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安让午餐更平价、交友更方便

 海纳华 2012-07-12
静安让午餐更平价、交友更方便
[2012-04-19 14:23:03]

  上海区县委书记访谈录

  服务好20万白领 静安让午餐更平价、交友更方便

  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静安的竞争力不在于楼有多高而在于配套服务,  不要把一块优质衣料仅做成一件马甲

  龚德庆简历

  男,1956年9月生,上海市人,1983年1月入党,1975年3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毕业,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现任静安区委书记。 

  曾任共青团卢湾区委副书记、书记、区青联办事处主任,卢湾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政协副秘书长、秘书长,卢湾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卢湾区嵩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卢湾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湾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嘉定区委常委、副区长,崇明县委副书记、县长(正局级),崇明县委书记等职。 

   谈转型

  我们对接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大局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一轮发展战略,着眼于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细化国际静安建设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根据这些年区域发展的新变化,我们提出“高起点、开放型、国际化”的发展思路,把“外向型”调整为“开放型”,使之更符合城区特点。我们提出了“发展为先、民生为本、平安为重、创新为要、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要求在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安全稳定,更加重视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城区发展软实力。我们确立了建设“国际商务港、平安城区、和谐城区、文化城区、文明城区”等阶段性发展目标,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内涵不断丰富,新一轮的区域发展定位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静安区委书记龚德庆

  静安区

 将近3000米长的静安南京路划分为五大功能板块,这五大商圈各具特色又彼此呼应,共同支撑起了静安南京路高端商务商业的发展。赵佳峰 制图

  静安区因境内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地处上海市中心,全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万人。

  被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西路,全长2933米,横贯静安全境,国际上八成的顶级品牌都在这里开有旗舰店或专卖店。

  静安区提出“双高”区的建设目标,力争把静安区建成高品位商业商务区和高品质生活居住区。静安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更瞄准对产业链拉动能力强大的“总部经济”,到目前为止,静安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总部或投资性公司累计达到21家;已经进入中国大陆的10大国际奢侈品牌中,有8家的区域总部在静安。

  早报记者  李萌 

  户籍人口约33万的“小区”静安,集聚了超过20万的白领商务人士,分布在“梅泰恒”及静安寺商圈等地。静安区区委书记龚德庆近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如此庞大的产业群体,如果无法满足其各方面需求,静安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下降。”

  为服务好20万白领,静安通过政府补贴等多种形式推出平价午餐及培训、交友等活动,努力做好配套服务。

  吸引白领是如此,吸引企业入驻更是如此。

  “招商引资是靠拼优惠政策,还是靠打造综合服务环境,我们的选择是后者。”龚德庆强调说,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后,静安的着力点将转向于社会建设,以完善的软硬件配套打造“城市综合体”。

透过一张类似“NY”纽约标记的广告招贴纸拍摄的静安区,2009年静安划出以南京路、华山路为轴线的1.5平方公里范围打造上海的“百老汇”。刘行喆 早报资料

  衡量静安

  不在于楼有多少有多高

  东方早报:2012年,您在多次调研中都提到了“城市综合体”的概念。这个概念放置于静安,将有哪些方面的具体表现?

  龚德庆:回答这问题,首先要从概念本身着手。城市综合体不是固化的。它必须具有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相匹配的特征。现代的城市发展,应该与管理水平、城市软硬件相适应。

  再说综合,每个地区的理解不同。上海的一些专家在谈城市综合体时,大多会提到三个地方,分别是徐家汇商圈、人民广场商圈,以及静安区内1.8公里范围的南京西路。

  打造城市综合体,为静安发展做工作时,我们就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传承,一个是辐射,前者是凝聚和提炼,后者则是站高和拓展。

  如此狭小的一个区域,要把能量集聚在哪里?上一届区委确定,要重点打造静安南京路。硬件打造的工作在过去五年一直持续不断,回首看来,我们在商业楼宇建造、动拆迁、历史建筑保护,都取得不小的成绩。

  未来5年,我们静安区将有一大批的商业楼宇会建成投用。但要强调的是,静安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楼宇本身。

  其他区域的楼宇中,品质比我们高的也不少,但为什么我们拥有诸如恒隆广场一样月入数亿元的商务楼宇?原因并不在于楼宇本身,而在于楼宇的配套服务和设施。也就是说,静安城市综合体更多的应该是商业商务的综合配套环境。

  东方早报:向打造城市综合体的目标发展,静安目前处于何种阶段?

