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场千字作文的合理模式(五)

 秀水拖蓝 2012-07-09

现在谈谈合理模式的片段基础。

既然“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是千字作文的合理模式,那么,这篇作文的主体就是由两则300—400字的作文片段构成的。因此,写出精彩的片段,一篇作文就有了扎实的基础。而在作文片断的写作中,仍然可以贯彻“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思维方式,化整为零去构思,以零合整来成文。

[例文]                           夏夜

晚风吹拂六月的槐花,阵阵清香化作琉璃的波,随着婆娑的风散漫。每个傍晚嬉戏在槐花的清香中——我便这样度过了童年。荷花睡了,在微风的哼唱轻抚下,睡在翠叶的梦里。她淡香的呼吸,招引来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别担心,它们不会搅扰荷花蝉翼般的梦——它们只是轻轻地环飞在湖边,萦浮于草际。这些小精灵彳亍地飘着,有些微熏的样子,怕是消受不了这无边的槐香荷香吧?藤萝架下更是惬意,老人舒臂展腿地躺在藤椅里,打开半导体,“咿咿呀呀”地哼着戏文;奶奶们摇着蒲扇,东家长、西家短的总有谈不完的话题;刚播完的电视连续剧又成了叔叔、阿姨们聊天的兴奋点,你褒他贬像是评说自己的亲知故交;而那蜿蜒曲折的藤萝架,自然成了小孩子们捉迷藏最好不过的去处。小湖边、藤架下,有多少义气、机智、欣喜、心跳;荷槐香、萤火飘,有我终生记怀与友谊的珍宝——哦,我童年的夏夜呀……

[简评]描写夏夜景象,可从两个方面构思:自然与人。自然,又可从植物、动物两方面来写;人,则可以分别写成年人与孩子们。这样就将一个“夏夜”分成四个分支。这篇短文的作者在这四个分支中精心选择了典型事物或活动。植物,选择了荷花;动物,选择了萤火虫;成年人,描写了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孩子们,描写了“我”的童年以及伙伴。选材精当、修辞精彩、句式灵活、描写生动又清晰有序。

[例文]                           灯下

灯下,一片寂静。黄晕的灯光涂撒在书桌上,照亮了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桌右角,是翻扣着的英语阅读;左面,半卷着未作完的数学卷子;正中,摊开着物理练习册。书页松弛地展开,有点像阳光下的白沙滩;它被侧翼的阴影烘托着,被下面堆积的本册托举着,又像在尽情承受光的沐浴。红笔、蓝笔、直尺、橡皮,散乱地点缀其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台灯的光泽本是微弱的,但在这静寂的夜,却有些夺目;由橙黄色的灯罩出发,半撑开一柄光晕的伞——三尺书桌分明是一座具体而微的舞台。妈妈无声地递过一杯热茶,洁净的玻璃杯轻巧地立在白沙滩旁,像一柱亭亭玉立的琥珀。琥珀的光泽晶莹,却又很难看透。从它宁静的液面,飘起一缕淡淡的热气。热气在光伞笼罩下盘旋着,袅袅升起,最终越过光的界限,躲进无边的静夜。我吸吮这馥郁的茶香,吸进满胸的光明……

[简评]描写台灯下的景象,也可从两个方面构思:整体概写书桌上繁重的课业,以表现高三学习的劳累;突出特写妈妈递上的一杯热茶,以表现长辈的关爱----正是这份无微不至的关爱,化解了深夜的劳累。观察细致,感情细腻,平实的语言中渗透出殷殷情怀。“一摞摞参考资料,一张张模拟试卷”、“桌右角,是翻扣着的英语阅读;左面,半卷着未作完的数学卷子;正中,摊开着物理练习册”、“它被侧翼的阴影烘托着,被下面堆积的本册托举着,又像在尽情承受光的沐浴”、“一个物件,一种色泽;一个物件,一只身影”、“我吸吮这馥郁的茶香,吸进满胸的光明”,短文中多处体现着“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思维方式。

[例文]                         冬夜

一个冬日的夜晚,没有点灯,独自静坐在窗前,无聊地望着院内景色。这是一个寂寥的小院,光明仿佛离它所在的世界很远,院内一片漆黑。衬着方形天井上幽暗的微光,几条嶙峋的树干不成样子地摆出狰狞的样子。夜凝固着,单调地凝固着,不知希望在哪里。周遭的灯次第熄了,深夜的院落更黑了,也更寂了。渺渺中,不知从哪里飘来零星的雪花,神秘得像是无限幽远的沉木香,又像是岑寥多时的古刹钟。我燃起一支蜡烛,借着窗子撒出的光,我看见雪花不停地飘转在这个孤寂的小院。雪花变大了,大片大片地降落在窗台上,有绒绒的一层了。烛光均匀地铺在上面,雪绒花絮就的雪绒被毯,红妆素裹、晶莹剔透,冷艳又温暖。又一会儿,枝头、院落都絮满了。树干变得鲜明,似乎还添了些温软;院落也呈现出天井固有的方形,那躲隐在冬云中的、或许本没有的天光,竟神奇地勾勒出这样一片端端正正……

