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迪笛子教学

 研易斋 2012-07-12
(2011-01-11 13:23:13)

1,做哈欠状的口腔状态,双肩极度放松下沉,用富有弹性的腹部点出笛子上的所有单音节。

   2,用富有弹性的腹部点出笛子上的所有的八度音程,重点练习低八度与高八度转换时的气息调节与变化。八度转换时口风状态绝对不能变化,始终要保持气息的绝对畅通[很多人吹高八度时口风变紧]。

   3,用很少的气流轻松“溜”笛子,从最低音一气吹到最高音[连音吹法],再从最高音顺势“溜”到最低音。从低音区吹奏到到高音区时,口风状态绝对不能变化,只是气息的流速在变化。高音气流相对急,低音气流相对缓。

   4,利用下巴的灵活移动来带动口腔的大小变化,从而完成每个音符的从极弱到极强的长音练习。强而不燥,弱而不虚;强而不高;弱而不低。

   (补充: 1,吹高音时身体重心向腿部下移。 2,在练习八度时咽腔状态和风门的大小是不变的。只是气息流速的变化。 3,是的!口腔带动风门变化。主要运用在强弱变化中。

   问:点出的音,舌头没有轻微动作吗? 答:绝对不能用舌头帮忙!此时的舌面是凹形态的。

   高音不是嘴挤出来的,应该靠丹田冲出来的!

   问:我用马老师的方法试了一下,中低音很好,但到高音,确实嘴劲不好控制,音头容易发散。如何使发音做到集中通透,还请马老师指教。    答:唱歌唱到高音也不容易,笛子同理。用嘴挤出的高音声音绝对是扁的!没有宽度和亮度。嘴挤出来的声音应该允许存在,因为它容易掌握易普及。但是,如果我们要追求象金子般灿烂的高音出现,则必须依靠底气的力量!在西方管乐教科书上,你很难找出“嘴劲”这个单词的出现,可以说几乎没有。可是,我们却把“嘴劲”这个单词不知疲倦的讨论了几十年。李镇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一直在用嘴唇的控制来练习你的声音,你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好音色!

   高音当然不能只靠腹部的作用,还有口腔及风门形态的配合等因素。但是,我们在吹高音时必须先强调身体重心下移及腹部的支撑,这是吹奏高音最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

   高低音转换时,风门形态不变,只是气流的流速产生变化[靠腰腹肌肉帮忙]。

   如果高音和低音时的气流是靠多个不同角度求得,那么演奏快速节拍乐曲时又如何做到快速调整角度呢?烦琐而复杂的方法一定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方法必定是简单、自然及符合事物客观运行规律的。

   避免笛膜顶破的措施:  1,不要用百花笛膜,它的质地很脆,特别容易吹破,我们专业的很少用它。 2,吹高音气速不宜过急,腹部的动作也不能太大,应该充分利用口腔里的气压巧吹高音为妙。

   教你一个练柔和高音的方法:张大嘴,让空气充满口腔空间,然后双唇上下合拢挤出气息,你会发现

此时的高音很柔和也轻松。

嘴形?

   我从不要求学生的嘴形应该如何如何,连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嘴形是如何塑造成的。但是,学生观察我吹奏时的口型后的结论是:"风门很小且不圆"。我想告诉学生的是:“虽然我的口风很小,但我的声音是宽广的;虽然我的风门形状不圆,但我的声音是圆润的”。

   没有老师教我应该用何嘴形来吹笛子,我也从没有去刻意塑造嘴形。我只知道用最舒服的口风去吹出脑海里想象出的最震动最圆润的声音,就这么简单!呵呵!我们平时说话时根本就不会先考虑嘴形如何再说话,吹笛子同理!

   用发“噢”字音时的口腔状态去吸气-------------再用发“扑”字音时的风门状态去呼气。这就是笛子演奏时所需要的嘴形的塑造过程!很简单!

笛子的“短音”入门练习

   我教笛子学生,第一步就是让他练短音---用腹部有节奏的弹出4个富有弹性的短音。俗称:狗喘气。不会喘就说明喉咙不通畅。如果某人说他是我的学生,那么可以测验他会不会“狗喘气”,我的学生没有不会“喘气”的,呵呵!

   初学笛子,必须先学会“像狗一样的喘气”。

   问:有些刚学的学生,在还没用吐音之前,都是自然用“呼”出的有点类似喘气的短时间的音,可是腹部不见得就有运动呀。马老师怎么办?男学生可以去摸摸他的肚皮,女学生怎么办呢??? 答:1,肚子没有随吸气而运动,说明学生的喉咙不畅通[这点很重要],气息道路畅通了,腹部一定会自然膨胀起来。 2,你可以用笛子间接的触压她的腰腹啊!

气息运用的要点!

   1,狗喘气:主要是练习腹部的弹性及找气息的位置感。   练习方法:口腔里撑半哈欠状态,气息一出一进时,风门的状态要保持不变[风门一张一合就有挤气的嫌疑],每一次发音都是纯粹靠腹部颤出来的。腹部颤动的幅度不要大,在撑起的状态下微微颤动即可。

   2,吹长音时:腰腹部要向外支撑保持住。

   3,吹高音时:大家都知道,皮球越向下用力拍,反弹的高度就越高;同理,我们越吹到高音时,气息的感觉就越要向下。

   4,吹强力度时:腰腹部要向外撑[爆发力]。

   5,弱奏时、低音区吹奏时: 腹部要保持支撑状态[不要用力,但也不能松泄]。

   6,一般情况下:怎么吸气就怎么呼气;吸气时腰腹向外撑,呼气时腰腹也是向外撑。

奏笛气先行[转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竹笛演奏中气息的源,气息与身体相关腔体的关系及其气息的运用,从而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气息在竹笛演奏中的意义。

【关键词】竹笛 腔体 气息

   竹笛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一朵奇葩。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精神生活也日益受到重视。

  同时竹笛也受到国民及外国朋友的青睐。竹笛的演奏形式也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高峰期。但,有关竹笛在演奏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频频出现。其中关于气息的问题尤为突出。其它问题也与气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问题出现是好事,说明人们日益重视它、关心它,同时也更有益于它的发展。下面通过我近几年粗浅地教学实践及学习心得,阐述竹笛演奏中气息的意义。仅代表一家之言,请专家、学者、笛友给予指正。

