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认识上的九个误区

 龙溪舟子 2012-07-09

对于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社会上的议论颇多,其中有担忧,也有误解;而在大学生中,也有很多的争论。我综合社会和大学生两方面的担忧和误解,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大家了解“大学生村官”。

一是:设立“大学生村官”会加重农民负担。实际上,“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是由各级财政负责,并非由村里负责,没有拿村里一分工资,没有增加当地农民的负担。

二是:当“大学生村官”可以发黑财。事实上,现在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实行村务公开,由全体村民作主。“大学生村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督促帮助农村领导班子依法办事,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利益。

三是:“大学生村官”是“一群没有出息的人,找不到工作就来村里混饭吃”。事实上,大学生当“村官”的门槛不低,要求必须是品学兼优、表现出色的学生,多数是中共党员,而且都经过严格的考核。例如:2007年北京市招录2000多名大学生到北京市郊的1853个行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论坛、村委会主任助理,报名录取比例高达8.5∶1。从全国来看,每年都有五六百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如果每年选派一二万“大学生村官”,也得百里挑一。

四是:“大学生村官”是“官”,只要是带“官”字,就算是公务员。实际上,“大学生村官”不是公务员。要成为公务员,必须通过专门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务,是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不是党员的就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个人的意愿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其中的一些人经过法定程序也可以担任村支书或村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