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戈壁滩上建大棚

 农业书屋 2012-07-09

 

戈壁滩上建大棚

http://bugu.cntv.cn/news/farming/kejiyuan/classpage/video/20100312/100784.shtml

 

   (主持人)今天我们继续《节本增效种养新招》系列节目,在甘肃省酒泉市的肃州区,可以耕种的有效耕地只有60多万亩,而被称为“死亡之地”的戈壁滩面积却达到了100多万亩。因为人均耕地比较少,增收就成了难题。可死亡之地又能干点啥呢?

   这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裸露在地表的都是这样大小不一的石块,这里没有土,即便下挖一两米的深度,看到的还是石头。这样的地长不出任何的绿色,只能叫做死亡之地。

    就是因为更多的是死亡之地,可用的耕地面积少,温室大棚对土地的利用率不高,而且还有一定的季节限制,所以,在酒泉市肃州区一直没有大面积地兴建温室大棚,这让搞蔬菜种植的张国森一直觉得很遗憾。

    (采访)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付主任 张国森:在我们戈壁滩上,它缺的是土壤,缺的是水,但是它不缺光,光热资源非常丰富。

    记者:为什么戈壁滩上光比较好?

    张国森:因为它四处没有什么遮挡,比较平坦。

    肃州区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发现,戈壁滩上有着丰富的光照资源。好的光照条件可是温室种植的一个先天优势,充足的阳光能让温室里的作物在冬季正常生长,这要是能利用上广阔的戈壁滩来搞蔬菜种植,不就相当于给每户农民多了几亩耕地,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采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付主任 张国森:我们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领导和全体技术人员,常常在想一些问题,一个就是咱们面临的咱们人均耕地比较少,戈壁这一块面积比较大,我们也一直在萌发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把这么大的戈壁滩变成良田,为农民增收该多好啊。

    变良田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有土壤。可是,戈壁滩挖地三尺都看不到土,有人提出,能不能从耕地上取土过来。

    (采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付主任 张国森:用土来回填,种出来的蔬菜我感觉劳动强度大,更重要的一点,把我们现有的一些土地进行了二次破坏,我们感觉也不合适。

   (主持人)戈壁滩有着作物生长必须的光照资源,却没有能满足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想要利用广阔的戈壁滩,利用这里的光照,就要采取不用土种蔬菜的新方法。

   种蔬菜其实就可以不用土,大棚里面应用无土栽培的方法一下子引起了肃州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兴趣。

    (采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付主任 张国森:我们感觉到戈壁滩它缺水、缺土,但是它不缺光,从目前咱们肃州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把咱们这个戈壁滩利用好,要把我们现有的光照利用好,我们感觉要把已经成熟起来的无土栽培技术,能把它搬到戈壁滩上不是更好吗。

    酒泉市肃州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找来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余洪军老师,帮忙解决不用土种蔬菜的问题。

    (采访)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 无土栽培组副研究员 余洪军:你要搞农业的话,就得用土壤,你要用传统的话,你也开发不了,但是你要用无土栽培,你没有土壤也没有关系,因为它是人工配制的一种基质,这是它最大的一个优点。

    利用无土栽培种植蔬菜,就不用土了,代替土的叫做基质,是人为给它们创造的生长条件,也就是说,作物是长在人工配制好的基质里。只要应用好这项技术,就能解决戈壁滩上没有土的问题了。

    土的问题解决了,可这日光温室大棚怎么建又成了一个让大家头疼的难题。

    (采访)张国森:我们在戈壁日光温室的建造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难题一个是考虑节本的问题,如果你在戈壁上修建的温室,比你传统的日光温室造价高出一倍或者两倍,这方面我们的农民也不可能在戈壁上来种植蔬菜。

    在这样的地貌上,土砌的大棚没法建,砖砌的大棚成本也比较高,特别是要想把砖块拉到戈壁滩上,也很难。如果建大棚的成本太高,农民没有能力建,利用戈壁滩种植蔬菜就成了空谈。所以,节省成本就成了建大棚考虑的重点。

    (采访)张国森:我们也反复地在想,如何能利用我们戈壁上的一些资源,现有的资源能建起大棚来,来节省资本,这样能吸引或者带动更多的农户来在戈壁上发展。

    戈壁滩上滩大,石头多,最不缺的就是石头,要是能把这大大小小的石头利用起来,就地取材建大棚,就能省下一大半的材料费用。肃州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找了些大石块,实验性地做了几个大棚试试。

    (采访)

    张国森:我们用墙砌,我们的成本可能在一万五到一万八,我们用石头砌,就是用人工这一块,可能稍微相对费劲一点,可能在五千到七千块钱。

    记者:就相当于材料不花钱。

    张国森:材料不花钱。

   材料上的费用省下了,在戈壁滩上建这种石头大棚劳动强度还是比较大的,人工费用自然就会要高一些,可是,用石头砌墙建成的温室大棚要更为坚固,使用年限要大大高于普通的土大棚和砖砌大棚。

