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务实发展善做善成——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庸庸学馆 2012-07-10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 务实发展善做善成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务实发展善做善成——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市,南阳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善做善成,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实施“四个带动”,通过加快“五区”建设,把“三化”协调的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保持了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 务实发展善做善成
—— 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五区”推进 “三化”协调 科学跨越

  本报记者  陈琰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主体区,南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经之路,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区。如何使传统农区抓住机遇,科学利用资源和优势,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全省上下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市,南阳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善做善成,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实施“四个带动”,通过加快“五区”建设把“三化”协调的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保持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优势 科学定位

  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围绕“主动融入、积极构建”的原则,我市科学规划“三化”协调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把这一战略定位变为现实,我市积极应对挑战,主动解决新型城镇化引领比较弱、工业发展比较弱的问题,解决领导方式与目前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主动担当起责任,保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把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好,走好具有南阳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今年,我市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把握好持续求进这一总基调,唱响扩大开放这一主旋律;“二”即全力以赴办好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两项“国字号”工程;“三”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先行先试,走在全省的前列;“四”即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等“四个带动”,并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即加快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

  这一工作思路符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符合南阳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发展意识,扭住发展第一要务,靠发展提升地位,靠发展实现定位,靠发展赢得尊重,靠发展树立形象,全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思路明确,关键在“做”。全市上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其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加快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和官庄工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鸭河、官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融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以主要交通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为重点,培育一批人口超过5万人的中心镇。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和城市郊区为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向市民转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纺织、电力、食品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土地开发整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瓶颈制约,提高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优质粮食、棉花、油料等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粮、棉、油、牧等方面,引进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建设。

  其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搞好区域协作,并深化扩大与北京、天津等南水北调受水地区经济技术协作,构建大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开展大招商活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升招引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其五,突出文化生态建设。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伏牛山、桐柏山生态建设,构建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生态走廊,形成“两山两水”的区域生态框架。

  其六,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就业规模,把南阳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求实求效 成绩斐然

  为中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三化”协调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心城区组团发展规划方案已经报省政府待批,南阳新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城区围绕农运会筹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区、集镇周边和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各县市区分别确定了一个整体推进乡镇,其他各乡镇至少安排1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共确定了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目前,97个试点社区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90个试点社区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全市共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14个,中心城区商务中心区规划已经通过省专家评审,13个县市区特色商务区正在积极编制规划。

  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6个省重点项目和24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7.64亿元、144.7亿元,其中与富士康和中石化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富豫科技公司LED生产线和华祥集团手机面板生产线全面投产。深入实施“421”企业上市计划,牧原、玉典化冶、中源化学、陆德筑机、邓州雪阳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第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有望实现3~4家企业上市。

  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再上台阶。我市全面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坚守8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和130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效益农田面积达到35.56万公顷。

  农运会效应日益彰显。近两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40余条、跨白河大桥3座。同时,进一步加快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出入市口整治,有力拉动了东北分区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市还被列入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全市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300多个,覆盖率达到60%,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后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筹措生产发展资金10亿元,支持移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项目29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干渠南阳段185.5公里开挖成型达55%以上,完成投资87亿元。累计争取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4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启动,对口协作进展顺利。

  展望未来,我市将在“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持续转变、持续提升,全力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①5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 务实发展善做善成
—— 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五区”推进 “三化”协调 科学跨越

  本报记者  陈琰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主体区,南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经之路,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区。如何使传统农区抓住机遇,科学利用资源和优势,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全省上下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市,南阳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善做善成,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实施“四个带动”,通过加快“五区”建设把“三化”协调的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保持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优势 科学定位

  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围绕“主动融入、积极构建”的原则,我市科学规划“三化”协调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把这一战略定位变为现实,我市积极应对挑战,主动解决新型城镇化引领比较弱、工业发展比较弱的问题,解决领导方式与目前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主动担当起责任,保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把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好,走好具有南阳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今年,我市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把握好持续求进这一总基调,唱响扩大开放这一主旋律;“二”即全力以赴办好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两项“国字号”工程;“三”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先行先试,走在全省的前列;“四”即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等“四个带动”,并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即加快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

  这一工作思路符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符合南阳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发展意识,扭住发展第一要务,靠发展提升地位,靠发展实现定位,靠发展赢得尊重,靠发展树立形象,全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思路明确,关键在“做”。全市上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其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加快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和官庄工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鸭河、官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融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以主要交通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为重点,培育一批人口超过5万人的中心镇。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和城市郊区为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向市民转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纺织、电力、食品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土地开发整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瓶颈制约,提高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优质粮食、棉花、油料等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粮、棉、油、牧等方面,引进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建设。