  一、气息的源

  源,顾名思义就是源头。那么气息的源头在哪儿呢?有人说:气息的源头在丹田,有人讲气息的源头在脚部,还有的人觉得气息的源头在背部,多数人认为气息的源头在肺部,因为气息是直接吸到肺部的,从医学角度来讲它不可能吸到丹田、脚部、背部等等。其实大家讲的都正确,但又不完全正确。正确的是他们的感触是对的,错误的是这只是一种感触,其实气息真正的源头是在你内心。谈到内心,大家也许会群起而攻之。我所谈到的内心是指当你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在演奏中就不会再去想气怎样沉下去、怎么控制,怎样去运用了。如果在演奏中还在思考气该如何控制,那么演奏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在内心呢?我认为还是从基础开始。那么气息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二、气息与腔体的关系

  在马迪老师笛子艺术网站,有很多笛友经常问:马老师为什么我吹笛子好多口水,吐音僵硬且没有颗粒性,花舌好笨重,音色好干不圆润,声音刺耳,嘴唇好紧,手好痛等等。而李增光老师演奏《麦西莱谱》的时候非常轻松、自然。而且,效果非常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这些问题都与气息息息相关。都是气息惹的祸。也许大家会有疑问,这与气息有何关系,不就是不放松的表现吗?对这就是不放松的表现,但怎样才是放松呢?难道放松就是无力吗?当然不是,这里所讲的放松就是身体中各腔体的有机结合,达成一个腔体。(这个腔体是肌肉的协调统一而不是人为的造成肌肉紧张。)是其有利于气息通畅、自由的流动。我在《浅析竹笛演奏中的五朵金花》一文中充分谈到了各腔体的关系,其中可调节腔体:咽腔、口腔、唇腔;不可调节腔体:胸腔、鼻腔、头腔、笛腔。它们之间彼此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演奏时为了使气息的流动非常畅通自由。各腔体之间必须协调统一,达成一个有机腔体。所以主要就是训练可调节腔体,各腔体之间均形成漏斗型。使气的流出都形成气柱型。强调咽腔打开,喉头掉下去(不是压下去)后保持不动,只是在演奏时有时前后移动(不是上下移动);口腔的打开,半打哈欠发“ao”,但不是完全打开,打开过头口腔的肌肉就会僵硬,没有收放的余地;唇腔形成小漏斗型,象水龙头出水处一样。但要注意:气“哈”出来时,是发“pu”是轻辅音。靠气冲出来,嘴唇不用力,着力点在丹田及腰腹部,这样就不会造成唇部紧张、僵硬。有的笛友在吹笛时,习惯嘴唇用力控制,气出来是扁的而不是柱式的,声音是容易出来,但会造成气息的流动不通畅,声音就会扁、干瘪同时也会有漏气等现象出现。那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理想的气息呢?

  三 、在竹笛演奏中气息如何运用

  前几天,我与刚从德国回家探亲的同学谈到有关声乐歌唱中气息的问题。他说:国内一味强调声音金属质感的概念是不对的。因为那样会导致喉咙帮忙,造成喉部紧张。这样咽腔就不放松,声音便僵硬,没有色彩,没有线条。声音无论高低都是由一根线条出来。声音柔和、有力、温暖,同时声音应该随着情绪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色彩就该唱什么色彩。从他的学习感触中我觉得在吹笛时是不是与歌唱如出一辙呢?我认为方法应该是一样的,因为气是根本。那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首先是吸气

    在咽腔、口腔、唇腔打开后保持不变,目的是使气畅通。大家在做半打哈欠时这种打开的状态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了。不知道大家在做半打哈欠时是否注意到,在半打哈欠的一刹那气就自然、干净,通畅地吸到了肺部,横隔膜自然下沉。我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打哈欠后再深深地吸一口气,以为气吸下去了。而不知道在深吸气的一刹那身体往上提了,肩也耸起来了,整个身体都是吊起来得,气也没有沉下去,气也是吊起来的。而且气吸的太多会成腹部僵硬。应该是在打哈欠的同时气就自然的吸进去了,这样气的通道就形成了一个腔体且气吸的不多,同时气也直接沉下去了,这样有益于腹部的调节。我觉得马迪老师讲的涵胸拔背,沉肩坠肘的方法非常好,直接明了地阐明了气息的自然、畅通、自由与干净。

其次是呼气

    有句话叫“解铃还须系铃人”,即怎样吸气就怎样呼气,这种状态、感觉是保持不变的。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同学吸气是一种状态,呼气又是另外一种状态。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吸气的状态是半打哈欠,同时呼气也是半打哈欠的状态。气是“哈”出来的,着力点在丹田及腰腹部,而不是在胸部也不是嘴部。马老师讲的涵胸拔背,沉肩坠肘的方法非常到位,这样出来的气最为放松、通畅,声音松弛、圆润。所以出学者首先在腔体协调统一的基础上练习着力点的弹性及其控制力。狗喘气这种练习方法最佳。它既保持了各腔体的协调统一又有益于着力点的弹性与控制力的锻炼。在一定的基础上再去吹奏通俗歌曲。这样练习的目的:锻炼气息的拉力,呼吸的流畅性,高低音的统一性;声音的圆润性、起伏性、歌唱性,松弛性。同样这种具有歌唱性练习也不会造成一种声音的概念和状态的错觉。拥有一种愉快的心情,一种感人的情绪去演奏,才能找到松弛自然的音色。

  当我们把气息,着力点的问题都解决后,别的相关问题就迎刃而解。此时再去吹奏乐曲就会游刃有余。且是以心、以意演奏,从而也做到了以心行气,以气发音。

  湖南师大附中张家界实验学校音美教研组

   原作者:肖瑶 

放松与发力

   放松是手段,发力才是目的。

   只会放松不会发力==泄

   只会发力不会放松==僵

   吹笛子的演奏状态是:在全身心放松的前提下,该出手时便出手!

如何找到腹部的感觉?

