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篆刻印泥-正确使用及保养方法 无论是文件,凭证,信件的签署,还是历史文物的铭记,尤其是金石书画,均需印泥。如何使用好印泥及保养印泥,众多的行家有诸多优胜法。 但是当今的印泥使用者对其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知之甚少,致使购买了好的书画篆刻印泥后不能物尽其用,甚为可惜,故今天且从生产者的角度谈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想法,期盼能够抛砖引玉,为大家更好的使用保养印泥起到帮助作用。 书画篆刻印泥使用方法介绍好的印泥不仅要具有好的质量,同时也需要用好的方法使用予以配合,才能获得最佳印文效果。 l 一般印泥颜料分轻质的有机颜料和重质的有机颜料。而同一有机颜料或同一无机颜料的材质,轻重有时候也有所不同。而颜料与油脂的比重更不一样。 油脂,颜料和纤维的调和仅仅是一种物理反应,所以搁置日久会发生分层现象。轻的颜料会随着油脂缓缓上浮,重质的颜料就会缓缓下沉。随着时间的延长,分层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印泥表层会出现油状的色浆,该色浆会发生酸败,变得又粘又稠。下沉的重质色浆逐渐结块变硬。这种变化不同程度的挫伤着纤维,最后造成纤维腐烂,而印泥变成硬块或者是十分粘稠的有色浆,无法使用。为使印泥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必须经常正确翻调之。至少半年翻调一次。 所谓正确的翻调,即指翻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n n n 翻调的作用: n n l 用印面蘸印泥,宜轻勿重,不允许挤压,敲打。因为纤维吸足浆后呈交织状态分布在印泥色浆中,把三者融为一体。如果挤压,敲打印泥就会在粘上大量色浆的同时将纤维从交织状态中提拉出来,纤维容易被折断,受损,起毛,甚至打烂。所以,蘸印泥不宜用挤压,敲打的手势。 我们有时候会遇上一种难以理解的现象,即新购得的印泥,调成团初用时也会有起毛的现象,待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毛现象逐渐消失,随后使用规范得当效果极佳。这是因为印泥表面会与外界物质或者容器接触过度,纤维受损,致使出现起毛现象。后期因为其一直保持规范使用,表面受损的纤维被蘸而离去,内层呈交织状的纤维不再受损,使用效果也就进入最佳状态。 l 1. 2. 章面蘸泥以遍而匀为最佳。 n 紧硬章料蘸泥时宜略重,多蘸几次,落纸时要轻,慢,防止硬压。 n 书画纸类,略带毛性,较粗,甚至较后,吸印泥量较大,所以要用湿润度大一些的印泥。上浆略厚一些,该印时宜轻,慢,时间长一点。 连书纸类,略为细洁,光滑,纸质较薄,吸印泥量较少,所以要用干一些的印泥。上浆不宜太厚,该印时宜轻,慢,时间不宜长,见色透底即起印。 3. 4. 5. n n 书画篆刻印泥保养方法介绍 1. 如果一定要使用上述忌用器具,可在容器内壁加涂一层薄膜,隔离其间,就无大碍。 2. 3. 4. 5. 6. 而单纯的只加入印油而不加入颜料,会使原有的印泥组成比例失衡,艾草腐蚀,印泥溃烂,不复使用。 故如果发生色淡油干的现象,需购买原生产厂家出产的同种袋装印泥,以一比一的比例拌合至匀。或送往生产厂家或者销售商家进行修复。 书画篆刻印泥的主要结构组成古法书画篆刻印泥原材料多取矿质颜料及多味中草药,经过数十道纯手工工序,方为成品。印泥虽随流派不同,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也各不相同,但是到了近代,其主要结构组成还是趋于一致。 接下来我们就目前流行的书画篆刻印泥的结构组成予以阐述。 书画篆刻印泥的主要结构组成书画篆刻印泥由以下三大基本原料加工而成。 1. 2. 3. 颜料由朱砂、朱标或者其他有机颜料组成。 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就是矿质朱砂。 矿质朱砂分为很多种,有旧坑、新坑之分。其名有箭头砂(又称箭镞朱砂)、劈砂(肺砂)、和尚头砂(豆砂)、豆瓣砂、米砂数种,其色红黑不一,品相亦各不相同,制成的印泥颜色、品质也差异较大。朱砂的产地有湖南之辰州(今沅陵),所产朱砂又称为辰砂;贵州之开阳、省溪,所产朱砂又称为贵砂;湘黔边界晃县;四川之酉阳;广西之北流以及鄂南等处。 矿质朱砂晶体在乳钵中经河水漂洗研磨后,逐步分层,浮在最上面一层颜色偏黄且质轻的就是朱标。越是漂洗干净、含杂质少的朱标,颜色越是偏黄色浅。 漂洗剩余的皆可称为朱砂,颜色偏红或偏紫。 朱砂、朱标在书画篆刻印泥原料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好朱砂、朱标会使印文颜色鲜艳纯正而不失古朴、遮盖力强、保存长久不退色。而研磨细度越细的朱砂或者朱标,印文厚度、堆积感、立体感就会更好。 油料油料是各个印泥流派中区别最大的。有的是用菜油,有的使用蓖麻油,有的使用茶籽油,而有的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但是归根结底,都必须采用凝固点低,黏度较大的不干性油或半干性油。 书画篆刻印泥使用的原油首先必须经过多道工序的沥清,以去除原油中的杂质。然后,多采用日晒法,去除油料中的水份,使其黏度上升。之后经过去色、防霉防蛀、防暑抗冻等多道工序,方可使用。 好的印油应该能够达到滴纸不晕、色浅而浓厚、随外界温度湿度变化而其自身性能变化不大的要求。 植物纤维过去曾经用柳絮、灯心草作为植物纤维置入印泥的,但效果都不及艾草,所以到了现代,书画篆刻印泥中的植物纤维基本上是用艾草。艾草按照产地划分,主要有汤阴产的,谓之北艾;福建产的,谓之南艾;四明产的,谓之海艾;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产的,谓之蕲艾等等。 艾草首先经过晒干、挑选,选拔其中长度达标、弹拉力强、韧性足的那部分留用。然后去皮,拉直,使其成为书画篆刻印泥中可用的艾绒。 好的艾绒能够使印泥具有相当弹拉力和韧性,不易折断,便于印泥上章。另外,好的艾绒在吸附足印泥后,能够不被拉出至印面,防止起毛而影响印文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