  其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搞好区域协作,并深化扩大与北京、天津等南水北调受水地区经济技术协作,构建大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开展大招商活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升招引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其五,突出文化生态建设。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伏牛山、桐柏山生态建设,构建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生态走廊,形成“两山两水”的区域生态框架。

  其六,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就业规模,把南阳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求实求效 成绩斐然

  为中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三化”协调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心城区组团发展规划方案已经报省政府待批,南阳新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城区围绕农运会筹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区、集镇周边和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各县市区分别确定了一个整体推进乡镇,其他各乡镇至少安排1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共确定了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目前,97个试点社区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90个试点社区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全市共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14个,中心城区商务中心区规划已经通过省专家评审,13个县市区特色商务区正在积极编制规划。

  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6个省重点项目和24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7.64亿元、144.7亿元,其中与富士康和中石化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富豫科技公司LED生产线和华祥集团手机面板生产线全面投产。深入实施“421”企业上市计划,牧原、玉典化冶、中源化学、陆德筑机、邓州雪阳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第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有望实现3~4家企业上市。

  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再上台阶。我市全面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坚守8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和130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效益农田面积达到35.56万公顷。

  农运会效应日益彰显。近两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40余条、跨白河大桥3座。同时,进一步加快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出入市口整治,有力拉动了东北分区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市还被列入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全市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300多个,覆盖率达到60%,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后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筹措生产发展资金10亿元,支持移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项目29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干渠南阳段185.5公里开挖成型达55%以上,完成投资87亿元。累计争取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4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启动,对口协作进展顺利。

  展望未来,我市将在“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持续转变、持续提升,全力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①5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 务实发展善做善成
—— 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五区”推进 “三化”协调 科学跨越

  本报记者  陈琰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主体区,南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经之路,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区。如何使传统农区抓住机遇,科学利用资源和优势,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全省上下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市,南阳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善做善成,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实施“四个带动”,通过加快“五区”建设把“三化”协调的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保持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优势 科学定位

  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围绕“主动融入、积极构建”的原则,我市科学规划“三化”协调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把这一战略定位变为现实,我市积极应对挑战,主动解决新型城镇化引领比较弱、工业发展比较弱的问题,解决领导方式与目前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主动担当起责任,保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把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好,走好具有南阳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今年,我市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把握好持续求进这一总基调,唱响扩大开放这一主旋律;“二”即全力以赴办好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两项“国字号”工程;“三”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先行先试,走在全省的前列;“四”即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等“四个带动”,并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即加快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

  这一工作思路符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符合南阳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发展意识,扭住发展第一要务,靠发展提升地位,靠发展实现定位,靠发展赢得尊重,靠发展树立形象,全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思路明确,关键在“做”。全市上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其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加快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和官庄工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鸭河、官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融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以主要交通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为重点,培育一批人口超过5万人的中心镇。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和城市郊区为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向市民转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纺织、电力、食品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土地开发整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瓶颈制约,提高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优质粮食、棉花、油料等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粮、棉、油、牧等方面,引进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建设。

  其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搞好区域协作,并深化扩大与北京、天津等南水北调受水地区经济技术协作,构建大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开展大招商活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升招引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其五,突出文化生态建设。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伏牛山、桐柏山生态建设,构建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生态走廊,形成“两山两水”的区域生态框架。

  其六,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就业规模,把南阳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求实求效 成绩斐然

  为中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三化”协调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心城区组团发展规划方案已经报省政府待批,南阳新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城区围绕农运会筹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区、集镇周边和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各县市区分别确定了一个整体推进乡镇,其他各乡镇至少安排1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共确定了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目前,97个试点社区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90个试点社区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全市共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14个,中心城区商务中心区规划已经通过省专家评审,13个县市区特色商务区正在积极编制规划。

  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6个省重点项目和24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7.64亿元、144.7亿元,其中与富士康和中石化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富豫科技公司LED生产线和华祥集团手机面板生产线全面投产。深入实施“421”企业上市计划,牧原、玉典化冶、中源化学、陆德筑机、邓州雪阳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第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有望实现3~4家企业上市。

  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再上台阶。我市全面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坚守8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和130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效益农田面积达到35.56万公顷。

