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寒露浓重像珍珠一样,一钩新月像武士们使用的弓。
  这首诗以精美的语言创造了令人陶醉的自然美景,抓住了秋天季节时令的特点,写出了秋夜清幽的景色。  霜降
  霜降
  霜降人间天渐冷,
  山中草木皆凋零。
  城郊野看红黄景,
  层林尽染深秋情。
  释文:
  到处都能看见霜,天气渐渐地冷了,霜降则植物皆凋零枯萎,在城郊登高远望,可以看到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万木霜天红烂漫的深秋情景。
  节令概述:
  霜降,即开始见霜。在阳历每年10月23日或24日,是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的。到霜降节气,阴气更盛于八月,露水受冷而结成霜,霜降则植物皆凋零枯萎。登高远望,可以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漫”的景致。
  霜降节令佳作赏析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在富有凉意的深秋季节,我坐着牛车沿陡峭山势盘曲蜿蜒而上,就在这白云缭绕,飘荡连绵的高山之巅,居然还住着人家。诗人为秋山秋景所吸引,把车停下来观赏枫林晚景,何以让诗人停车驻足,流连忘返呢?原来是经霜的红叶比颜色娇美的二月花还要美。
  这首《山行》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特别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已成人们常常引用的名句。
  寒露—霜降主要农事
  水稻收割结束,留种贮藏。
  包谷翻犁板土。
  油菜抢晴天播种甘蓝型油菜,育苗移栽。
  小麦深耕、整地、施基肥,精选种子,播种。
  烤烟采摘烟种,晚烟采烤结束。
  茶叶整枝,修剪,中耕除草,施冬肥。
  果树采收早熟橘;整理苗圃,秋播枳壳种。
  蚕桑冬季栽桑。
  发动群众采集树种、草种;收藏大牲畜越冬饲草、饲料。  立冬
  立冬
  初冬寒气袭,
  天冷路人稀。
  在室俱向火,
  出外加穿衣。
  冬闲枯水季,
  修沟好筑堤。
  释文:
  进入冬季,寒流开始袭来,天气渐冷,路上的行人自然稀少,人体机能顺应寒冬之气,去寒就温,在家中则需生起火炉取暖,到外面则要添加衣服,以抵御风寒。对农家来说冬季是农闲的季节,也是枯水的季节,正好借此时机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来年开春的耕播做好准备。
  节令概述:
  立冬,冬为终了意。此时农作物收割后此时收藏起来了。在阳历每年11月7日或8日,是在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的。从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据《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守》中指出:“冬,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因为节名。”
  立冬时节气温明显降低,气候学上以日平均温度10℃以下为冬季。
  立冬节令佳作赏析
  孟冬寒气至
  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赏析:
  在孟冬之时,寒气逼人,而且北风特别凌厉。由于对亲人的思念无法入睡,昼短夜长的冬夜更显得漫长,无以排遣,只有仰望夜空,看天上星星的排列。十五月圆,二十月缺,月圆月缺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有故人从遥远的故乡来,带给我一封书信。展信阅读:上面说长相思,下面说久离别,使得心中之愁得以消解。这一信札是如此珍贵,将其贴身保存,经常翻看。可是,我这里一心一意思念成愁,却担心对方不能理解,无法体谅我的真心实意。
  此诗为《古诗十九首》中之一首,写作背景为东汉末年,作者无考。
  小雪
  小雪
  白洁飞舞飘逸下,
  晶莹轻盈忒潇洒。
  要问阿娜尊姓名,
  古今吟咏称雪花。
  释文:
  纯白洁净随风飞舞飘洒而下,晶亮轻柔的姿态太浪漫潇洒,要问它的尊姓大名,那就是古今诗人们在冬季常常吟咏赞诵的“雪花”。
  节令概述:
  小雪,即开始下雪但降雪量不大。在阳历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开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谓小雪是“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季节,天气逐渐寒冷,随气候变化,人们须注意保暖,并随天气的寒冷逐渐添加衣服,避免寒气侵入体内。
  小雪节令佳作赏析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
  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
  一片飞来一片寒。
  赏析:
  如花之雪随风飘舞,那纤弱轻柔的姿态让人久看不厌,雪小尚可看见树林、山峦,再下多了,恐怕就要看不见了。心绪不佳的作者坐在书房的窗下赏雪,那一片接一片飞舞的雪花带来的是一阵接一阵的寒气。
  百看不厌的雪花,瞬间化为寒气袭来,适才犹喜,转瞬即愁,均为诗人写景寄怀的情感变化。
  立冬—小雪主要农事
  油菜第一次匀苗,追苗肥。
  茶叶冬季茶园管理。
  烤烟种子脱粒,筛尽,包装贮藏。
  蚕桑桑苗移栽并开始冬季嫁接桑苗。
  果树采收橘子、苹果,冬季整枝修剪,清理果园,枳壳种播种结束。
  开展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兴建农田水利。  大雪
  大雪
  风雪凛冽天,
  万物尽深潜。
  山空无动静,
  野阔荒旷远。
  释文:
  北风凛冽,大雪飞舞的寒冷天气,万物生机潜藏。由于万物潜藏无踪影,大山深处显得非常寂静,开阔的野外更感到荒凉空旷。
  节令概述:
  大雪,雪将由小而大。在阳历每年12月7日或8日,在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开始。据《群芳谱》称,大雪“积寒凛冽,雪至此而大也”。大雪这一节气,带给人们的是天气的骤然变化,是冬雪季节的到来。大雪时节,万物生机潜藏,以适应大自然中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万物潜藏无踪影”这一说法是有一定的根据和科学道理的。
  冬季的潜藏,是待到来年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之时的养精蓄锐,是大自然对冬去春来的一种精心应对。
  大雪节令佳作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赏析:
  大雪纷飞,千山不见鸟影,万路不见行人,因为雪大百鸟藏巢,人居家中,雪落江面静悄悄,一叶孤舟,上有一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全诗仅20个字,却勾画出了一个空旷、幽静、寒冷而雪白的世界,却有人不怕雪大,不顾寒冷独自垂钓,这种描写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拓宽了诗的意境。  冬至
  冬至
  街景
  每年逢至日,
  狗肉皆行市。
  遍街叫花江,
  正宗哪个是?
