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首例“设计婴儿”诞生

 李灏 2012-07-10


摘要:马女士深知,要延续婷婷的生命,最好的方法是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用他(她)的脐带血帮助姐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2010年4月,马女士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尝试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受孕,并在胚胎植入体内之前进行遗传学诊断(PGD)。


她为啥叫“设计婴儿”?这是因为她的到来是经过医护人员精心“设计”的:她的母亲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孕育了12个胚胎,医护人员通过遗传学诊断技术挑选出不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同时又与前一个小孩的白细胞抗原系统即具有造血功能的系统匹配相符的胚胎植入其母亲体内。胎儿诞生后,她可以成为脐带血供体,为自己的姐姐提供用于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造血干细胞。

日前,一个特殊的女婴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呱呱坠地。她,是我国首例成功地通过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技术诞生的β-地中海贫血结合白细胞抗原系统(HLA)配型单胎。她一出生就身负重任,不仅圆了父母多年心愿,更给自己的姐姐 一名14岁的重症地中海贫血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据这项技术的带头人、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首席科学家周灿权教授介绍,这个女婴的诞生开创了我国生命科学的先河,标志着“治疗性试管婴儿技术”在我国获得成功。今后借助这项技术,地中海贫血夫妻生育健康宝宝不再是梦想,而这些宝宝的到来还将为广大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带来希望。

为救血液病女儿三度怀孕均失败

14年前,广州市民马女士和先生满心欢喜地迎来了女儿婷婷。然而半年后,婷婷被查出患有重症地中海贫血。此时,怀孕前没有做过任何检查的马女士夫妇才知道,自己原来都是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者。按照科学规律,他们生下来的宝宝将有75%的机会是地中海贫血儿,其中更有25%会是重症地中海贫血。而婷婷,恰好就是那最不幸的1/4。

重度地贫的死亡率高达3%~12%。14年来,婷婷每个月都要靠输血维持生命,还要服用昂贵的祛铁药物。尽管这个家庭几乎倾尽所有,但依靠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法,婷婷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

马女士深知,要延续婷婷的生命,最好的方法是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用他(她)的脐带血帮助姐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些年来,马女士先后3次怀孕,但却都在孕期的羊水筛查中发现胎儿携带着地中海贫血基因,最后不得不引产。他们向脐血库求助,但等待了2年多却一直找不到和婷婷配型相合的脐带血。

2010年4月,马女士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尝试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受孕,并在胚胎植入体内之前进行遗传学诊断(PGD)。

全新生殖技术带来健康女婴

但遗憾的是,马女士最初没有获得成功妊娠。2011年,中山一院生殖中心又成功研发了对β-地中海贫血和白细胞抗原系统(即具有造血功能的系统, HLA)配型同时进行诊断的技术,这一次,马女士幸运地成为了实施该项技术的首批患者。

这项技术又称“治疗性试管婴儿”,意思是在胚胎植入母体前先进行遗传学诊断,挑选出一个不仅不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而且还能与前一个小孩HLA配型相符的胚胎。“2011年6月27日,我们对马女士12个在体外受孕的胚胎进行了诊断,其中发现有2个胚胎为基因表型正常,而且HLA配型与婷婷相符。”周灿权说,三个月后,医护人员将这2个基因表型正常且HLA配型的胚胎移植到马女士的子宫内,并获得了宫内单胎妊娠。“

今年6月29日,马女士剖腹产诞下了一名健康女婴,体重2.84公斤,身长47厘米。女婴出生同时,医务人员进行了脐带血采集。

周灿权教授解释说,这个宝宝的诞生有两重重要意义:第一,马女士和丈夫拥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如果不借助先进的生殖技术,完全靠自然妊娠,他们生出不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HLA配型又与婷婷相符的宝宝只有1/16的机会。第二,女婴可成为婷婷的脐带血供者,为患有重度β-地中海贫血的姐姐提供造血干细胞进行疾病治疗,重燃姐姐生存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