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像摄影教程1

 kairry 2012-07-11
人像摄影教程
第一章          摄影技术的发展史
摄影既古老又年轻,尽管已经又160多年的历史,是电影电视艺术的先驱,然而则总是与现
代科学技术紧密相联,摄影离不开各种技术支持,然而摄影作品的成功与否,更与摄影者的艺术思维深度,人文素质,敏锐眼光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因此,摄影者必须将摄影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表达方法加以研究何学习。   
1823年,法国的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1839819,法国阿拉德通过会议向全世界发布摄影。
19世纪摄影诞生。
法国科学家法尔伯特发明正负照片。
1855年英国发明家取代了正负照片。
直到现在的数码相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拍既现。
数码相机区别于传统相机的特点:
1)。成像速度快,具有即拍即现的功能。
2)。运用网络技术,珂快速进行远距离图片传输》
3)直接与计算机连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可方便地进行图片编辑|存储。
(4) 可复制性好,易于保证图像质量.
(5)可快速删除不需要的照片,以节省相机储存空间。
(6)不需要传统的胶片和相纸。
7)劳动强度低,明室操作.
总结:摄影家们常常有这样一句话,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相机这个东西,而结果却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事实的确如此,我们所有的人之所以踏上摄影这条路,几乎全部是被相机及其附件的魅力所吸引。它完美神奇,使我们如获至宝,珍爱之极,我们通过它观察。取景.测光.测距.调焦.然后一按快门,咔嗒一声----瞬间的艺术就这么诞生了》。
然而严肃的摄影爱好者会向往更高的水平-----去探索摄影艺术的完美。而能紧紧抓住摄影者的正是照片本身-------精美的印片.深邃的内涵.完美的构图.和无尽的美学意境.它让懂得什么样的只是好照片,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杰作。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更难达到的境界……这正是中原摄影学校将要引你攀登的境界。
  本教材的每一课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你们走上成功之路,都给你们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摄影完成或一流的业余摄影师所必备的一切技术。不论你们的目的是仅仅提高业余爱好的技术或者进一步成
为一个赖以谋生的摄影家,不论你是傻瓜相机还是高级的单反相机,也许你还想精通电视摄影,无论出于那种目的,要作为一个成功的摄影家,你必须知道如何才能拍出美好的影像和美妙的画面。
           第二章  摄影作用
一.摄影的纪实作用
在一定的程度上摄影可以凝固时间 ,摄影打破了空间和时间对人们的影响。
二.摄影的瞬间作用
1.指摄影拍摄时瞬间。2按下快门的一瞬间。
美好的瞬间是可一不可在的,非常珍贵的摄影师要有预见性。扑捉时注意1。思考性2,预见性。
三.摄影的选择作用。
1.题材的选择。
2.时机选择 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姿势。不同的季节。来抓住机会来拍摄。
3.技术选择。
4.方式的选择。正面的积极向上心。
               第三章  摄影光学基础
一.       光的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均匀的介质中以每秒300000公里的速度作直线传播。
电磁波的波长很宽,按照光的电磁波段,可分为可见光线和红外光线,紫外光线。可见光是在人们
的视觉中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的光线。

1.物体对光的吸收,透射和反射
       1》光的传播路径为直射和反射
       2》介质的景物对光的吸收,投射和反射是各不相同的透明物体的吸收能力最差,透光能力最强,不透明的物体吸收能力最强。粗超的物体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2.
物体对光的反射率:

物体对光线的反射率是随着物体的颜色和表面平滑程度的差异而不同的。颜色浅淡的表面平滑的物体对光的反射率较高。颜色深浓的,表面粗超的物体对光的反射率较低。
3.物体反差,光线反差与景物亮度差。
1》物体反差是由物体物体的质地,质感以及颜色与光照所形成的对光线反射的明暗比例差异。
2》光线反差是指不同光源亮度之间的相对关系,例如:主光与辅光的关系。
3》景物亮度差是指景物亮度对比的差异程度。
    由于我们所摄景物存在着质地,形态,远近纵深,色调深浅和反光能力上的差异,所以在光线的照射下各种不同的景物和一种景物的不同部位的亮度也是有差异的。景物中的最高亮度值和最低亮度值的间距称为景物的亮度范围。
4.标准被摄体:
标准被摄体是指对光线的反射率为18%的被摄物。
由于一般物体对光线的最大反射率约为90%左右,最小反射率约为3%~4%,那么在其最大和最小的反射率之间的中间值即为标准灰度。在摄影的实践中,对标准被摄体拍摄最能取得景物的丰富层次。以此为标准,也是改变景物的影像密度和取的人为的理想影调之参照。