  龚德庆:多少体量的建筑物、多少数量的商务楼,这些数字指标并不能成为衡量静安城市综合体的依据。这都是以往经济发展初级阶段GDP引导下的思维。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综合发展的概念,既有经济也有文化、社会管理。以往,一个街道拉来了一个企业,实现500万税收。虽然看起来颇有成果,但老百姓不满意,因为企业的出现占用了他们在街道社区里的公共活动资源。现在,静安的街道已经不搞招商了。因为街道的职能被重新明确,就是公共服务。我们追求的是静安的地区品牌。

  建设城市综合体,要符合地方老百姓内心的需求。而不受数据的束缚。我们考虑的是,不要把一块优质的衣料,最终仅做成了一件马甲。过去5年,静安区内商务商业楼宇发展的体量已经有高速的增长,未来,我们主要要做的是社会建设的配套。两者达到均衡时,我们会继续提升商业商务的集聚度和能级,以实现螺旋形的发展。

  当然,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存在问题和困难,比如,静安的交通可能成为新一轮发展中的瓶颈。2号、12号、13号、7号等多条地铁线在静安交汇,这会形成强大的客流,这种情况的优势在于,城区交通更便捷,问题在于,城市组织交通的空间有限,导致堵塞。

  轨道交通的人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还没有管理和服务的经验。吃饭、通勤、出行,能否满足大家的需求,能否对城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有关这个问题,我们要慎重研究,早做准备。

  服务白领

  小马路构成商务消费链

  东方早报:综合配套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在哪些项目上有突出的表现?

  龚德庆:在很多前来静安落户的企业看来,所谓综合环境,就是城区内非常人文的配套环境。比如,静安市容环境是上海比较好的;居民的文明素养良好;交通便捷;商务配套设施齐全;具有国际化的教育文化资源;顶尖医院集聚。

  更重要的是,社区和企业的有效互动。在静安寺街道,很多居民都会讲英语,他们的家庭成员中不少在外企工作。企业很容易与居民产生文化的交流,很快能融入到城区中。

  除此之外,静安南京路周边有几条专业街,这些小街也构成了商务的生物链,这些街道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了餐饮、文化、娱乐的配套。

  实际上,我们这两年来一直着力打造人文环境。提供什么样的配套,取决于存在什么样的需要。在静安工作的白领已经超过20万,几乎与区内常住人口数量相当。如此庞大的产业群体,如果无法满足其各方面需求,静安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下降。白领午餐、白领学堂、百姓交友……一系列的人文环境项目都在推进。政府以资金补贴这些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也就是说,城市综合体中不单有经济发展,我们还加入了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基层政府服务方式的转变。我们希望每个街道应该有统一而又多元的服务模式,这需要整体化设计。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体制矛盾。

  社会管理

  压缩层级提高行政效率

  东方早报:社会建设在城市综合体的打造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近两年来静安区关注的主要问题。静安曾提出“归口管理、明晰职责,扁平运作、高效行政”,这些预期目标实现得如何,在未来,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探索?

   龚德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提倡的是,社会管理扁平化模式。(所谓社会管理扁平化模式指的是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横向上,打通条条、条块之间一些不必要的界限,适当增加管理幅度,集中力量破解难题;纵向上,压缩不合适的管理层级,使工作能够快速到底,提高行政效率,概括起来就是16个字:“归口管理、明晰职责,扁平运作、高效行政”。)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城区的社会管理工作,从多个区属的、独立的、封闭的管理系统,转型为区域的、互动的、开放的管理系统。目前,我们初步构建了具有静安特色的社会管理扁平化模式。

   详细地说,“归口管理”解决了“谁来做”的问题,明确了条块之间、条条之间的工作职责。

  用城管工作举例,过去区里有城管大队,街道有城管分队,街道城管分队说是双重管理,但实际上管理力度是“条”强“块”弱。而街道为做好市容管理工作还组建街道市容协管队,由街道指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经过梳理以后,我们明确城管工作职责全部归城管大队。相应的,街道分队、市容协管队也统一归城管大队管理。这样一来,区城管大队在业务工作上就可以“一管到底”。街道和居委会不再承担具体的城管工作,而是发动社会和居民来评头论足,来考核和监督城管工作。

  “扁平运作”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纵向压缩、横向打通,完善工作运行的机制,提高工作的效能。在这里,我们提出行政执法和专业管理部门“执法联动”的概念。通过搭建区一级的综合管理平台,对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工作推进难度较大的工作,由区领导确定牵头部门,统一协调其他部门,共同推动解决。在处置问题的过程中,如果牵头部门协调不了,就上移一级,由区分管领导来牵头协调。在这个层面上,所有相关的职能部门,不管是不是由这个牵头的区领导分管,都必须听指挥。如果政府还是处置不了,就继续上移,由区委协调各方力量来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