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饭后,骑车到徐汇滨江夜游。从南“风力发电区”始发,边骑边停,向北游览。呵,眼前夜景,浸润在一片璀璨灯光中。
返回绿地,把车停妥,信步在江边水上木栈道。那是一条利用华东民航油料库、上海电力燃料公司、金山石化中转站伸入江心的山岔形码头,经过改扩建修成的亲水平台。半腰高栅栏和间隔放置的长椅,闪烁着夜练和观光休闲的人影。脚下坚硬杂木铺就的赭色栈道,衍射出柔和色光。由木栈道东望,对岸二年前世博园区后滩早已拆除,耸立起一幢幢新建高楼身影清晰可见。
继续骑车到绿地中北段,停完车。步履至“下沉式花园”,玉兰、香樟、银杏、桂花及乐昌含笑等乔木树冠,被射灯照耀得葱郁一片。栈道上白色休闲亭,张开的倒喇叭篷顶,好似淑女夜间盛装,风姿绰约。建于上世纪80年代,41.2米高的“中国海事塔”,突兀在龙华港出入口南岸,原有塔身以市花白玉兰、中国瓷器、稻穗图案作了外观改造,时控灯光不时变换着塔身斑斓色彩和向上投射的光柱,好像穿着“迷彩服”的威武士兵,拱卫着整块滨江绿地。
绿地主建筑之一,345米长的“龙之脊”双层桥面连续桁架结构铁桥,时控灯光把桥身装扮得绚丽多彩,成为观光游览的主要景点。站在下层步道上,遥望金茂大厦、环球大厦、卢浦大桥,犹如站在香港九龙尖沙嘴天星码头,隔着维多利亚港湾,远眺港岛摩天大楼夜景……尽收眼底。
由原上港六区北票码头煤炭传送带改建装修而成的420米长“廊桥”,是滨江最壮观景点。港区拆迁后留下两台经过翻修塔吊,巍然耸立于“廊桥”南北两头,仿佛是滨江前世今生的“诠释者”和“见证人”!
又骑不多远,到达龙腾大道北段尽头“风力发电区”。这里是同延伸的枫林路、新建的瑞宁路交汇处。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及附近是上海老城厢的东、西、中“三家里”农田,通往老城厢的客运铁路从这里穿越而过。后来的船厂路及铁路两旁,渐渐变成杂乱的厂地、堆场、仓库、港区和居民棚户区等其他建筑物拥挤地。东、西、中“三家里”动迁期间,世居当地老年居民爆出一桩鲜为人知的佚事。抗战初期,上海沦陷,在这里,日本侵略军曾建有关押中国战俘俘虏营,滨江绿地动迁时,俘虏营颓垣断壁遗迹尚存。虽然世居当地老年居民已无法提供俘虏营内中国战俘遭遇,但是日本侵略军肆无忌惮虐杀中国战俘和普通百姓,由铁证如山的南京大屠杀历史,得以验证!“三家里”战俘营里曾经发生的往事,可以想见!这桩佚事,既是上海抗战史的有价值佐证,又是补充徐汇区志的珍贵“志料”。
由南往北,骑车游览完这条8.4公里长“深藏不露”上百年历史的浦西岸线,它那一处一故事,百步一景观,已经连绵成一部绿地身世,深烙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