   经常有人问:腹部到底啥时候用力,啥时候不用力?吹奏时腹部如何随气息运做?

   我的经验是:不要刻意去运做腹部,一定要顺其自然。例:从低音区吹到高音区的过程中,风门的大小、松紧、角度绝对不能有变化,肩膀也绝对不能耸[放松],换句话说:当吹奏往高音区进行时,只要你的风门和肩膀极度放松,那么你的腹部这时绝对会自然而然的起到对气息的支撑作用,此时,你会感觉到腹部的动作很明显。如果吹高音风门用力,肩膀上耸,你的气息感觉将永远不会正常下到腹部。

   尤其吹高音时更要有意识的让双肩放松下沉,尽量使身体的重心向腿部转移。

腹部顶住?

   很多笛友吹奏笛子过程中,小腹始终处于顶着的状态,时间久了很容易疲劳. 为此,我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走火入魔!

   当你吹奏缓慢轻松的乐曲时,小腹同样是柔软舒适的; 只有在吹奏强力度高音时腹部才会用力! 一般情况下,腹部不需要刻意用力的,腹部只需随吸气而轻微支撑即可!  放松最重要!

按半音孔的声音质量

   你在演奏音阶过程中,如果按半音孔吹出的音色暗淡音量小,那么说明口腔没有彻底打开到位;

   口腔打开到位的半孔音的音质和音量和其他全开孔的声音绝对是一致的! 也就说: 用口腔打开法可以弥补半音孔的"先天不足".

腹式呼吸

   1,我们都知道,呼吸绝对是靠肺进行的,不可能靠腹部呼吸,因此胸腹同时进行呼吸也就没了依据。

   2 。我们也知道,只有横隔膜下压,肺部的空间才会扩展,我们的呼吸才会充分。

    所以,我们只要有气息沉下腹部的感觉即可,而不要想气息吸到上胸[实际就是肺在呼吸]。目的是把上身的紧张度转移到腹部而已,这就是真正意义的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其实就是意守丹田!吹笛子的过程要始终感觉气息的位置在腹部。

越响越好?

   很多业余笛友吹笛子,声音不够浑厚震动;很多专业院校笛子学生,几乎都在拼命大声吹奏,好象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功力深厚. 从前,有一基层开文艺联欢会,其中笛子独奏节目观众反响强烈!我问工会主席:笛子独奏好在那里?他回答:声音大啊!  晕!

   笛子吹到一定程度,讲究的是声音的美感,决不是声音的质感!美的音乐不一定每个音符都很漂亮;每一个音符都很漂亮的音乐不会美的.书法讲究"虚实",美术讲究"明暗",音乐讲究"强弱". 我们吹奏笛子也应借鉴虚实明暗的对比手法来进行音色的处理.

   没有虚实 明暗强弱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弱奏时音会偏低的问题上,应该重点防止强奏时音不要偏高!防止强奏音偏高的办法是"下颌向下掉",这样的产生的后果是:口风变大,气流角度变小,所以这时的音也就不会增高了!

    低音区不要使劲吹,以免把音的起点吹高,高处不胜寒啊!

    越吹到高音嘴唇的中央部分越要松!

放松

   我在驾校学车,教练经常提醒我:“别紧张,要放松”!哈哈!口气完全和我上课时对学生说的一摸一样。我开车时,经常容易徒劳的握紧方向盘,手臂肌肉紧张。当时自己心里很清楚,但就是身不由己松不下来,咳!经常是一阵紧一阵松,反反复复何时了!现在我才体会到一条真理,那就是:放松是干任何事的最高境界!吹笛子吹到最后就是追求一身轻!

   自己开车很辛苦,做别人车很舒服;自己吹笛子很辛苦,听别人吹笛子很惬意!如果开车和吹笛子都能达到放松境界,则是高级的精神享受!

变数

   经常听到有的大师评论他人的吹奏方法如何不对,应该如何才是对的等等,,,,言论,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从不对外来学生说哪种方法是对或不对,只是告诉他们:世上除了你老师教你的吹奏方法外,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供你选择采用。

   任何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利必有弊。平嘴形吹出的声音弹性不足,但容易入门;凸嘴形吹出的声音松弛圆润,但很难掌握。

   我不赞成绝对化。事物永远都在变化发展中进行不断革新,包括我自己的演奏状况。凡是听过我2001年和2003年及2005在台湾的三场音乐会和最近刚开的独奏音乐会上演奏的笛友,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那就是我的每一次演奏的状态和方法都不一样,我永远都在变,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变数!可有些人就是喜欢制造出一个所谓的“绝对方法”,呵呵!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发现了吹好笛子的一种绝对正确的方法-------------------绝对不要相信!

   绝对正确的基本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放松”!在此基础上怎么吹都不过分!

音色乎?震动乎?

   经常听到有人评价某某演奏家的"音色"多么好,,,,,,,,,!

   我认为音色不是吹奏出来的,吹奏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还有乐器的好坏,笛膜的好坏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音色的好坏,更何况不同的人对音色有不同的审美取向.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从声音的"震动"是否充分来评价演奏者声音的好坏!

   答:如果笛子不好\笛膜不好,那么所谓好的音色是吹不出来的,呵呵!如果抛开音色的概念,先追求声音的震动,这样练习目的会较为简单明确[我让初学着都是帖胶带纸练习笛子的,目的是先追求管状共鸣]!     贴胶带纸吹笛子,能感觉到金属共鸣声,感觉是笛管整体再震动[不是笛膜在震动],手指发麻.     当笛子充分震动时,你会感觉身体极为放松,唯有笛声在轰鸣!   震动是声音好坏的基础,不能脱离震动谈音色..但物极必反!      吹笛子必须先使声音震动充分,这犹如练书法的楷体,要规范扎实.

   好音色不是单一音色,而是形形色色的声音,就象书法中的草书,极具个性.

   回帖:标题有误,音色与震动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不是并裂关系。震动是因,音色是果,什么样的震动,出什么样的音色。紧张的震动,出紧张的声音,轻松的震动,出轻松的声音..........其间因风门,嘴劲,口形等等不同的原因 ...    答:我的标题是有误导嫌疑,呵呵!不小心忽悠大家了一次! 抱歉!