二.       光与色  有光才有色,人们能看见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光亮和颜色,是由于这些景物受到光线照射的缘故。
1源的色温,色温又称光源温度。它是表示辐射光源颜色特征的物理量。若某热辐射光源与某绝对温度下的黑体具有相同的颜色(色度),则此刻黑体所对应的绝对温度,称为该辐射光源的色温。热辐射光源的色温即为与光源具有相同色度的黑体的绝对温度。色温的单位为“开尔文”(Kelvin),用K表示
色温仅用于表示光源的颜色,而并不是表示光源的实际物理温度,更不能用于表示物体的颜色。光源的色温高表示光源中含有蓝色光的成分多,光源色温低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中含有红色的成分多。
中午前后的太阳光色温在5 500K左右:早晚的太阳光色温较低,约在1 900K~2 800K。阴天的天空光色温在6 500~6 950K
电子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色温在5 500K,这正适合于彩色日光型胶卷的色彩还原对色温的要求。
新闻碘钨灯的光线色温在3 200K,适合于彩色灯光型胶卷的色彩还原对色温的要求。
太阳光在一天中各时段的色温度见表11
各种人造光的色温度见表12
2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着不同 的颜色,用三棱镜把白光进行分解后,则能看到红. 绿 紫七种色光。同一物质在不同颜色的光源照射下,会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白色物体在白色光照射下表现为白色,在红色光照射下表现为红色,在蓝色光照射下表现为蓝色。
2物体的本色。是指物体本身所固有的颜色。物体是在柔和的白色光照下才显现出其标准的原色的。例如:白色光照下的蓝色物体的反射光波长相当于蓝色光源发出的光波波长,所以看上去这个物体是蓝色的。但是,当对这蓝色物体打上一束黄色光时,看到的这个物体则不再是蓝色而呈现为白色。
3光的原色与补色
1     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
2     光的补色。补色光是指两种叠加起来能呈现白光的色光。由图所示的色光六星图可知,两个对应的色光即为补色光,它们是:红与青,黄与蓝,绿与品红。由此可知:红光+青光=白光,黄光+蓝光=白光,绿光+品红光=白光。红光,绿光,蓝光称为三原色光,青光,品红光,黄光称为三补色光。

      
每一种原色是由与它相邻的两种补色光所组成,即:红光=黄光+品红光,绿光=黄光+青光,蓝光=青光+品红光。
每一种色不是由与它相邻的两种色光所组成,即:黄光=红光+绿光,青光=绿光+蓝光,品红光=蓝光+红光。
第四章    人像,婚纱摄影的概述
第一节 人像摄影的特征
一:人像摄影的含义
什么是人像摄影?人像摄影就是指摄影者运用摄影器材(照相机,胶片或数码影像形式等),通过光线运用,姿态造型,影调色彩,画面构图,神态捕捉和后期制作等技术技巧,表现被摄人物的外貌形象,神韵气质和性格特点。因此,人像摄影应该是通过被摄人物的外表形态,摄影画面的表现形式等造型技巧,来体现被摄人物内在情感和画面神韵完美结合的“形神兼备”的佳作。
二,人像摄影的流程
(一)    拍摄前的准备
人像摄影的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职员,教师,学生,儿童,以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将这些普通的生活形象拍摄成形象完美,神采奕奕的艺术形象,
1  人物面部的修饰
对被摄人物形象的面部作适当的修饰,发型作适当的梳理,使之整洁整齐,容光焕发,增加被摄人物拍摄前对自身形象的自信心,有助于被摄人物在拍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2.人物穿着的服饰
服装是被摄人物外表形象的装饰,选择,穿着与被摄人物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外形相得体的服装,有助于被摄人物形体特征,生活习性,职业阶层,神韵气质的映衬和流露。
造型独特的帽子,质地各异的围巾,闪烁光亮的饰品,。。。。。。都可以作为被摄人物外表形象的装饰与点缀。但必须掌握简洁,大方,美观,适度的原则,切忌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二)    拍摄时的创作
人像摄影的拍摄必须根据被摄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与外形特征,采用摄影艺术的造型语言和摄影技术的技法技巧,营造完美的画面气氛,将普通的生活形象塑造成典型的艺术形象。
1  摄影器材操控
根据所拍摄的人像摄影画面的需要,正确选择并熟练运用照相机,镜头,胶片,灯具,反光板,测光表,附加镜片等摄影器材与附件,同时,借助于摄影器材与附件的变化,恰到好处地制造一些特殊的画面效果。
2画面背景选择
挑选自然景物的一角或全部,或运用摄影室内的无像背景(如连地背景纸等),抽象背景(如梦幻喷绘背景布,扎染创意布等)。具象背景(图片背景,实景背景等),简洁醒目地突出被摄人物主体,或情景交融,相映成辉地映衬被摄人物主体。借助于背景可达到渲染画面气氛,烘托画面主体,引荐画面主题,均衡画面重心的目的
3人物姿态造型
借助于被摄人物的头,颈,肩,胸,臂,手,腰,臀,腿,脚,等肢体语言的表现,自然而生动地塑造被摄人物的外表形态,使被摄人物发自于内的心理活动得到形之于外地表现。同时,在人物造型时扬美避丑地选择被摄人物的面型角度,有助于被摄人物形象的完美体现。