[简评]这一作文片段,以特别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冬雪夜晚的景象。“第一主体”写冬夜小院固有的“寂寥”、“漆黑”、“凝固”、“单调”;“第二主体”写雪花烛光特有的“冷艳”、“鲜明”、“温软”、“神奇”。“两例”在强烈的反差中取得了高度和谐。

[例文]                          灯下

朋友,你留意过吗,那灯下的奇观。夏夜,无论在乡下,还是在城镇,只要露天有灯的地方,你总会看到许多绕灯而飞的花虫。如果你略微留意,你定会发现,那些花虫总是闷着头、一个劲儿不停地飞。只要天还没有放亮,只要灯还没有熄灭,花虫就总聚在灯下。他门先绕灯盘旋,像在积聚勇气和力量。然后划出银白色的轨迹,义无返顾地向灯具撞去,像一道掠空而过的流星——有生命、有灵魂的流星——陨落在夏夜的灯下!在灯具罩子里,也常留下这些殉光者的遗骸。朋友,你没见过吧,另一种灯下的奇观。夏夜,在偏僻的山村、河曲,只要露天有灯的地方,你总会看到许多向灯而跃的长蛇。不知他们各自从哪一处阴黑的石缝、土穴中爬来,一齐聚拢到灯下。他们不会飞,却向着灯飞跃。他们又并非轻盈,重重地摔落,便再扶摇腾起。在灯下,他们斑驳、光滑的身躯扭动着,分明能听见他们沉重的喘息……

[简评]这一作文片段,描绘了两幅灯下“奇观”:“花虫殉灯”和“长蛇跃灯”。写花虫,先写“聚灯盘旋”,再写“撞灯殉光”;写长蛇,先写“聚拢灯下”,再写“飞跃摔落”。选景神奇,内容诡异,笔触所指,别具情味。整体思路清晰,脉络井然。

[例文]                        长城脚下

长城脚下,烈日当头。我饥渴难耐,买了根冰激凌,随手将包装袋扔在地上。想找块岩石坐下歇歇脚,远远近近,满目狼藉,竟没有个落坐的干净地方。摇头嗟叹之际,忽听背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我回头一看,竟是一位西装笔挺的黑人小伙!他肤色异常的黑,像是一块优质的煤在闪亮;那黑色中又隐含着一种健康的血红色。他径直走向我刚刚扔掉的包装袋,神情庄重专注——那是黑种人特有的一种庄重。他俯身屈膝,在攥满塑料袋的右手中吃力地腾出两个手指,拈起我的那个刺眼的包装袋。他脸颊上、脖颈上分明淌着晶莹的汗珠——那是黑种人特有的一种透着勤劳、朴实的汗珠。他慢慢直起身来,用他那多白而深沉的目光凝视我,只一眼!那一刹那,我无地自容,我低下头。当我再次抬起眼时,他正转身走去,那轻飘的左袖在阳光下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像被雷击了一下,我没法说出那一刻的感觉……

[简评]这一作文片段写的是在“长城脚下”见到的一幕。前面用较多篇幅,细致地描绘了一位黑人小伙检拾垃圾的情景----这是画龙;结尾用一句话,含蓄地揭示出这位黑人小伙是一个残疾人的事实----这是点睛。先画龙,再点睛,于是,与“我”的随手乱扔、摇头嗟叹形成鲜明的对照,令人震撼,给人感召。

[例文]                       陡峭的长城

长城真陡,可再陡也挡不住游人的兴致。你看,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一大早就涌上来了;长城成了一条蜿蜒起伏、花花绿绿的七彩长河。人流中,一位外国姑娘引起我的注意。她双肩吃力地背着一个特大号的旅行袋,腾出双手,把身子俯向陡峭的台级,执着地拣拾着沿路的垃圾。她举步维艰,大汗淋漓。和我一样,很多人向她投去惊异的目光。只见她停了下来,背靠着墙堞喘息擦汗。金发、碧眼、汗浸的粉红色的脸!转眼,她又向不远处一个可乐罐走去。她弯腰去拾,却不小心把它碰了一下。罐子沿着斜坡滚了下去,她赶忙趔趄着追下斜坡,没想到一下失衡,跌坐在斜坡上。她不好意思地吐了一下舌头,随即站起,正正肩上的旅行袋,来不及掸掉身上的土,便急忙弯腰拣起那调皮的罐子,向后投入自己背上的旅行袋。罐子发出轻轻、清脆的声响,她长舒一口气,这才笑了。长城很陡,她笑得很灿烂……

