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病的病机

 淄水渔夫 2012-07-10

湿病的病变机制,称湿病的病机,即是湿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湿病的病机,一般分为气机失常、阴阳失衡、正虚邪留三种情况。

一、气机失常

气机,及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它是脏腑功能运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一般而言,升降出入的生理表现,主要是升清阳,降浊阴。气机失常,是指脏腑气化功能的升降出入失常,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生水液环流障碍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湿病升降失常的病理表现:肺失宣降,津液失其敷布,水道失其通调,则无汗,尿少,水肿,胸闷,痰饮,咳嗽;脾不升清,运化失职,则便溏,飧泻;胃失降浊,则呃逆,暖气,恶心,呕吐痰涎;心肾气机升降失常,心阳不振,不能下温于肾,水液失其温煦,气化不利,则心悸、尿少、水肿,甚则水气凌心;胆不输泄而上逆,则口苦,黄疸,致湿热蕴结,甚或结石;肠胃传导太过,则泄泻不止;膀胱气化不行,则小便淋沥不畅,或癃闭、水肿。

二、阴阳失调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协调关系受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或偏衰的失调现象,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常见湿病阴阳失调的病理表现:阴盛则寒湿内生。阴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表现出阴气偏盛,脏腑功能障碍或减退,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的积聚。多因感受寒湿邪气,或过食生冷,寒湿内盛,阳不胜阴,而致水湿内停,出现脘腹冷痛,吐泻,头身困重,或浮肿。

阳虚则水泛: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功能减退或衰弱。多因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而致阳气不足,阳不制阴,使体内水液失于温煦蒸化,而造成泛呕清涎,尿少浮肿,或冷泻清谷,或白带清稀,或五更泄泻,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故前人谓:“人身阳盛则轻健,湿盛则重着”,乃至身重如山,筋脉拘紧痠楚,不能转侧,此皆阳虚所致。

三、正虚邪留

正,指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抗菌能力。邪,指致病因素。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是正邪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在湿病的发生、在湿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常见有气虚失运,阳虚失化,正虚邪留等病机。

气虚失运:气行则水行,气虚则气化功能减退,使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的气化作用减弱,而致水湿潴留,造成痰饮,小便不利,浮肿。

阳虚失化:阳气具有温煦、生化作用。阳虚,使水液湿于温煦,而致水湿停滞,产生泛呕清涎,吐泻清冷,五更泄泻,尿少,尿闭,水肿。

正虚邪留:阳气虚衰,失其温煦蒸化,水湿留恋,往往造成慢性泄泻,尿少,浮肿;或痰湿胶着,上蒙清窍而造成痰厥,昏迷;正不胜邪,水肿严重时,可致水气凌心、水寒射肺等危急重症。

湿病的病因

中医认识疾病病因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得临床症状与体征,加以辨别分析归纳,推求其致病的原因,中医称之为“辨证求因”,亦即“审证求因”。

中医很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学中的地位。如《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平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指人体内在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邪气,指外来的各种致病因素。人体正气的盛衰与人体体质禀赋、精神状态、心理因素、居住环境、生活习惯、饮食营养、劳动锻炼等方面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愈后方面起主导作用,这是符合唯物辩证法规律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只有人体正在虚弱,不足抵抗外邪时,邪气才能乘虚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

在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中医始终从“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人体是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出发,把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结合起来,并把各种外来致病因素与内在因素综合作用于机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证候联系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病因。以这种整体的、系统的、联系的、动态的、发展的观察来探求和认识病因是中医病因学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湿病的病因,常见的有外感湿邪和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湿气致病。《丹溪心法·中湿》中说:“湿之为病,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出者,必审其方土之病源。东南地下,多阴雨地湿,凡受必从外入,多自下起,以重腿脚气者多,治当汗散,久者宜疏通渗泄;西北地高,人多食生冷湿面潼酪,或饮酒后寒气怫郁,湿不能越,作腹皮胀疼,甚则水臌胀满,或通身浮肿,按之如泥不起,此皆自内而出者也,辨其元气多少,而通利其二便,则其根在内也。”正确地认识中医湿病的发生原因和条件,有助于了解湿病的本质,从而指导临床对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