  农运会效应日益彰显。近两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40余条、跨白河大桥3座。同时,进一步加快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出入市口整治,有力拉动了东北分区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市还被列入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全市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300多个,覆盖率达到60%,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后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筹措生产发展资金10亿元,支持移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项目29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干渠南阳段185.5公里开挖成型达55%以上,完成投资87亿元。累计争取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4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启动,对口协作进展顺利。

  展望未来,我市将在“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持续转变、持续提升,全力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①5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 务实发展善做善成
—— 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五区”推进 “三化”协调 科学跨越

  本报记者  陈琰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主体区,南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经之路,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区。如何使传统农区抓住机遇,科学利用资源和优势,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全省上下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市,南阳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善做善成,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实施“四个带动”,通过加快“五区”建设把“三化”协调的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保持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优势 科学定位

  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围绕“主动融入、积极构建”的原则,我市科学规划“三化”协调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把这一战略定位变为现实,我市积极应对挑战,主动解决新型城镇化引领比较弱、工业发展比较弱的问题,解决领导方式与目前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主动担当起责任,保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把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好,走好具有南阳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今年,我市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把握好持续求进这一总基调,唱响扩大开放这一主旋律;“二”即全力以赴办好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两项“国字号”工程;“三”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先行先试,走在全省的前列;“四”即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等“四个带动”,并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即加快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

  这一工作思路符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符合南阳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发展意识,扭住发展第一要务,靠发展提升地位,靠发展实现定位,靠发展赢得尊重,靠发展树立形象,全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思路明确,关键在“做”。全市上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其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加快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和官庄工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鸭河、官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融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以主要交通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为重点,培育一批人口超过5万人的中心镇。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和城市郊区为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向市民转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纺织、电力、食品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土地开发整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瓶颈制约,提高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优质粮食、棉花、油料等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粮、棉、油、牧等方面,引进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建设。

  其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搞好区域协作,并深化扩大与北京、天津等南水北调受水地区经济技术协作,构建大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开展大招商活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升招引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其五,突出文化生态建设。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伏牛山、桐柏山生态建设,构建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生态走廊,形成“两山两水”的区域生态框架。

  其六,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就业规模,把南阳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求实求效 成绩斐然

  为中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三化”协调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心城区组团发展规划方案已经报省政府待批,南阳新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城区围绕农运会筹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区、集镇周边和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各县市区分别确定了一个整体推进乡镇,其他各乡镇至少安排1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共确定了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目前,97个试点社区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90个试点社区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全市共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14个,中心城区商务中心区规划已经通过省专家评审,13个县市区特色商务区正在积极编制规划。

  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6个省重点项目和24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7.64亿元、144.7亿元,其中与富士康和中石化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富豫科技公司LED生产线和华祥集团手机面板生产线全面投产。深入实施“421”企业上市计划,牧原、玉典化冶、中源化学、陆德筑机、邓州雪阳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第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有望实现3~4家企业上市。

  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再上台阶。我市全面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坚守8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和130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效益农田面积达到35.56万公顷。

  农运会效应日益彰显。近两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40余条、跨白河大桥3座。同时,进一步加快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出入市口整治,有力拉动了东北分区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市还被列入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全市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300多个,覆盖率达到60%,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后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筹措生产发展资金10亿元,支持移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项目29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干渠南阳段185.5公里开挖成型达55%以上,完成投资87亿元。累计争取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4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启动,对口协作进展顺利。

  展望未来,我市将在“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持续转变、持续提升,全力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①5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 务实发展善做善成
—— 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五区”推进 “三化”协调 科学跨越

  本报记者  陈琰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主体区,南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经之路,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区。如何使传统农区抓住机遇,科学利用资源和优势,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全省上下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市,南阳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善做善成,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实施“四个带动”,通过加快“五区”建设把“三化”协调的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保持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优势 科学定位

  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围绕“主动融入、积极构建”的原则,我市科学规划“三化”协调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把这一战略定位变为现实,我市积极应对挑战,主动解决新型城镇化引领比较弱、工业发展比较弱的问题,解决领导方式与目前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主动担当起责任,保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把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好,走好具有南阳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今年,我市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把握好持续求进这一总基调,唱响扩大开放这一主旋律;“二”即全力以赴办好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两项“国字号”工程;“三”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先行先试,走在全省的前列;“四”即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等“四个带动”,并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即加快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