4.光线照射效果
根据被摄人物面型特征和创意的需要,采取正确选择光质(如硬光,软光或反射光等)。合理安排光位(如光的照射亮度,光的照射高度,光的照射方向等)。科学运用光种(如主光,副光,背景光,轮廓光,装饰光等),有效控制光比(如面部的明暗变化,面部与服饰的明暗协调,人物与背景的明暗对比,多人合影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明暗处理等),借助色温变化(如巧妙利用光线色温与彩色胶片色温的关系等)光影色彩控制(如和谐悦目的色彩,在被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画面形式的表现上取得完美的效果。
5画面构图对焦
决定画面拍摄的体裁,娴熟地在照相机取景框内形成特写,头像,半身,大半身,全身或风景人像等画面构图,借助于画面的背景影像与空白,人物的体态造型与线条,光影的明暗配置和影调等造型手段,构筑人物自然生动,布局严谨合理,形式新颖脱俗的画面气氛,同时,正确控制画面的虚实效果,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相机光圈的大小,拍摄距离的远近等影响景深及画面清晰的变化规律,形成突出被摄人物主体的艺术效果。
6神态表情捕捉
创造和谐的拍摄环境,让被摄人物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下,善于根据被摄人物的自身特点与特征,采取抓拍或引导(如启发和诱导)等手段,不失时机,眼明手机地抓取被摄人物形神兼备,自然生动的典型瞬间。
7准确掌握曝光
根据感光材料的特性和数码影像的要求准确曝光,这有助于层次丰富,质感逼真,光影细腻,色彩和谐的人物影像的表现。严格控制曝光量既是人像,婚纱摄影创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又是评判一张摄影作品成败的最基本的标准。
第二节    人像摄影的分类
人像摄影是一门实用的造型艺术。人像摄影的实用性决定了人像摄影的创作方法是手法各异,形式多样,如带有新闻性的人像摄影,一般采用追随抓拍的方法,以保持新闻人像摄影的真实性;带有创意性的人像摄影一般采用设计摆布的手法,以充分体现摄影者个人意识的创造性;带有商业服务性的人像摄影,则要求采用扬长避短的技巧,以迎合被摄者赏心悦目的审美要求。
一.       纪实摄道式
在人像摄影创作中,用于新闻报道或宣传介绍等用途的人像摄影作品的拍摄方法,称之为纪实报道式。如表现一些典型的先进模范人物,科研人员在专心致志地攻克科研难关,教育工作者在聚精会神地备课,白衣天使在一丝不苟地治病救人,领导首长在声情并茂地即兴演讲等画面内容时,大都采用纪实报道式的创作方法。
纪实报道拍摄人物照片,由于创作时间短,与被摄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有较深刻的了解。因此,除了拍摄时的敏锐判断以外,可在拍摄前对被摄人物的事迹特点等进行侧面的了解与熟悉,以利拍摄时能较成功地反映出被摄人物的特点。同时,要求摄影人员对采访报道式拍摄照片的用途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如果用于新闻报道还是画廊宣传等区别,方能在拍摄时因地制宜,胸有成竹。
二.       个性创意式
在人像摄影的创作中,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的创作灵感或创意来进行摄影创作,称之为个性创意式的方法。
个性创意式不同于采访报道式人像摄影,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真景实地的影响和局限。个性创意式是摄影者按自己理想中的人物形象而进行画面构思,从人物选择,服饰变化,光影处理,环境安排,角度选择到姿态造型,神态捕捉等方面均是根据摄影者的意愿来决定的,因此,带有鲜明的个性创意的特征。
个性创意式人像摄影,由于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创意设计的成分比较浓,被摄者或摄影师主观意识的表现比较强烈,因此,很难说应该怎样拍或不应该怎样拍,什么可以拍什么不可以拍,只要画面效果好,就一切都好。因为,这是人像摄影个性创意的特定创作方法决定的。
三.       商业创作式
在人像摄影创作中,受雇于被摄人物的要求而进行商业摄影的,称之为商业创作式的创作方法。
商业创作式,不同于纪实报道式受真人真事,现场实地的限制,也不同于个性创意完全依赖摄影者的创意发挥。商业创作式的前提为被摄者服务,是根据被摄者的一般要求或特殊要求进行创作。如目前盛行的婚纱摄影,个人写真,儿童摄影等人像摄影的创作,摄影者偏离被摄者的要求进行创作,往往会落得孤芳自赏的下场。因此,商业创作式的一个鲜明特点,即是“卖”的艺术,千方百计地满足被摄者的需要。只有创作的人像摄影作品让被摄者喜闻乐见,爱不释手,被摄者才会慷慨解襄,一掷千金。
商业创作式人像摄影,在受雇于人的情况下进行摄影创作,是否会使摄影师失去了创作的自由,泯灭了摄影师的创作个性?否,商业创作式人像摄影同样需要摄影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而精心创意,在客观的被摄人物面前,根据被摄人物的要求,巧妙地调动一切摄影造型手段,矛以扬长避短,露美藏拙,让被摄人物在真实的基础上,表现得更完美,更富有神韵。鉴于目前人像摄影市场的蓬勃兴起,方兴未艾,广大读者对人像摄影的拍摄技艺,表现技法情有独钟,刻意探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