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新育: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给保增长创造空间

 魏语 2012-07-11

2012-07-10 23:40:30

归档在 专栏 | 浏览 1092 次 | 评论 0 条

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给保增长创造空间

梅新育

  

欧债危机上演新高潮,新兴市场经济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普遍陷入剧烈波动,中国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也为此承受了压力。在刺刀见红的“保增长”之战中,中国将会取得何种结果?虽然央行一个月内两度降息的举动令市场参与者纷纷怀疑6月份经济数据惨不忍睹,但79日、10日连续发布的6月份通胀和外贸数据表明,中国的“保增长”战斗正在逐步赢得主动,而且低通胀和外贸稳定增长两者之间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如同人们普遍预期的那样,79日发布的6月份通胀数据落到了低谷: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为29个月来最低水平,环比下降0.6%。置身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作为全世界头号贸易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中头号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减轻很大一部分归因于国际经贸因素,并因此而可望继续减轻。

首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持续9年的初级产品牛市本来是中国最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但从去年起,这轮初级产品牛市已告终结,整个初级产品市场正在一步步走向熊市,相应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减轻。尽管今年一季度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一度反弹,但从4月份起就再度下滑。道琼斯商品指数(现货)229日为454.2199点,65日已经下滑到393.092点。与货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幅度高达两位数的印度不同,由于中国存在持续的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其本币汇率即使对美元有所贬值,贬值幅度也较小;资本流入又以波动性较低的实体经济部门直接投资为主,人民币汇率得到的支撑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下跌时,中国国内以人民币计价的这些投入价格也相应趋向下跌,通货膨胀压力趋向减轻。在中国公布6月份通胀数据同日,全球初级产品市场继续下挫,原油价格下跌3.2%之多,预示着未来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减轻。

其次,资本流入压力减轻。贸易顺差和正常的资本流入本来就会通过增加东道国基础货币投放而加大其通货膨胀压力,旨在寻求人民币升值和中国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的投机性热钱更给这些年来的中国通货膨胀火上浇油。然而,自从去年下半年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发生经济波动以来,资本外逃成为众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普遍现象,中国虽然经济基本面好于其他金砖国家,但也未能完全避免资本外逃冲击,正常的外资流入也趋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基础货币投放增长进而带动通货膨胀增长的压力显著减轻。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日益明显,贬值压力日益浮现,众多企业和居民在获得美元收入之后不再如同以往那样急于兑换成人民币,而是选择继续持有囤积美元,甚至将一部分人民币资产转换为美元资产,上述机制进一步增强。

一般而言,只有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小或正在趋向减轻之时,放松货币政策方才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大幅度上升的后果。正因为如此,目前通货膨胀压力减轻趋势给我国政府“保增长”创造了更大的主动空间。

作为全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和最大出口国,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离不开外贸稳定,特别是离不开出口稳定;中国通胀压力减轻同样离不开对外贸易的贡献。因为正是持续的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收支顺差保证了人民币汇率在这个新兴市场波动剧烈的时期基本稳定,进而保证了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减轻。相反,由于独立以来贸易赤字和经常项目收支赤字持续数十年,资本流入高度依赖波动性强的证券组合投资,印度卢比汇率波动剧烈,近一年来对美元贬值约30%,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国内以卢比计价的商品价格之“坚挺”依然如故,进而导致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印度政府的“保增长”与“抑通胀”双重目标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分外被动。正因为如此,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286.9亿美元,同比增长9%;其中出口1802.1亿美元,增长11.3%;进口1484.8亿美元,增长6.3%;贸易顺差317.3亿美元,扩大42.9%,这对于中国经济是一大佳音。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制造业及其出口竞争力还是不错的,在当前刺刀见红的市场份额之争中相对主动,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又将给中国出口带来额外竞争力。而较好的出口实绩又会进一步支持宏观稳定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尽管如此,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并非不存在反弹因素,而且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也很有可能给中国国内相关产业和地区带来重大冲击。食品价格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影响很大,今年6月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2%,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则达到了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20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6%,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53个百分点。而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减轻甚至下降,相当程度上可归因于夏季是蔬菜上市旺季而使得鲜菜价格环比下降,以及肉类价格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明显下降。6月份鲜菜价格下降15.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8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下降1.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0.1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0.43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环比下降0.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0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环比下降1.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约0.05个百分点)。然而,时鲜蔬菜上市旺季终将过去,肉类价格的明显下跌也已经令养猪户倍感吃力。合肥市物价局成本监审局对合肥市部分生猪调查点的成本收益情况调研结果就显示,上半年合肥养殖户平均每头生猪仅获利17元,这种局面持续,将导致养猪量锐减、猪肉价格进入下一轮“过山车”循环。为了避免价格“过山车”,有必要适度维护肉类价格以保证养猪户收益。

此外,在国际初级产品市场行情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国内矿产企业、矿产地区都需要准备经受冲击。毕竟,中国国内矿产品位不高,往往只有在国际市场牛市时才有开采的商业价值;一旦步入熊市,就经受不住进口矿产的竞争。(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