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土情深 ----南下干部

 黑老赵 2012-07-08
故土情深
宁书贤
[ 作者:忻府区档案局(馆) | 摄影:暂无|  点击数:684 | 更新时间:2007-4-21 | 文章录入:admin ]
 
五十年后再相会
[ 作者:佚名 | 摄影:暂无|  点击数:437 | 更新时间:2007-4-5 | 文章录入:admin ]
 

 

  我的故乡忻县匡村南端,横亘着一脉屋脊似的黄土高坡,登临其上,坡已成阜,沿阜而攀,阜又成冈,其冈有九,形似九龙腾飞,故称九龙冈。《忻县古迹名胜诗文录》:“九龙冈,在县城西,由陀罗、五峰诸山蜿蜒东向,绵亘数十里……。”对九龙冈的来龙去脉,作了具体的描述。

 ;九龙冈冈势逶迤,又名九原冈。忻州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在一篇《天庆观重建功德碑记》中云:“吾州跨西冈而城,而冈占城之半,是为'九龙之原’。”据史书记载:从东汉建安20(公元215)到北魏永兴2(公元410)的近二百年的漫长岁月,忻州一直称作九原。由此可知:忻州原名九原,乃因其境有九原冈而得名。

  忻州城依九原冈而筑,枕龙冈而襟牧马,故称九原城;西门城楼上曾有匾额:《九峰雄峙》——九峰者,即九龙冈连阜有九之谓也。站在城楼上向西眺望,一个接一个丘阜;自东而西,绵亘不绝,气势磅礴。俯视,则舟山牧水,以至全城市廛,公廨祠宇,俱在目前,风景之佳,以此为最。与西城楼相对的东门城楼匾额:《双流合抱卜一一忻州河流,牧马、云中自西而东,横贯于九龙冈南北,过忻州城,“合抱”而后,急急湍湍,东流而去,汇入滹沱。此情此景,把九龙冈与州城相依相附之势,活脱脱地描画了出来。

  对于九原,历代学者作过许多生动细腻的描绘和热情的赞美。“谁当九原上部郁望佳城”南朝·梁萧统);“万景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唐·李山甫);“远阜来龙九,蜿蜒势各雄。风雷驱不去,雨云泽常通。灵秀钟今昔,贤豪迥异同。乾坤登眺感,逝水日趋东”(明·王治);“北邙蒿里古今悲,华表何年返令威?独向九原上望,残云乱树吊斜晖。”(清·李之晔);“九龙冈上望晴川,水色悠悠接远天,绝似江南风景好,烟波只欠钓鱼船”(清·方戊昌《牧水环城)))。如此等等,使人觉得,此处另是一番天地,不得不登临其上,把九龙冈和忻州迷人优美的自然风貌,尽收眼底。

  上述种种,足以说明:无论忻州,亦或州城,均与九龙冈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渊源。

  而我的故乡——匡村呢7据《忻州市地名录》载:匡村,原名筐村,南依九龙冈,当年冈上绿柳成荫,村人采柳条编筐为生,远近驰名,故名筐村,后演变为匡村。这就是说,我的故乡匡村,比之忻州,较之州城,其与九龙冈深远的历史渊源关系,当可同日而语。

  然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九龙冈哪有什么“绿柳成荫”7,看似光秃秃的不毛之地,却有取之不尽的财富一一

  做煤球需要粘土(胶泥),上九龙冈去挖;

  没有柴烧了,上九龙冈去捡倒茭、砍茬子;

  没莱吃了,上九龙冈去挑甜苣(苦菜),捋榆钱;.

  想吃甜食了,上九龙冈去刨甜甜(甘草根);

  孩子们从冈上下来,手握一把酸枣往嘴里塞,我想到又甜又酸的那股香味儿,馋涎就再也忍不住了,立马就向九龙冈跑去……。

  上九龙冈摘酸枣,谈何容易!那可不象挖泥、挑菜、刨甜甜那般简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春日所见的“不毛之地”,秋天变得荆棘满地。要想摘取那悬崖峭壁上挂满枝头的酸枣,不但要拨开丛生而又带刺的荆棘,更还要在秋风的肆虐中,在悬崖陡壁上攀登。其艰其难,真不亚于拨云寻日、九天揽月。然而那摇曳在秋风中红滴溜溜的酸枣,对儿时的我是吸引力太大了,哪怕冒着再大的风险,也一定要把酸枣摘到手……。

  一天,母亲看见我衣袋里装得满满的酸枣,和我脸上、身上被荆棘刺下的累累伤痕,顿时失去了笑容。她已不止一次亲眼看见过因上九龙冈摘酸枣跌伤甚至跌残了的孩子,其情其景是多么悲惨。于是,毫不留情地把我“训”了一顿。但我决不甘心就此罢休,以后,或单身只影、或与同伴们相偕,上九龙冈摘酸枣的事仍旧时有发生,只不过是由明转暗罢了。