   (采访)张国森:咱们土打墙的这一块上,可能寿命也就是15年到20年,我们用石材做的这个估计就在50年到70年的使用寿命。

    大棚的使用年限这么长,算下来,跟普通的大棚相比,成本就更低了。在大棚的设计上,农业局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在戈壁滩上建大棚,就是要充分利用光照资源所带来的热量,所以,在建造的时候,特地把大棚建成了更适宜采光的大仰角。

    (采访)张国森:我们主要为了把这个光热利用好,我们建造了一种大仰角,我们常规的温室在这个仰角上我们一般采用的是36度到39度,在这一块儿上我们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照,我们主要采用了大仰角,仰角的角度我们一般都采用了42-45的角度,进行充分的吸热,保温,进行最大的采光量。

    采光量大了,就有利于更好的积聚热量,可是,白天的热量到了晚上就很容易散失出去,特别是戈壁滩上的风大,昼夜温差也比较大,那么,这不花钱的石头砌成的大棚能保温吗?

    (采访)张国森:它吸热也比较快,散热也快。

    石块吸热能力强,用来做温室的墙体,提温快,太阳晒上那么一会儿,就变热了。可是,它却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散热也快。冬天,作物之所以可以在大棚里生长,就是因为棚里的温度高,如果到了晚上大棚里的热量都散失了出去,温度太低,作物就长不好,要是低于作物可以承受的极限温度,甚至会死亡。要是这样的话,戈壁滩上有再好的光热资源,也没办法利用好。这让张国森犯了难,怎样才能把光热带来的资源储存起来呢?

    (采访)张国森:我们这个温室采用了下挖式的温室结构,我所在的这个位置就是温室的正负零的位置,也是地平面的位置,我下去给你们看一看。我们的温室结构它下挖了一米,这个温室的前沿我们也进行了处理,为了避免遮光,把多余的沙石堆积到后墙面上。

    把大棚设计成下挖式,就像北方冬天存菜的菜窖一样,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采访)张国森:戈壁滩,因为它一个就是没有房屋,没有树木,它这个戈壁比较开阔,所以说它这个风也比较大。在风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下挖式的方式,也考虑到避风的这么一个技术要求,下挖式主要也考虑避风。

    把大棚下挖了一米深,张国森觉得还是不够,为了防止晚上大棚里热量的散失,他们还在主墙体后面做上了保温层。建大棚剩下的碎石料,也都被利用起来了。

    (采访)张国森:能用碎石料再做后墙的保温层,这样就大大地减轻了,或者降低了这个我们在戈壁滩日光温室的建造成本。

    戈壁滩上的大棚有的也用了少部分的砖块。在主墙体后面就堆积的碎石块做的保温层,厚度能达到二代日光温室墙体的2.5倍以上,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夜间温室内热量流失。而且,大棚的棚膜外侧还加盖了一层厚厚的保温被,这样,戈壁滩上的光热资源就能充分的利用了。

    (采访)张国森:温度就高。我们的日光温室,就是我们的石头温室与常规的温室相比较,我们这一块的温度比常规温度可能平均能提高2.5度到3度,这种石头温室。

   (主持人):没想到,戈壁滩上的石头就能当砖使,这样一来,省下了材料的费用,而且,建起的大棚保温效果更好,至少能用50年,从成本上来说的确省了不少。不仅如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本身就是个节本增效的栽培方式,成本低,长出来的菜还好。

   在戈壁滩上利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不光是要有大棚,还需要有基质槽。以往,基质槽都是用砖砌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就连基质槽也改成用石块砌了。

    (采访)张国森:因为咱们的石头是不规则形的,砌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平面,很难砌起来,再一个30公分的槽体的高度,用不规则石头砌一个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采用了下挖式的,上面砌一到两层石头就可以了。

    石头砌成的基质槽比常规栽培槽节省成本80%以上。看来,能用上当地资源,物尽其用,本身就是节省成本的好措施。不仅如此,经过了农业局工作人员和农科院专家的努力,用来种菜的基质也是用随处可得的当地资源配比成的。

    一般来说,基质的配比往往分为以秸秆、稻壳等有机基质搭配蛭石、珍珠岩、炉渣、沙子等为主的无机基质,其实,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配置基质使用。研制出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质配方就能进一步的节省成本。

    (采访)张国森:我们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用菌产业也比较多,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来,它的食用菌的废弃料比容易较多。

    除了选用菇渣以外,酒泉市也是玉米的主产区,玉米秸秆也很多。家家户户都养牛养鸡,牛粪鸡粪也都很容易得到。

    (采访)

    张国森:这些都是我们农村里面容易得手的一些原料,先后搞了很多配方,最终我们筛选出来的适合我们戈壁日光温室里面的一种栽培配方。

    记者:适合咱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配比呢?