王建宏讲:好笛子的三个要素是:音色,通透,震动。

口腔的畅通

  (1)双唇自然闭合,在口腔里做“呵欠”状,摸摸你的喉结就会发现它已下沉,此时的口腔状态就是我们吹笛子需要的打开状态。我们在打“呵欠”时,咽腔的上部位是向上提起的,咽腔下部是沉下的,由此咽部形成了一个圆,这就是我们寻求的理想气息通道。呼吸时喉结要下沉,咽腔上端的小舌头同时向上提起。其实这种状态就是打“呵欠”时的状态。

  (2)正确的感觉:无论吸气或出气,咽腔始终是“呵欠”状,也就是说,怎么吸气就怎么出气,咽腔状态要一致不变,这就是“通”。试试在张嘴打“哈欠”时吸气,你会感觉到耳朵里会有“砰”的响声,这就是口腔彻底打开的感觉。

  (3)提醒:吸气一定是用口腔吸气,如果鼻子仍能吸气,说明你的口腔还没有彻底撑开。试试在“呵欠”时用鼻子吸气,由于小舌头的提起封闭了鼻管的进气通道,此时鼻子根本不可能吸进气的。而我们恰恰要在“哈欠”状态时进行吸气,所以只能用口腔进行呼吸。

  (4)补充:舌头的形态。舌头随下牙床而下沉,舌面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凹状,这就是所谓的舌管通道。舌管的作用被很多演奏家所忽视,它对气息的畅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也谈嘴劲

   我翻遍了很多西洋长笛教科书,几乎没有任何强调练嘴劲的文字;我也翻阅了很多中国竹笛教材,几乎都有强调练习嘴劲重要性的文字。

   几乎所有进校的新生嘴巴都是紧的、气息是憋的、声音是燥的、可以想象我的工作量有多累。几乎所有的毕业生嘴巴都是自然而松弛的、气息是畅通的、声音是圆润的,可以想象我又是多么欣慰!

    到底应该对学生教何种风门状态呢?我建议不同的方法都教,然后让学生自己鉴定择优,选最轻松、最畅通、最震动的一种方法。

   我的观点是:费尽心思不断对风门控制的人,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达到笛子艺术的颠峰;竭尽毕生精力在沙漠打井的人,永远不可能打出水来。

   给初学者根本不需要强调任何口风控制的理念,越讲越糟。我是这样教初学者的:1,放松。2,用发“奥”音时的口腔状态吸气,再用发“扑”音时的嘴唇状态吹气。就这么简单!给孩子千万不要讲的太复杂,一定要越简单越好!

练习时如何进入状态?

   没有哪个运动员一起床就练冲刺跑的,必须先慢慢热身以后才进一步投入正常的训练。

   同样,刚开始拿起笛子时,一定要懒洋洋的去吹,全身不要用一点力,也就是超级放松。先躺在床上吹,接着再靠在沙发或椅子靠背上吹,然后散着步吹,并且要心不在焉的随意吹。总之,一定要毫不认真的“轻吹”!等你的吹到全身舒坦而气顺时,你也就进入“最放松”最自然的身体状态了,接下去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放开气量出吹笛子了,力求使笛子声音达到“最震动”。同时还要时刻牢记气息的“最畅通”[不要憋气]!

   友情提示:一定要用轻吹的方式来开始你每一次的练习!

演出前

   我登台独奏前,一定是在后台休息室一个角落,面壁轻声吹笛,轻到只有自己能听到和感觉到的音量。

   轻吹的好处:

   1,会让你的身心放松。

   2,因为气息很少,所以唇与吹孔的角度必须很精确才能找到发音共鸣点。

   3,因为气息很少,所以喉咙必须要很畅通,气息才能丝丝入笛。

   请注意:我说的是演出前[临上场前]的准备! 平常训练,一定要先放开声音练习,先不管音色好坏,声音能放开就证明你的气息畅通了,这一点很重要!大家具可以改成小家具,小家具不能改成大家具;放开的声音很容易收小,紧的声音却很难放开!所以我们平时训练时一定要先把笛子吹响,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追求声音的质量。最终目的是:放的开、收的住[声音]!

放开吹!

   对于初学笛子者,千万不要让他在乐曲当中去做弱音控制,也不要让他勉强吹很长的音,因为这样最容易产生憋气现象,所以必须先放开音量畅通的去吹,可这样气息却容易流失,没关系!气不够用就随时吸气,只要声音能震动起来好就行!这就是我对初学者的第一个训练要求:放开吹!

   问:马老师,我一个学生音色很好,和你一样,我也是要求她很放开的吹,音色吹得不错,音量也相当,目前的问题是高音吹得比较勉强,而且放开吹了,一口气怎么也吹不长了,怎么吹也只能吹个五六秒。   答:你要是继续在她的口形和口腔做文章,永远都不会解决气息不够的问题。如果她的音色音量都好,就说明她的口型和口腔都已经到位了。接下来要训练的是:保持以前的正确口腔和口型,吸气时腰腹部撑起,出气时腰腹部一定要“先尽量保持不塌陷”,实在撑不住时再顺其自然回落。试试看!气息是不是会有所延长。

简单与复杂的辨证

   笛子圈内某某人评论我[有人亲自听到后给我告了密,哈哈!]:“马迪的曲子只是好听而已,没啥技巧表现,太简单”!我认为:好听、简单,是一个乐曲能够流行推广开的重要因素。其实,越简单的乐曲越难驾驭,因为简单,所以留给演奏者的再创作空间很大;复杂的乐曲反而容易掌握,因为复杂,演奏者必须全身心去完成繁星似的音符及技术,不容你有空间进行二度创作。[扬鞭催马运粮忙]乐曲的谱面被音符填的满满的,各种技巧应有尽有,看似复杂其不然。[秋湖月夜]乐曲的谱面简单的再不能简单了,全曲甚至连吐音都没运用,真正是三分乐曲七分演奏的突出典范。

   因为它简单,所以你要把它吹成不简单,难!!

坐比站好!