  我爱九龙冈的酸枣,并不单是喜欢它那甘甜香酸的味儿,除了一饱口福之外,特爱那酸枣树的品格。那附着在(有的甚至是倒挂在)九龙冈悬崖峭壁之上的数不尽的酸枣树,不用播种,毋需耕耘,不惧风霜,不畏酷暑,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一切都不在乎,天旱雨涝无所惧,年年硕果挂枝头,而后毫无保留地、全部无偿地赐给人类,它则一无所求。它那藐视一切的坚强性格,不就是九龙冈的真实写照7它那只为奉献、一无所求的品格,不就是忻州精神——重德、务实、自强——的具体体现。

  上九龙冈可以锻炼勇敢、磨炼意志。自不肖说还有另外一番寓意——那“九龙冈上望晴川,水色悠悠接远天,绝似江南风光好,烟波只欠钓鱼船”的胜情美景,令谁不心旷神怡7由此使我向往那望不到尽头的前程。

  19487,忻县刚一解放,时年18岁的我,便踏上了报效祖国的道路,开始在忻县人民政府司法科服务,不久又参加了为支援太原前线运送门板和粮食的工作。

  1949年春节刚过,县委在九龙冈头的三家店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动员干部随军南下,“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党的号召,像一石激起干重浪,为解救江南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热情,再也无法抑制。在小组讨论会上,我成为最先报名的一个,之后,我便成为忻县南下干部中先遣打前站的成员之一。于是,在太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辞别了亲人,告别了九龙冈,怀着“男儿壮志出山关,谋不成兮誓不还”的雄心,从忻县出发了。在九龙冈下生活了十八个春秋的我,回首遥望气势磅礴、崴峨壮观的九龙冈,我想:不论征途遇到怎祥的艰难险阻,也一定要像九龙冈那样,傲立苍穹,决不退缩。

  南下湖南后,我先后工作在平江、湘潭、岳阳等地。这里距故乡有三千里之遥,然而对九龙冈的思念,却没有减退丝毫。生活的道路,酷似九龙冈那样,不但有“九阜”,更还有“九曲”。每当工作顺利、事业有成的时候,我就以九龙冈默默奉献和纯朴无华的品格鞭策自己,务必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葆革命青春,不能忘乎所以;每当遇到坎坷曲折,我就想起了那傲立于苍穹的九龙冈,以及那不畏风霜雨雪的酸枣树,从而增加了斗争的勇气,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迎击各种挑战,胜利渡过“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的运动强加给我的磨难,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

  在思念九龙冈的时候,我特别怀念终生生活在九龙冈下的母亲。记得动员干部南下的初期,在决定去留的关键时刻,母亲申明大义,没有借故将我这根独苗挽留在身边。为了支持我的选择,特地将多年节省下来的五块大洋揣进我的怀里。辞行的时候,她拄着一双缠过的小脚,长久地伫立于九龙冈下故乡的村口,翘首把我目送到再也望不见的时候……。

  几十年来,母亲的五块大洋一直温暖着我的心。我用其中三元钱在石家庄买得那个皮挎包,帮我理清了多少公情私谊;我用其中的—元钱在南京买得那支笔,几十年中可谓“妙笔生花”,以至最终形成了一本厚厚的《书贤文集》。唯是剩下的那一元钱,我本想作为对母亲的怀念,永世收藏。然而不幸的是,“文革”中被造反派抄走以后,再也杳无音讯。

  月是故乡明。在我心目中的九龙冈,永远是那祥“柳暗花明”。1985,我趁出差的机会,特地绕道回到阔别数十年的故乡。其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三晋大地,九龙冈已是旧貌换新颜了。原来沟阜纵横的不毛之地,如今变得绿染山冈。世代沿袭下来的“干九龙”,未能使传说中的“九龙取水”成为现实;改革开放的春潮,终于把地下水从百米深的井里源源不断地注入冈头。更出乎意料的是,在九龙冈头,竞出现了一个库容量达490万立方米的北村水库,可灌溉土地6000,养鱼50000尾。“烟波只欠钓鱼船”吗?然已成了“干九龙”时代的历史语言。那井然有序的山、水、田、林、路,把九龙冈打扮得红绿相间,纵横别致。冈北兴建的三座机制砖厂,终日机声隆隆,运作紧张;川流不息的车辆和熙来攘往的人流,不禁使人与繁华闹市中的车水马龙产生联想。昔日从九龙冈“取之不尽的财”,在我儿时的概念中仅仅是挖泥、挑菜、摘酸枣,而今,九龙冈才真正成了为人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九龙冈是我儿时光顾最多的地方。小儿子宁宇年幼时,我有意把他寄养在故乡,和我的儿时一样,在九龙冈摸爬滚打了五年。如今他已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现任海陵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提议在不久的将来回忻时,可与匡村村长李滋先生相偕,一起登上九龙冈,考察、探讨开发九龙冈的有关事宜。对九龙冈的眷恋,可谓世代相传。

  生者如斯,人们还把对祖先的哀思也寄托于九龙冈。在九龙冈上,不仅有着历代——春秋、北魏、北齐、明朝等许多名宦、士大夫的墓群,更还有匡村以及尢龙冈下其它村庄许多普通老百姓(包括我的祖先)的祖坟。虽然古诗有“葬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