  这一工作思路符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符合南阳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发展意识,扭住发展第一要务,靠发展提升地位,靠发展实现定位,靠发展赢得尊重,靠发展树立形象,全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思路明确,关键在“做”。全市上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其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加快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和官庄工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鸭河、官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融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以主要交通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为重点,培育一批人口超过5万人的中心镇。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和城市郊区为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向市民转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纺织、电力、食品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土地开发整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瓶颈制约,提高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优质粮食、棉花、油料等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粮、棉、油、牧等方面,引进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建设。

  其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搞好区域协作,并深化扩大与北京、天津等南水北调受水地区经济技术协作,构建大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开展大招商活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升招引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其五,突出文化生态建设。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伏牛山、桐柏山生态建设,构建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生态走廊,形成“两山两水”的区域生态框架。

  其六,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就业规模,把南阳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求实求效 成绩斐然

  为中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三化”协调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心城区组团发展规划方案已经报省政府待批,南阳新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城区围绕农运会筹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区、集镇周边和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各县市区分别确定了一个整体推进乡镇,其他各乡镇至少安排1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共确定了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目前,97个试点社区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90个试点社区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全市共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14个,中心城区商务中心区规划已经通过省专家评审,13个县市区特色商务区正在积极编制规划。

  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6个省重点项目和24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7.64亿元、144.7亿元,其中与富士康和中石化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富豫科技公司LED生产线和华祥集团手机面板生产线全面投产。深入实施“421”企业上市计划,牧原、玉典化冶、中源化学、陆德筑机、邓州雪阳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第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有望实现3~4家企业上市。

  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再上台阶。我市全面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坚守8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和130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效益农田面积达到35.56万公顷。

  农运会效应日益彰显。近两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40余条、跨白河大桥3座。同时,进一步加快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出入市口整治,有力拉动了东北分区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市还被列入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全市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300多个,覆盖率达到60%,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后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筹措生产发展资金10亿元,支持移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项目29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干渠南阳段185.5公里开挖成型达55%以上,完成投资87亿元。累计争取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4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启动,对口协作进展顺利。

  展望未来,我市将在“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持续转变、持续提升,全力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①5

“三化”协调先行先试 务实发展善做善成
—— 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五区”推进 “三化”协调 科学跨越

  本报记者  陈琰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主体区,南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经之路,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区。如何使传统农区抓住机遇,科学利用资源和优势,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全省上下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市,南阳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善做善成,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实施“四个带动”,通过加快“五区”建设把“三化”协调的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保持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优势 科学定位

  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围绕“主动融入、积极构建”的原则,我市科学规划“三化”协调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把这一战略定位变为现实,我市积极应对挑战,主动解决新型城镇化引领比较弱、工业发展比较弱的问题,解决领导方式与目前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主动担当起责任,保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把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好,走好具有南阳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今年,我市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把握好持续求进这一总基调,唱响扩大开放这一主旋律;“二”即全力以赴办好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两项“国字号”工程;“三”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先行先试,走在全省的前列;“四”即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等“四个带动”,并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即加快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

  这一工作思路符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符合南阳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发展意识,扭住发展第一要务,靠发展提升地位,靠发展实现定位,靠发展赢得尊重,靠发展树立形象,全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思路明确,关键在“做”。全市上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其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加快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和官庄工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鸭河、官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融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以主要交通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为重点,培育一批人口超过5万人的中心镇。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和城市郊区为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向市民转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纺织、电力、食品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土地开发整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瓶颈制约,提高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优质粮食、棉花、油料等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粮、棉、油、牧等方面,引进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建设。

  其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搞好区域协作,并深化扩大与北京、天津等南水北调受水地区经济技术协作,构建大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开展大招商活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升招引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其五,突出文化生态建设。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伏牛山、桐柏山生态建设,构建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生态走廊,形成“两山两水”的区域生态框架。

  其六,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就业规模,把南阳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求实求效 成绩斐然

  为中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三化”协调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心城区组团发展规划方案已经报省政府待批,南阳新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城区围绕农运会筹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区、集镇周边和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各县市区分别确定了一个整体推进乡镇,其他各乡镇至少安排1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共确定了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目前,97个试点社区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90个试点社区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全市共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14个,中心城区商务中心区规划已经通过省专家评审,13个县市区特色商务区正在积极编制规划。

  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6个省重点项目和24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7.64亿元、144.7亿元,其中与富士康和中石化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富豫科技公司LED生产线和华祥集团手机面板生产线全面投产。深入实施“421”企业上市计划,牧原、玉典化冶、中源化学、陆德筑机、邓州雪阳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第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有望实现3~4家企业上市。