   几乎所有半路找我上课的学生都有这种现象:初次上课我让他们坐下来吹笛子,他们却都要求站着吹,原因是坐着吹笛子使不上劲。我就纳闷,干吗要使劲?真正大演奏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在松弛的状态下进行演奏的!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一小时都让学生站着吹笛子,而他们自己却坐着,晕!学生是越吹越疲劳,越疲劳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吹不响,呵呵!我上课要求学生先坐着吹,其实坐着比站着更容易放松,放松就会导致气息进一步下沉。

   友情提示:一定要学生坐下吹,老师则要站着示范!

适中= 圆润

   要想吹出圆润的笛声,首先要搞懂啥是圆润?

   圆润是看的见摸的着的一种物状形态,而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可以用物状的形态来形容声音呢?所以这个概念很抽象。

   正因为如此,经常要求学生要把声音吹的圆润一些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近日,受某人启迪后,终于化复杂为简单:气息太急则音燥,气息太缓音则虚,不急不缓音圆润。

   适中气速===圆润的声音。

   回帖:圆润,珠圆玉润,像珍珠那样圆而泛出异彩,像玉那样油润而温馨,这是很具体的形象.圆之中包含着的内容很多很多.用来描写乐音,有很广大的联想的余地.就像气功,一般人都只注意呼吸吐纳,殊不知心意的调整才是最主要的 ...  答:你的建议我完全赞同!我经常让学生在吹笛子前,首先要在脑子里想象出圆润的声音,然后按着意愿里的标准来校正自己吹出的声音。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简单!

   今天有一个学生终于开窍了!他吹出的声音漂亮、通透、圆润。我问他如何找到感觉的?他答:练习时,一定要全身心极端放松,感觉没有使任何力气。你越想把声音吹饱满,势必就会不有自主的去用力,其声音便越燥。

   某学生吹笛子的举动:抬头----挺胸------深吸一口气-------摆好嘴型[怕漏气,于是加强嘴劲的力度]-----------最后用舌头挤出一个没有光彩的笛音。其实没有这么复杂的过程,你只须用平常自然形态,顺其自然随便吹即可。

   自然、随便==放松。

     其实,问题本来就这么简单。可是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相信,只要你提出“放松”,总会有很多人把它片面歪曲并极端化理解。没有不会的,只有不明白的。真正要想使你的笛子声音圆润动听,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

                 声音是检验你方法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大小一致!

   有的人说他擅长大笛子,不擅长小笛子。我认为他的大笛子也不到位。

   有的人说他擅长小笛子,不擅长大笛子。我认为他的小笛子也不到位。

   因为:大笛子和小笛子的气息感觉完全一样。

   友情提示:要用吹大笛子的同样气息感觉去吹小笛子。

演奏歌曲是"试金石"

   大众都很熟悉的歌曲,如果你吹的不到位,几乎人人都能感觉的到.因为大家有原唱为参照版;

   大众不熟悉的独奏曲,如果你吹的不到位,几乎很少有人感觉到,因为很多人并没听过原版.

   所以我说:吹歌曲是画人,吹独奏曲是画鬼;画某某人必须要像某某人,所以很难.鬼谁也没见过,所以很容易画成.

   画鬼容易画人难!

   马迪回帖:我不是说只吹歌曲不练独奏曲.我想说的是:通过吹歌曲可以发现自己演奏上的许多不足!每年新招的音乐学院大学生,在我面前独奏曲是一个一个接着吹,当我让他们吹一首自己熟悉的歌曲时,竟然没有一位会吹?晕!于是,我告诉他们"感觉是怎样练成的",那就是多吹自己熟悉的歌曲!心中有谱才能唱的出,吹的要比唱的还好,那就精彩了!

   我年轻时,吹了大量的独奏曲,自我感觉非常好,呵呵!可是一吹歌曲感觉怪怪的.

   又没有高难度技巧为何不好听?仔细分析后豁然开朗:技巧可以喧宾夺主 哗众取宠,

   当没有技巧可演示音乐时,剩下的只有音色音准节奏等元素,只要你的这些基本元素过硬,吹出的东西肯定不会难听和怪异.而业余笛友恰恰最缺乏这些基本元素.通过演奏歌曲来检验你的音准音色节奏是否达标,其次才是技巧的深入,,,,,,,,,,,,,,,,,!

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音准、音色、节奏)

   前不久,陕西省器乐大赛中,有一个来自陕北的业余笛子选手参赛,他的循环双吐吹奏的真是好,丝毫感觉不出换气的痕迹,我敢负责的说:比专业顶尖高手都掌握的好!吹奏"秦川抒怀"时持笛左右开弓(正反手轮番交替吹奏)很是精彩!演奏情感也很投入,吹慢板时眼泪都流了出来.但是,音准和节奏还是有问题.如果按我的标准肯定拿不到金奖的!但能得到才艺奖,呵呵!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现象:循环双吐早就不是啥高难度技巧了(我的学生很多都会).如果音准节奏声音不到位,表演的再精彩都白搭.一个优秀演奏家的音准、音色、节奏必然是出色的;音准音色节奏不好者决不可能成为优秀演奏家!

   总之,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笛以音为天 音以气为本

   马迪老师说:“气通百通”。经仔细琢磨和实际演练,深以为然。就竹笛的各种演奏“技巧”而言,若不得此法则万法不济。恰好今日看到李春风先生的文章,对练笛的“态度”、“方法”“途径”都有很好的论说,将“音”“气”关系也说得更为具体、系统。转发于此,与大家共享。

笛以音为天 音以气为本

  李春风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笛友练笛时,并不讲究效率,甚至于练习时还有些盲目,没有个大体的学习思路。待学业期满时,又急于向老师寻找捷径,事实上,吹笛子并没有什么捷径,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还是有的。以“音为天,气为本”作为主题,立足点也在于此。

   在吹奏过程中,竹笛就象一座工厂,气息好似一个管理者,而手指、舌头、唇、腹部等在气息的“管理”下,最终“制造”出音的概念。音,包括:音准、音色、音韵;气即气息。音是气的外在表现,而气是音的根本,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吹笛时不可盲目胡吹,要能了解影响音准、音色、音韵、控气力等的因素,并掌握如何克服不良因素,使笛音先悠扬动听,进而达到专业水准。