    主要就是玉米秸秆、谷渣、牛粪、鸡粪这四种配合起来的有机料,再配上其它的一些无机物作为一种栽培料,在我们戈壁日光温室里面使用比较广泛。

    就地取材建大棚,用易得的材料配制基质,这些都是想办法把身边的资源利用好。而缺乏的资源,就要在省字上做文章了。戈壁滩上最缺的是水,从祁连山引下雪水就特别精贵,自从农户们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大棚,用上了无土栽培,这最精贵的水,都能省下不少。

   (采访)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洞镇罗马村  菜农 成永瑞:水省了,肯定省了,利用管子,直接放,那个就用的水多,十几方水就多了,这个就用三方到四方水就可以了。

    酒泉市位处我国西部地区,本身就缺水,戈壁滩上没有水,只能打井或是引远处祁连山的雪水,种植业又是用水大户,要是能节省下宝贵的水资源,意义远远大于节省成本。

    (采访)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 无土栽培组副研究员 余洪军:像非耕地,像我们国家非耕地,大部分集中在西北,集中在缺水的地方,你在非耕地,利用它你不能选用一个用水量大的一个技术,无土栽培恰恰是一个省水得技术。

    无土栽培用的大多是滴灌,用水量就要少很多。而且,同样是用滴灌的方式,无土栽培能比土壤栽培的滴灌还要省水30%。

    (采访)余洪军:一个无土栽培像我们一般是用栽培槽,栽培槽我们都要求是用塑料布跟土壤隔开,隔开的目的一个就是与土壤隔离,再一个就是保水,像你传统的土壤栽培,浇的水真正作物利用的很少,很多都是渗下去,或者蒸发掉,但是你无土栽培就那么一个狭小的空间,你水浇下去以后,它渗不了,它大部分被植株吸收利用,它就提高的水分的利用率。

    在栽培槽的底部,有一层塑料薄膜把基质和土壤隔绝开,这层塑料膜就能防止浇下去的水渗漏到土壤中。同样的道理,有这层塑料膜,肥的量也能省下不少。

    (采访)余洪军:再一个肥,肥料利用率它也是非常高,相对无土栽培能提高50%以上,土壤栽培施了肥,很多有流失了,因为水走,肥自然也走。但你无土栽培,有了那个膜以后那的水是走不掉了,它就在这个环境里面,最后被植株吸收,所以省水省肥,这样的话,自然效益就会增加。因为投入少了,用的量少了。

    一般来说,土壤栽培的方式,一亩田要施十几方的有机肥,而用无土栽培的方式种蔬菜,一亩地有两三方就足够了。这样一来,光是肥料钱,就至少可以省下五分之一来。

   不仅是省水省肥,而且,用无土栽培种出来的菜,比土壤栽培的还要好。

    (采访)余宏军:无土栽培它是人工给它制造了一个环境,就是跟根系,生长了一个环境,它这个环境是人工配出来的,是朝着作物最理想的那个状态去配的,它相对土壤栽培来说,它生长肯定要好,透气性,保水保肥性,包括养分的供应,都要比土壤栽培要好。

    长势好,产量也高,蔬菜不爱生病,通过无土栽培种出来的蔬菜质量好,都能卖上好价,这样就给农民增加了不少收益。

    (采访)余宏军: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这一块,每斤平均的价格高两毛到三毛钱,这一块上,充分体现了它优质优价。同时,它从政策上,从规模效益上,规模产量上这一块,它比我们传统的温室增产量达到了20%以上,增幅达到了30%以上。

    利用戈壁滩这种非耕地来种植蔬菜,每增加一亩的大棚种植面积,就相当于给农民增加了一亩蔬菜的收入约20000元。加上有机生态型栽培条件下减少了农药、肥料和水电开支,节约经常性生产成本631元。

    (采访)

    余宏军:但你用无土栽培,它就完全可以不考虑土壤,可以大量地利用非耕地,戈壁滩、沙漠、低产地、废矿地,这样的面积在我们国家占的面积是很大的,基本上可以占到国土的七分之一以上,要把这个开发起来能为我们国家增加很多的耕地。

    酒泉市肃州区农业局局长 周志明:我们人均耕地只有2.5亩,发展过程中土地制约因素较大,我们在非耕地中种植蔬菜,也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记者:非耕地上就相当于给他们增加了耕地面积了。

    周志明:对,相当于每户增加了1耕地,就从原来的2.5亩,可以变到3.5亩。

    (主持人)利用现有资源在戈壁滩上建大棚,种蔬菜,节省了成本的同时,还给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戈壁滩上的蔬菜大棚更加集中,有利于规模生产规模经营,也更有利于蔬菜的品牌化。

     

责编:何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