  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再上台阶。我市全面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坚守8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和130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效益农田面积达到35.56万公顷。

  农运会效应日益彰显。近两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40余条、跨白河大桥3座。同时,进一步加快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出入市口整治,有力拉动了东北分区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市还被列入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全市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300多个,覆盖率达到60%,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后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筹措生产发展资金10亿元,支持移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项目29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干渠南阳段185.5公里开挖成型达55%以上,完成投资87亿元。累计争取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4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启动,对口协作进展顺利。

  展望未来,我市将在“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持续转变、持续提升,全力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①5

—— 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走笔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五区”推进 “三化”协调 科学跨越

  本报记者  陈琰炜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主体区,南阳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必经之路,而“三化”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区。如何使传统农区抓住机遇,科学利用资源和优势,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全省上下新时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传统农业大市,南阳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善做善成,牢牢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抓住“四个关键”,实施“四个带动”,通过加快“五区”建设把“三化”协调的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保持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发挥优势 科学定位

  打造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围绕“主动融入、积极构建”的原则,我市科学规划“三化”协调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把这一战略定位变为现实,我市积极应对挑战,主动解决新型城镇化引领比较弱、工业发展比较弱的问题,解决领导方式与目前工作不适应的问题,同时主动担当起责任,保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好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安全,把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筹备好,走好具有南阳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今年,我市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即把握好持续求进这一总基调,唱响扩大开放这一主旋律;“二”即全力以赴办好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两项“国字号”工程;“三”即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先行先试,走在全省的前列;“四”即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等“四个带动”,并以项目带动为总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五”即加快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型农村社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五区”建设。

  这一工作思路符合南阳的实际情况,符合南阳的阶段性发展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发展意识,扭住发展第一要务,靠发展提升地位,靠发展实现定位,靠发展赢得尊重,靠发展树立形象,全面加快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

  统筹推进 重点突破

  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思路明确,关键在“做”。全市上下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其一,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加快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和官庄工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鸭河、官庄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动产城融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壮大县城规模和实力。以主要交通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为重点,培育一批人口超过5万人的中心镇。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和城市郊区为重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民向市民转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强化产业支撑,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油碱化工、冶金建材、纺织、电力、食品等六大战略支撑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土地开发整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破解瓶颈制约,提高产业集聚区要素集聚、自我积累和自主发展能力。

  其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优质粮食、棉花、油料等高产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粮、棉、油、牧等方面,引进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供应等服务体系建设。

  其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充分发挥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搞好区域协作,并深化扩大与北京、天津等南水北调受水地区经济技术协作,构建大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开展大招商活动,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提升招引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其五,突出文化生态建设。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进伏牛山、桐柏山生态建设,构建丹江口水库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鸭河口水库及白河流域生态走廊,形成“两山两水”的区域生态框架。

  其六,持之以恒改善民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就业规模,把南阳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求实求效 成绩斐然

  为中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三化”协调发展得以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心城区组团发展规划方案已经报省政府待批,南阳新区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城区围绕农运会筹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城市近郊、产业集聚区、集镇周边和特色产业村为重点,各县市区分别确定了一个整体推进乡镇,其他各乡镇至少安排1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共确定了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目前,97个试点社区规划已经通过市级评审,90个试点社区已经开工建设。同时,全市共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14个,中心城区商务中心区规划已经通过省专家评审,13个县市区特色商务区正在积极编制规划。

  新型工业化发展势头良好。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23个行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6个省重点项目和24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7.64亿元、144.7亿元,其中与富士康和中石化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富豫科技公司LED生产线和华祥集团手机面板生产线全面投产。深入实施“421”企业上市计划,牧原、玉典化冶、中源化学、陆德筑机、邓州雪阳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第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有望实现3~4家企业上市。

  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再上台阶。我市全面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坚守800万亩高标准永久性良田和1300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建成高标准粮田131万亩,亩产值千元以上的高效益农田面积达到35.56万公顷。

  农运会效应日益彰显。近两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80亿元,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40余条、跨白河大桥3座。同时,进一步加快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出入市口整治,有力拉动了东北分区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我市还被列入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全市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300多个,覆盖率达到60%,全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及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移民后续发展工作扎实开展,筹措生产发展资金10亿元,支持移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项目295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干渠南阳段185.5公里开挖成型达55%以上,完成投资87亿元。累计争取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4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和渠首水源地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启动,对口协作进展顺利。

  展望未来,我市将在“三化”协调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持续转变、持续提升,全力推动南阳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①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