   一、音——音为天

   音,即音准、音色、音韵等。所谓音为天,意在强调“音”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评委给选手打分,一般是从音开始的,音是衡量笛手水平高低的最基本的标准。音,撑起竹笛的一片蓝天,若音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则犹如天崩地裂。实际操作中,影响音的因素有很多,必须多动脑筋,勤奋练习,将好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㈠ 音准

     气鸣乐器竹笛的音准,历来非常受重视,音准难以把握是它的一个特点,笛手通过了解影响音准的因素,变弊为利,在实际吹奏中对音准的控制便可游刃有余。

   ⒈影响竹笛音准的因素有:⑴气流的角度(气流的直线方向与垂直于吹孔的直线间的夹角)。同一个力度吹奏时,角度逐渐增大,音逐渐升高;角度逐渐变小,音逐渐降低;⑵气流的力度。同一个角度吹奏时,所用力度逐渐增大,音逐渐升高,所用力度逐渐变小,音逐渐降低;⑶温度。在气流角度,力度不变的前提下,温度(室温)逐渐升高,音也相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音也相应降低;⑷制笛经验。各个制笛师傅的一套制笛数据在细节上会稍有差别,加上各个师傅本身的音准感不同,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师傅作出的笛子音准上总有那么点差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支笛子某个音偏高或偏低;⑸笛手本身原因。由于个笛手的持笛姿势或多或少会有点区别,也就是这种细微的差别,直接导致笛孔上的发音点位置不尽相同,加上本身音准感有区别,出现音失准的现象,也属于常见现象。

   ⒉实际应用

    ⑴解决竹笛音偏高或偏低的方法:①堵和削的方法。若音偏高,可以用蜡在音孔上堵上一部分,堵在靠笛头的方向;若音偏低,可用笛刀在孔的一边沿笛头方向削掉一些;②通过气流角度调节。若音偏高,气流力度不变的前提下,气流角度下压一些;若音偏低,气流角度上抬一些即可;③从理论上讲,通过气流力度的改变,也可以调节音高,若音偏高,气流力度可稍缓一些;若音偏低,气流力度可稍急一些。由于一些笛子的灵敏度不好,或欲表现的是高音,气息力度降低后,易导致出音迟钝或音出不来的现象,那便是弄巧成拙,不如用调节角度的方式来的简便易行。

     ⑵独奏曲中的音高调节。常用改变气流角度方法进行调节,如《鹧鸪飞》(赵版)的引子,2的颤音是由弱变强再变弱的。我们分析一下,要想使2由弱变强再变弱,使气流力度逐渐增大后再逐渐变小,是可以达到效果的,与此同时也使得2的音高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如何做到是2音达到层次上的要求,音准始终如一呢?很显然,用改变气流角度的方法。2由弱变强时,气流力度逐渐增大的同时,气流角度逐渐下压,音高便不会升高;由强变弱时,气流力度逐渐减小的同时,气流角度逐渐上台,音高便不会降低。这样就可以很形象地刻画出鹧鸪,由远及近又飞向天际的艺术形象。

    ⒊音准的训练

    一个纯粹吹笛子的人,很难有好的音准感。这便需要一个定音乐器,帮助自己视唱练耳。实际练习中,可选择钢琴练耳,事先让调律师调好,长此以往,便能形成好的音准感。刚学音乐的学生,往往过于重视视唱练习,而不重视练耳,这是错误的。一个笛手除笛音优美动听外,其耳朵要象音准仪一样灵敏,要能随时鉴别出自己的音高是否准确。

      ㈡音色

      对于业余队伍而言,在音准上的要求可以稍微宽松些,但音色上的要求绝不可以降低。音色美,才能传情达意,悠扬动听,这是习笛者的一个基本要求。

    影响音色的好坏的因素:

   ⒈共鸣

    竹笛的共鸣,指气息与吹口边棱摩擦并冲击笛膜,引起人体内某些器官产生共振的现象。共鸣时所产生的音与笛音形成复音,使得干瘪的笛音得到美化。一个笛手吹奏出来的音,若没有共鸣,就会显得单调而没有内涵,有共鸣的笛音,饱满而富有感情。

   可以产生共鸣的器官很多,习笛者从可以调节的共鸣器官入手,方能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共鸣的感觉。可以调节的共鸣器官是:咽喉、口腔等。咽喉共鸣的要求:要求有打哈欠的感觉,这时候咽喉张开的空间是最大的,因此能产生最好共鸣效果;口腔共鸣的要求:嘴里有含着一口水的感觉,或发“奥”音,都是正确的。

   ⒉口风

    口风的控制能力差,会造成漏气、杂音大、音色噪等问题。要使口风具备强有力的控气能力,除多吹笛子外,还要适当增加嘴部肌肉的运动。方法:每天嚼木糖醇或口香糖1小时,放在门牙前咀嚼,以达到练口劲的目的。可以在看书时或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咀嚼。

    ⒊音的层次感

      我们知道,和尚念经时,是无强弱音的,呈直线状。在吹笛时,若笛音没有强弱、高低之分,便会索然无味。不仅没有感染力,连吹笛者本身都会如同嚼蜡。层次感包括:⑴音阶。一个自然音阶由下至上,音量是逐渐增大的,这在吹奏时要体现出来;⑵正常的强弱关系,如2/4拍的乐曲中,乐曲应以“强弱/强弱/强弱……”的结构排下去。这在乐曲《我是一个兵》中,强弱拍可以听得很清楚;反强弱关系,这在《春到湘江》高潮段双吐部分可以体会一下,一开始的双吐部分,第1拍弱,第2拍强,这与2/4拍的强弱关系正好相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因为第2拍上的音,在音阶上是靠上的;⑶乐曲的强弱符号。乐曲中标注上强弱符号后,要严格按照强弱符号的要求吹,而不需要按正常的强弱关系处理;⑷同一乐句的重复,同一乐句的重复力度上要有变化,如《姑苏行》快板部分有一句重复,第1遍强,第2遍弱。强时表现了游玩时的快乐心情,弱时表现了游人暂时的陶醉,与怡然自得。