  释文:
  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狗肉这个冬令进补的物品颇为人们青睐,价格也比平时要高出许多,为了顺应市场,满街的酒家都打出广告和海报,称自己烹制的狗肉是地道的花江味,家家酒楼都如是说,究竟哪一家是真正地道的花江狗肉呢?
  节令概述:
  冬至,又称“冬节”,也叫大冬。在阳历每年12月21日或22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70度。冬至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冬至后,白天渐长,黑夜渐短,天气渐冷,气温继续下降,故民间有冬至始进入“数九”寒天之说。由于天气进入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人们比较注重冬令进补,以促使人体内阳气的萌生。
  “冬至数九”即从“冬至”这天算起,每九天为一个阶段,冬至是头九天亦称“头九”,第二个九天称“二九”,以此类推。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共八十一天。
  冬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因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再过九天就是春分,便到了春耕的季节。
  冬至节令佳作赏析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赏析:
  在那幽深的地底深处,一丝逐渐转暖的暖意将升而未升,凄厉的风吹来寒冽的雨滋润了牡丹干枯的根,大自然暗蕴了无限生机。但又有几人能像诗人那样了解这些呢?世人都喜欢牡丹盛开时的富贵荣华,有谁能不仅欣赏牡丹的雍容华贵,而且能在枯萎时期,在萧萧寒雨时节来稍加眷顾?
  诗人明咏世人对牡丹的态度,暗讽了趋炎附势的世态人情。诗人以平凡的生活场景,揭示深刻的社会哲理,这一点,是此诗的主旨所在。
  大雪—冬至主要农事
  小麦追施提苗肥。
  油菜第一次中耕,定苗,补苗。
  烤烟准备苗床。
  蚕桑冬季整枝修剪,培肥管理,移栽桑树,进行冬季芽接。
  果树冬季深翻,施肥,防寒、防冻。
  继续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加强牲畜越冬饲养管理。
  小寒
  小寒
  雪中游鱼山
  八面本玲珑,
  素裹更晶莹。
  指看绝佳处,
  凌空挂枝丛。
  释文:
  秀丽的渔山本来就是八面玲珑,通过雪花的装点更显得俏丽晶亮,站在半山之中指看那最美的地方,原来是那垂悬在空中的树挂,那凌空欲飞的姿态,真正是寒雪天气渔山景致中最俏丽之处。
  渔山:织金八大景之一,因状似木鱼而为山名,四季葱茏,八面玲珑,是县城人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节令概述:
  小寒,天气寒冷但还没冷到极点。在阳历每年1月5日或6日,是在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开始的。小寒时节,正值“二九”,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季节,但是并不十分寒冷,民间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之说。
  在对物候的认识和把握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提出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即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有一百二十天,每五天为一候,应一种花信(所开的花),共有二十四候,应二十四种花信。
  花信风就是应花信而来的风。在小寒节气之内共有三种花信:一梅花,二山茶,三水仙;大寒的花信:一瑞香,二兰花,三山矾;立春的花信:一迎春,二樱桃,三望春;雨水的花信:一菜花,二杏花,三李花;惊蛰的花信:一桃花,二棣棠,三蔷薇;春分的花信:一海棠,二梨花,三木兰;清明的花信:一桐花,二麦花,三柳花;谷雨的花信:一牡丹,二酴釄,三楝花。
  小寒节令佳作赏析
  早梅
  唐·齐已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赏析:
  小寒时节,天寒地冻,万木都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与包围,在冷风中枝干快要折断了。独有那孤梅之根,将地下的暖气吸收过来,却在寒冬之时要回复生意。并且是含苞待放。在那深深白雪的映衬下,前村树木枯枝干桠,而独有一枝梅花在寒冷的深冬傲雪独开。寒风送来了它的一缕清香,并引来了鸟禽的好奇,使它们飞来窥探梅花之素艳。早梅给鸟儿带来了惊奇,更给人们带来了欣喜,于是诗人希望明年如果梅花仍按照季节的规律开放,应开在望春台这个很多人都看得到的地方。
  这是一幅清新淡雅的“雪中梅花图”,诗意高远,内涵丰富。特别是“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已成千古名句。  大寒
  大寒
  寒流侵临题
  三九严寒不出户,
  闭门向火闲翻书。
  遥想凤凰最高处,
  冰冻路滑行车阻。
  释文:
  大寒时节,正值三九严寒天气,这样冷的天,没有事都不会出门了。我在家中烤着火,闲得无聊就找书来翻看,我心里想,这样冷的天,在那很高的凤凰山顶上,天寒地冻,山高路陡,冰坚大地,来往的车辆肯定会受这恶劣的天气所阻隔,不能通行。尾句还潜藏这样一层含意,既然冰冻路滑行车阻,那来来往往滞留在半途的旅客,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凤凰:山名,距城十里,位于城南织安公路上,山势险峻,海拔1700多米,高出县城400余米,著名的“凤岭朝宗”是县城八大景之一。