[简评]这一作文片段写的也是与“长城”有关的一幕。但推衍文思的方式与上篇大不相同。短文前半概括描写俯拾垃圾的外国女孩,写人见事,“我”的观察是随意的、相对散漫的;后半着意描摹女孩追拾一个可乐罐的特写,写事见人,“我”的目光是专注追踪的。摇曳多姿的文笔,来源于“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精心构思:“两个主体”,廓开大略;“互不雷同”,琢出精巧。

[文题]月亮的光芒普照大地,可是有人认为,月亮自己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而不值得赞美。萤火虫自己能发光,可是也有人认为,萤火虫的光太微太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也不值得赞美。

你的看法如何?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例文片段]                  我赞美月亮

唐诗说“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古人心目中,月往往是情感的化身,月与心是相伴相随的。我很同意:皎洁美丽的月亮不止在天上,她也在我们人间。1998年那场全民抗洪壮举中,电视荧屏上曾见过的一个小花絮我记忆犹新。一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的小姑娘,双手抱着一只好大好大的储蓄罐,脚步蹒跚地走到捐款处。小姑娘用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吃力地将储蓄罐推上桌面,腼腆而甜蜜地一笑。多么可爱的小姑娘,一双大眼睛笑成了两弯新月!正当我被这灿烂甜美的笑容深深打动的时候,电视画面一闪,小姑娘乍着小手,跑向身后不远处的妈妈。年轻的妈妈伸出双臂,敞开怀抱迎接小姑娘。妈妈笑得也很美,有如春天的阳光般灿烂,那笑容里有赞赏,有鼓励,有期许,有幸福!这位可敬的母亲,和她可爱的女儿,那惟妙惟肖、同样灿烂的笑,真令我永难忘怀。今天写这篇文章谈到月光,我不由得想起这难忘的一幕:小姑娘捐出的钱是妈妈给的,小姑娘甜美的神情、灿烂的笑容,不也是来自妈妈吗?这不正像月光对日光的反射吗?再抽象一下,小姑娘那颗如月亮般皎洁美丽的心,她对祖国、对人民冰清玉洁的爱,不也来源于妈妈的熏陶影响,言传身教吗?你能只说妈妈美,女儿就不美吗?我想,太阳也不会答应。妈妈笑容里包含的赞赏、鼓励、期许、幸福,已表明了对女儿百分百的褒奖。

[简评]这篇片段作文,先记叙、描写,后议论、抒情;记叙、描写为议论、抒情做好有力的铺垫,议论、抒情以记叙、描写为基础发散开来----这也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一种结构方式。记叙、描写部分,先写女儿,再写母亲;议论、抒情部分,先就事论事,再抽象提升----鲜明地体现出“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是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

[例文片段]                  爱心如萤火

26床的沉闷寡言与我们这个开朗欢快的病房很不和谐。他,一个吉林的打工仔,因为意外的车祸,如今终日愁眉苦脸地躺在病床上。肇事者逃之夭夭,他自己再也无力支付医疗费,因而被医院中止了治疗。病友们得知后,热情地向他伸出了友情的手。打那以后,26床的早、中、晚三顿饭,不再是干巴的火烧和寡淡的咸菜。各家送来的可口饭菜,第一口总是26床的。排骨、鸡汤、各色各样色香味俱全的家常饭菜,一口一口喂到他嘴里。每次他总不好意思地推拒,操着浓重的东北口音说:“别为我这样费心,我年轻,身子壮,用不着吃这么好……”“客气啥?你失血不少,不补怎么行?我们能力也有限,帮不上什么大忙。”打那以后,26床床头的椅子就没空过。似乎病友们排好了班,大家轮番凑到26床聊天,说笑话,读书报,嘘寒问暖。一度愁云笼罩的26床,倒成了病房的俱乐部、欢乐角。一次,小伙子感动得哭起来,大伙纷纷解劝:“别这样,应该的,我们能力也有限,帮不上什么大忙。”又不知谁提出秘密倡议,病友们联络其他病房,成立了一个“26床医疗基金会”,医院也破例实行减半收费。25床的老哥出院时,把一个信封递到26床手上,信封里是5000元。小伙子执意不收,老哥握住他的手说:“我的能力也有限,帮不上什么大忙。千万别见外。”话多么朴素,又多么动人——能力有限!是啊,只要有爱心,何须火海烈焰?只要有爱心,哪怕微如萤火!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哪怕微如萤火,只要是爱心,便是照亮人间的艳阳。

[简评]这篇短文,用的也是画龙点睛的结构方式。先用较多篇幅描摹病友对26床小伙子,从生活到精神无微不至的关护,描摹中突出每个人力量都有限,但真心诚意的共同特点,为结尾的“点睛”之笔作足文章。结尾由“是啊”开始的抒情语句,水到渠成,自然妥帖。“只要有爱心,何须火海烈焰?只要有爱心,哪怕微如萤火!”“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两组精彩的比喻对偶句,更是从语言上为“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提供着范例与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