   ㈢音韵

   音韵,即音的韵味。各个笛手所吹出来的韵味是不同的。这与各人的审美观、人生观、文学修养等有一定的关系。有竹笛专家建议笛手读唐诗宋词,也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一个笛手欲想笛音富于独特的韵味,对诗词歌赋、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都应该有所了解,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所谓“笛艺在笛外”,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二、气——气为本

     所谓气为本,意在说明,吹笛以气为本,离开气息的控制,便是无稽之谈。气是音的根本,音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控气能力,即常说的基本功。要明白影响控气能力的因素,用科学的练习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力,扎实地打好基本功。气通百通,掌握好气息的运用,才能将手指、舌头、唇、腹部适时、适当地运用在吹奏过程中。

   ㈠影响控气能力的因素:

   ⒈肺活量

    肺活量小,吹笛时气短,吸气的地方要相应增多,这样易破坏原有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需具备很大的肺活量。增大肺活量的方法:⑴跑步。采用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慢跑方式,长此以往,肺活量会增大;⑵徒手操。深吸一口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双手掌心相对,前伸与肩同宽,左右甩动膀子,类似于扩胸运动,对增大肺活量有益。

   ⒉气息下沉

   我们常说气沉丹田,意思就是使气息下沉,放松上身,而达到运气自如的目的。这样笛音可更有空间感,悠远而情深意长;若气息上浮,笛音的抒情性不够,甚至稍与紧张感,而影响乐曲正常的表现。

    练习气息下沉的方法: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吸气时腹部逐渐鼓起来,呼气时,腹部逐渐下陷,这表示是正确的。然后将平躺时的呼吸方法,运用到实际吹笛过程中,站着吸气,腹部鼓起来,吹气时腹部在用力,这就是气息下沉的感觉。

   ⒊气息支点

   有些笛手呼吸时,腹部并没有鼓起来,而是下陷。这样气息被逼至胸部,吹奏时,支点也只能上移至胸部,使得上身紧张,运气难以圆活,并且气息短,无法满足长句吹奏的要求。一个笛手的气息支点必须要选好,气息支点主要在横膈膜、腰部、甚至臀部都是正确的,这需要在气沉丹田的基础上加以体会。

    ㈡长音联系——增强控气力的常用方法

    长音练习,如同绘画中的素描,要一如既往地练下去,直到仍掉手中的画笔。长音是每天必须做的练习,练习必然要讲究效率,在练习时可附带一些技巧练习,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⒈气息由弱至强再变弱,体会收放自如的感觉

   ⒉气震音练长音,体会气沉丹田的感觉

   ⒊高、低八度练习长音,增强口劲的练习

   ⒋颤音练习长音,增强手指灵活性的练习

   ⒌花舌练习长音,增强舌头灵活性的练习

   ⒍循环换气练习长音,增强口腔与鼻配合的默契性

参考文献:

《笛子基础教程》陕西旅游出版社马迪编著

《中国箫笛》南京大学出版社 林克仁常敦明编著

《教你学唱歌》金盾出版社 王效恭编著
 
一,吹奏时喉咙的状态及感觉是?
我们要用半打呵欠的感觉去使咽腔张开,畅通的气息通道必定会使空气自然涌进身体,其过程也没有任何杂音,吸气时有杂音即说明喉咙没有彻底打开。真正打开喉咙通道的正确现象和生理感觉是:口腔里有倒吸冷气的感觉,喉结会沉下去,下颚也会同时掉下,舌面也会沉下,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论吸气还是出气,喉结始终是稳定在下面的,也就是说“怎样吸气就怎样呼气”,这很重要!很多初学着吸气时喉结还能沉下,一旦向外呼气时喉节便不由自主的上移了,其结果是喉咙通道变狭窄继而造成肌肉紧张最后导致气流不畅。练习方法,我们可以用一只手持笛,另一只手摸着自己的喉结去吹笛子,在气息一进一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喉结在低位稳定不变。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用半打呵欠的感觉去呼吸,这时喉咙的状态是松弛而张开的,如果用全打呵欠的感觉去呼吸,喉咙此时是紧张而有压力的。

二,吹奏时横膈膜的状态及感觉是?

有的老师说吸气时横膈膜应该回缩,有的老师却要求吸气时横膈膜外撑,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呢?我的经验是不要管它,因为它并非是独立的个体,就像你的双腿一样,它们会跟着主人到处乱跑的。最自然放松的呼吸是最理想的,你在平视窗外景时,总不会提高肩膀缩紧肚皮吧?用同样的站立方式面对乐谱,提起手臂,正常的自然呼吸吧,你只需注意肩膀与腹部放松的程度即可。

三,吹奏时必须站着练习,不可以坐下?

经常会看见学生长时间站着练习吹笛子,这种现象是代表“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但苦行僧理论不是永远行得通的,你应该采用最舒服的方法去练习。假如你能坐下练习吹奏,偶尔会发现自己的音色稍微会不一样了,如果你再能躺下吹奏练习的话,甚至感觉到声音会更好。

四,吹奏低、中、高音区时风门的大小和气息的角度有变化吗?

在快速的音符进行时,根本就没时间完成不断变化的嘴部体操动作。我们应该在一个低位而稳定的下颚平台上,用一种风门状态和一个最佳气息角度去完成音符在各个音区的上串下跳。良好、稳定和有弹性的嘴型位置适用于吹奏所有音域,一旦找到最佳进气位置及角度,就不需要不停的变换,你一定可以一步一步练出笛子音域里的所有漂亮音符。我们只需透过变换气流速度、重心移动,即可轻松驾驭所有音区里的小蝌蚪。风门大小和气息角度变化只是随力度的变化[强弱]而同时变化。

五,吹奏时为何要采用打呵欠的口腔状态?

当你精神紧张时,喉咙会紧绷,声音也会走样。而不良的姿势,例如提高肩膀,也会造成同样结果。如何补救这种状态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打呵欠的过程吧。这是一种不自主的生理反应动作,肩膀下垂,喉咙张开,耳内发出“怦”的声音,之后,你会觉得顿然舒畅,同时,腹部活动会使肺部完整的充气。
打呵欠是身体语言,告诉我们应该放松,抛开烦恼,上***睡觉。。打呵欠时你是在无意识的吸气,出气时你要有意识保持呵欠状,这就是我们演奏笛子时需要的呼吸状态[口腔]。假如你能够在吹奏时打开喉咙,声音会更宽广。享受打呵欠的乐趣,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呼吸的动作。当你在练习时,试着鼻腔打开,感觉好像要把耳朵往外拉。


六,气震音是如何吹出来的?