  节令概述:
  大寒,即冷到极点。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是阳历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在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开始的。大寒时节,北风凛冽,白雪添寒,冰坚大地,岁久冬深。人体应滋养阳气,养精固本。
  此时,尽管是冰天雪地,三九严寒,但已有花信传来,瑞香、兰花、山矾等花在这一节气前后相继开放。特别是梅花,不惧漫天风雪,它们凌冬怒放,“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向人们提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寒节令佳作赏析
  苦寒吟
  唐·孟郊
  天色寒春苍,
  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
  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
  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
  冻吟成此章。
  赏析:
  大寒节气,寒冷中的天色灰青而苍茫,北风呼啸,使得枯树枝桠在寒风中发出声响。天寒之极,冰冻很厚,大寒之时白天很短,太阳光也是冷的。寒气森森,就连击石也得不到火,阴气之盛,真是让人感到寒冷至极。这种苦寒的话怎么说呢?受冻才能吟成这篇诗章。
  诗人老年贫病交加,愁苦不堪,从诗中可窥见诗人写此诗时所处的苦寒之境,凄凉之情。诗中不仅写了天寒地冻之冷,也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苦寒之音。
  小寒—大寒主要农事
  小麦第一次中耕,追施分蘖肥。
  油菜第二次中耕,追施腊肥。
  洋芋整地施底肥,大寒后开始播种春洋芋。
  烤烟整理苗床,“腊八”后开始播种,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桑树整枝修剪,培肥管理,冬季嫁接。
  茶园中耕除草,追肥。
  果树果园深翻施肥,整枝修剪,清理果园,柑橘防冻治虫。
  继续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加强牲畜越冬饲养管理。
  书名诠释(代结束语)
  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先人的智慧结晶。它博大精深,悠久灿烂,为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1世纪今天的中国,神舟载人飞船上天并顺利返回。岁月辗转,华夏的炎黄子孙步入了高科技时代。
  二十四节气是古老的,人们的眼光是现代的发展的。古老与现代并不矛盾,所以,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否则,我们的思想就会僵化麻木,止步不前。譬如于植树,在古代,人们对植树的观念也仅限于“美化环境,十年树木”。而今天,人们在植树时的观念则要广泛、深刻得多,它不仅美化环境,还能调节小气候,减少噪声,净化大气,保持水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着美化、保护和改善的良好作用。具体到二十四节气中的气象与农事,与古代相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靠观天象预测天气,现在是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民坐在家中,就可知未来两天内的天气情况。对台风、暴雨、冰雹、寒流、低温、凝冻等灾害性天气的提前预报,使人们能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做出应急预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对局部地区出现的持续干旱、冰雹灾害,采取人工降雨,人工防雹,能有效地减缓灾情的危害。在农事活动中,增加科技含量,掀起“科学种田”的热潮,利用温室育秧、育苗移栽,提早作物的播种期,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等这些,都是过去所不可想象和不敢想象的。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发展,但不论怎样发展,我们祖先所创立的二十四节气,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因为它也是科学的智慧结晶。对古老的好的东西,要继承发扬,对新的先进的东西,要大力支持,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发展观。
  用现代的眼光和理念去解读古老的二十四节气,用发展的观点充实它的内涵。让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发扬光大,更加增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指导作用,是我们今天和将来的责任所在,也是我对《二十四节气新读》一书称名的用意。以上这些话,是本人对《二十四节气新读》书名的诠释和说明。
  最后,希望这本用心曲编就,具有浓厚科技色彩,内容精美的小书,能够成为基层领导、农业工作者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好朋友。
  编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