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佩衡应用附子经验

 淄水渔夫 2012-07-11
近代名医吴佩衡擅长超大剂量应用附子,其经验系统归纳十个方面:
1.助阳解表,扶正祛邪,代表方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用量为30g;
2.益火之源,回阳救逆,代表方是四逆汤,附子用量至每日120g;
3.温补脾阳,燥湿运土,代表方是附桂理中汤,附子一般用量为30~60g;
4.温阳托毒,活血通滞,代表方是阳和汤,附子用量为60g;
5.温经通络,祛风止痛,以乌头煎化裁,附子剂量常用为60g;
6.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代表方是附子汤,附子用量为30~120g;
7.暖水燥土,温阳止泻,代表方是四神丸,附子用量为30~60g;
8.祛痰止咳,温化痰饮,代表方是附子加苓桂术甘汤,附子常用量为30~60g;
9.温暖胞宫,调经止痛,常以桂枝茯苓丸化裁,附子用量为30~60g;
10.滋养补虚,温通寒结,多用于老年寒性便秘,以附子理中丸化裁,附子常用量为60g。吴老在超大剂量应用附子时,特别强调须久煎,以煎液不麻口为度。而且服药后3~4小时内忌食生冷,避风寒。
据此,附子虽然有毒,只要确切掌握其适应证,超大剂量应用附子应当是安全的。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久煎,以0.5~4小时为宜,具体标准是煎液不麻口,目的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2.剂量应逐渐加大,不可盲目地一次性加大剂量;3.适应症必须明确,必须是寒湿之证;4.必须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附子的毒性和中毒反应及其救护措施;5.服药期间应禁酒、避风寒、禁食生冷。 
吴佩衡总结了阴阳辨证十六字诀,对指导使用附子颇切实用:
阴证--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兼见口润不渴或喜热饮,口气不蒸手。
阳证--身轻恶热,张目不眠,声音洪亮,口臭气粗。兼见烦渴喜冷饮,口气蒸手。
其中"兼见口润不渴或喜热饮,口气不蒸手"与"兼见烦渴喜冷饮,口气蒸手"亦十分重要,吴氏有时即是根据"渴喜热饮"或"口气不蒸手"之症而断为阴证,投用附子而起大症,切切不可小瞧。  
吴老在超大剂量应用附子时,特别强调须久煎,以煎液不麻口为度。而且服药后3~4小时内忌食生冷,避风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