有人说是靠腹部震出来的,还有人说是靠喉部颤出来的,那么到底震源在那里呢?我个人认为,气震音是靠演奏意识而产生的,就像你大笑时绝不会先考虑腹部如何动作。气震音的前提是喉部必须畅通,腹部一定要放松,然后你用演奏意识引导气震音的频率。腹部和喉部的动作不一定产生气震音,气震音则会带动腹部和喉腔自然运动。所以,我们练习气震音时,不要考虑的太多,尽量简而易之,只需想到以下几点:放松身体,打开口腔,用意识使气流在“缓--急--缓--急--缓--急--缓--急,,,,”的轨道上进行练习,开始频率一定要放慢,振幅要大,在节拍里进行,熟练后可随心所欲。
既然它不是来自腹部和喉部,想必是来自两者之间的其他部位。会不会是来自你的内心?照着能让你的气息震动起来的感觉去做吧,多想想和模仿歌唱时声音波动的感觉。

七,吹奏时必须采用立正的姿势,并抬头挺胸吗?

这到底是啥姿势?是三军仪仗队吗?立正全身会僵硬,挺胸肩膀会提起,抬头下颚也会上移,想想,这样的状态能放松吗?我们应该采取等公交车时的站立姿势,不要无精打采,要像有教养的人一样, 自然平视马路对面的广告牌,这时你会挺胸抬头吗?

八,初学笛子必须先练长音吗?

  有两根金属条供你选择,一是寸长的金条,另一是尺长的铁条,一般人肯定会选择金条,这说明质量是人们首位习惯选择,而不是量度 。小孩子初学笛子,气息、声音都还没找到正确的位置,你让他拉长音,可想质量能好吗?因为气息不够长,所以就憋着吹,结果练出没有质量可言的长音,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变的积习难改,那就是气息不通。我们宁可要一个震动充分的短音符,也不要一个毫无光彩的扁长音。初学时,气不够就换气,千万不要憋出一个长音。你和自己过意不去,就是和你的听众过意不去。当好的音头和声音固定下来后,再进一步将你金子般的声音扯长。
   
九,不同老师有不同的吹奏方法,如何鉴别学习?

  西方人用刀子、叉子吃饭,东方人用筷子吃饭,还有人用手抓,都合理,只是习惯不同。不同的老师方法也各异,每个演奏家也有不同的演奏习惯,如何去鉴别学习呢?我的经验是,以"三项基本原则"来检验不同的演奏方法:1,演奏是否最轻松?2,气息是否最畅通?3,声音是否最震动?符合以上标准的方法就是值得你学习的对象。

十,吹奏时脸颊会随气震音起伏,正常吗?

几乎所有笛子教科书都反对这种现象,认为这是鼓腮现象,要坚决制止。是的,鼓腮会使风门失去控制,所以不提倡。可是,在风门没有失去控制的情况下,能使声音更好共鸣的任何方法,都应该允许使用。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而发展的,没有绝对和一成不变的,不要为方法而练习方法,要为声音而寻找方法。不要在乎别人如何评价你,声音的好坏能证明一切。当你吹奏气震音时,脸颊紧缩很正常,脸颊微鼓也正常,只要声音共鸣好,不择手段。
有一竹笛演奏家偶遇世界顶级长笛大师, 欣赏完大师演奏后困惑不解, 提问“您吹奏时为何要鼓腮?这种方法对吗”?大师反问:“你认为我吹出的声音漂亮吗”?提问者回:“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长笛音色”。大师:“那我就不用回答你的问题了”。

十一,长音的音头必须用舌头点出来吗?

最初的练习阶段,讲究气到音到,而不是舌到音到,绝对不能启动舌头来参与气息的运行,那样发出音头是挤出来的,音色扁、气声大。舌头应沉下,舌尖放在下牙上面并与下内唇连接起来,舌面形成凹状气息通道,这就是我们吹奏时所要的标准舌头位置。舌头位置找好了,然后用你柔软的腹部将气息轻松送出,此时音头会很舒服的软着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舌头的位置及形态稳定了,气息通畅了,这时再根据需要,用你的舌尖肆意潇洒吧。

十二,吹笛子一定要练嘴劲吗?

自然松弛的嘴巴可以让演奏着随心所欲的调整音色和变换音量。肌肉紧张的嘴巴吹出来的声音张力不大、音色也没变化,而且极易疲劳。练习时,根本就不要去考虑嘴巴的控制,尽量忘掉它的存在,就像说话和吃饭时从不会去想嘴巴的动作如何一样。用嘴巴控制气息,就会忘掉腹部的存在;学会腹部的运用,就会彻底解放嘴巴。永远记住:笛声是靠气息产生的,气息的控制在腹部,嘴巴仅仅是气息通道而已。

十三,由强渐弱时,如何不让音高掉下去?

我们吹奏笛子时的口腔状态就像一个漏斗,膛大口小。由强渐弱时,咽腔状态的大小几乎不变,只是风门和气息随强弱而产生变化。那么,如何在强与弱转换时保持咽腔大小的不变呢?我的经验是,不管强弱如何变化,你的喉结始终在低位保持稳定即可[一般弱奏时喉结易上移,从而造成咽腔通道狭窄,气息变少故音高下掉]。

例: 我们的风门就像水龙头,气流犹如水流,咽腔通道好比水管。

1, 水流放大时:水龙头是拧大的,水向外流的多,水管的粗细不变。
音量渐强时: 风门大、 气息多。 咽腔的大小不变。

2, 水流变小时:水龙头是拧小的,水向外流的少,水管的粗细不变。
音量渐弱时: 风门小、 气息少 咽腔的大小不变


试试稳定住你低位的喉结吧,你会感觉弱奏会变的如此轻而易举,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