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类人让生活更不易 转换思维巧应对

 昵称535749 2012-07-09

我不想随便去评价一个人,或者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而且,我是真心觉得每一个人都有几个自己的优点的。 

事实上,当我有时候真的被某些人弄得很无语的时候,我宁可把这事当成是一种游戏,规则是,就算在愤怒的状态下,也尽可能去找出这个让我咬牙上火的家伙身上所具备的三个优点。  

这其实很不容易做到,但找到三个优点,也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好吧,不管到哪儿,总有些人会让我们不自在,给我们的生活添点儿堵。倒也不一定是他们有多坏,而是他们会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做点让我们感觉很不爽的事情,既伤害了我们的感情,又挑战了我们的自尊心。追根究底,这其实是我们自身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他们。  

在这里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该如何去做,才能搞定这些会带给我们不必要的冲突,压力以及负面情绪人吧。  

第一类,那些总是暗示说我们天赋不够,做不到某些事情的老师们。

很多年前,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课堂实验。一群学生被随机分为两组。并且告诉教他们的老师说,第一组的学生很聪明,必将获得很高的成就。第二组的学生则被告之为“能力有限”,需要被特殊关照。  

开始的时候,这两组学生在能力方面并无区别。然而,在学年结束的时候,第一组被认为“天赋异禀”的学生们,表现良好,超出一般水准;而第二组被贴上“能力有限”标签的学生们,不仅表现差,得分低,甚至连他们的老师,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及对第一组好。  

实验表明,人们不经意的态度也会对行为结果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假如我们一开始就不指望某人能做出什么成绩,那么实际上,我们也会下意识地导致他们真的做不出什么成绩来。  

在这点上,我们必须好好想想了(不管你是老师,还是为人父母)。  

应对之策:如果你想改变什么人的行为表现,首先,改变你对这个人的期待值吧。如果对某人心怀好的期待,那么就用按照你所期待的那样,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她,那么早晚会有那么一天,他/她会表现出来你所期待的东西。  

第二类:那些总是习惯在你下班前五分钟跟你说“帮忙做件事”的老板们

这很容易让我们产生这些家伙就是故意想让我们日子不好过的怀疑。但是为了自己能安心点,你最好还是不要一直存着这些想法。  

应对之策:总归是能找到委婉的拒绝方法的。当然也能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但是,假如这个任务真的很很紧急,那么你最好还是主动点留下来加班,为团队和公司尽点力。有得必有失,这次你留下来加班直到任务完成了,那么下次,假如你临时有状况,需要提前离开公司的话,相信你的老板也会投桃报李给予理解的。  

第三类,刻薄的老妇女

好像老妇女们总能找到对你横眉冷对的原因:比如你太闹腾啦,穿衣服不得体,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啦等等。  

有时候这会显得很亲和,但是当你已经遭遇了一天的不顺心的时候,一个刻薄的老妇女甚至能把你逼疯。  

应对之策:其实,人们发起一场冲突的时候,也是他们在用一种外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在状态。你,你的个性,你的表情以及你的行为,跟这件事本身都没有关系。这本来就跟你无关,那么你为什么还要为这些人这些事情烦恼呢?当你遇到刻薄的人时,想想这些关于如何对待刻薄之人的建议吧。  

第四类:插队的人

总有些事情能把我给惹毛。就算我很闲,事情也不是很赶着办,当排队时看见有人插队,我还是会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感到愤怒。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比我更有耐心地忍了,还是跟我一样,觉得很郁闷?  

应对之策:首先我们要谨记,我们的注意力在哪儿,精力也会被放到哪儿。假如我们放任消极恶意的想法出现,那么我们其实也是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面浪费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本该是用在好的事情上面的。像插队这种事情,其实也是锻炼我们控制不良想法跟情绪,以及培养理解能力的机会。  

毕竟,我们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插队。没准他们临时出问题,或者有什么紧急状况呢。  

第五类:那些送给我们孩子玩具(玩具很吵)的人

上周我临时照顾我的小侄女的时候,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我给她买了个好玩的儿童电话机。当你按键的时候,这电话机就会响,并能播放三首不同的歌曲。终于,在忍受了她连续四个小时持续打电话给我以及“假想出来的”朋友的时候,我真是忍无可忍,真想 “很意外地”弄坏这个东西,并且把它给扔掉。

最终,这件事情以我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趁她不注意把电话的电池给抠掉而告终。 

应对之策:首先从一开始,我就要通知每一个亲戚朋友,不接受像鼓一类的玩具。假如真有谁那么“善良”地送个有噪声的玩具的话,那么就由谁来负责照料玩这玩具的小家伙吧!这法子对我来说很管用。哈哈! 

第六类:那些总是跟你说“我早就跟你说过”的朋友

不可否认,在犯错之后,从你认为是朋友的人那里听到这句话,真的会感觉很沮丧。朋友应该是会支持你,当你沮丧失落的时候,鼓励你的人,而不是那些在你犯错的时候,跑到你面前找优越感的人,对不? 

应对之策:记住,当有人跟你说“我早就跟你说过”这样的话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想说“你以后最好还是听我的吧”。意外吧?但这其实是他们保护你,帮助你以后不再犯错的方式(尽管也许这种方式根本就不可能让你感觉好点儿)。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朋友的反应的话,说出来!但不要采取辩驳或挑衅的方式。把谈话的内容转移到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帮助你解决问题上来。 

第七类:总喜欢强辩到底的合作者

一些人总认为“辩驳出真知”。所以他们总是跟你争论,并把最终说服你,向你证明他们才是对的作为争论的最终目的(尽管你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应对之策: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存在。在任何一场争论当中,哪怕有一方不愿意再听,都将会演变成一场关于自尊的争斗,关于我和你,孰是孰非之类的。这种争论毫无意义,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哪怕争论结束之后,你还是会觉得愤怒、心烦,并怀恨在心。所以,最后的问题就是:还有必要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上面浪费时间跟精力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