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业务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福临璐华 2012-07-12

一、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  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  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发展性学生评价  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8.数学知识与技能评价

9.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10.数学日记  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1.档案袋评价又称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12.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13.数学思考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14.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15.激励性作业评价: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16.教师的“大气”   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那种能够自觉跳出单纯传授知识范畴而站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反思教学的功底和底蕴。

17.商榷性评语  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是直接更正,而是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

18.延迟评价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评价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18、教学评价: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19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所谓要素评价法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要素为支撑点,对整节课进行整体衡量的评价方式。

20 数学学习评价: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教学计划做出结论的过程。

21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内容及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可以在三种意义上加以理解:1)、学校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2)、指某一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或英语,对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我国中小学最常使用的;3)、对课程教育活动的评价。

23. 分项作业评价:所谓分项作业评价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24 口头型考试评价: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一、二年级,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25 教学诊断: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学问题入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27.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28.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32.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3.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它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超前性,具有评价结果的多元认同性,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的引导性评价。

34. 课堂即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给予及时、合理的、激励的评价。

35. 合作型考试评价:是新课程中出现的最新颖的一种考试评价方式。它要求几位学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然后,教师对具体的作品或完成的项目结果首先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其次,由合作的学生再相互对每个人分工完成的情感、态度和质量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有差异的。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和水平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又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把三部分量分或等第用一定的权重和形式合成,便成为每个学生在这次合作型考试评价中的最终得分或等第。这样的考试评价更注重考核的是学生分工合作的过程、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二、简答题

1. 简述什么是教师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2.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体现哪些原则?

互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3.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中确定的评价要素有哪些?

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行为、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5.简述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思路。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策略多样化、评价标准个性化。

6. 数学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差异。

7.反思型教师的优点有哪些?

①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持有“健康”的怀疑;②有开放的心态,易于接受新思想;③经常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善于调整和改变策略与方法;.④教育教学中,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经常进行积极的反思。

8.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如何体现“基础性”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我们要多方位地、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1、知识与技能基础。 2、过程与方法基础。3、能力基础: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9.简述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特征?

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差异。

10.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营造出“大气”的课堂,三个“不要”指的是情节不要太多,环节不要太细,问题不要太碎。

11.简述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范畴。

答: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数学考试评价以及以自我反思为主的教师发展性评价。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的“两实”、“两气”指的是什么?

答: “两实”、“两气”指的是:真实、扎实、大气、灵气。

13.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16.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中,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应体现哪些原则?

答:互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17.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中确定的评价要素有哪些?

答: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行为、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18.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有哪些?

答:分项评价,激励评价,跟踪评价,延迟评价,协商评价。

19. 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答:(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20. 你认为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立足激励原则;关注人性原则;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1.新课程小学数学考试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关注学生学业的原则、发掘学生潜能的原则、满足学生需求的原则、建立学生自信的原则、推动师生发展的原则。

22.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 1、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2、收集有关资料改善教师的教学;3、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4、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3. 传统小学数学考试评价存在哪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五个过”:1)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2)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3)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4)评价主体过多地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5)评价中心过于关注结果。

三、辨别题

1.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个不被大家留意却又不可小视的规矩,那就是上课发言的“举手”和“起立”。你认为需要改变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命题时只要能体现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就是一份好卷子,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属性。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我们要多方位地、较全面地构筑“基础”的框架。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应包含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基础、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3.有人说:“数学课上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务正业。”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你试着从教学目标定位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要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应该由以往的“单纯追求知识目标,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转向“以知识技能为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既需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知识上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关注教学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情感的有益变化和意志水平的提升。

4.如果各科教师都让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你有什么建议?

不会。

5.有人认为:时下的课堂应该“只要过程、不要结果”。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要点一:由于许多教师已经深刻地反思过当初“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的利弊,所以,时下一些数学老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的极端认识,这是矫枉过正;要点二:与课前的学习基础比较,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升、提升了多少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

6.有人提出,评价要评在点子上,让学生感到评价的珍贵。你认为这样会造成教师惜“评”如金的局面吗?还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会。教师评价不是说要吝啬自己的评价,不是在于量的多少,而是在于质的好坏;不是滥用评价,而是要评的到位、评得合理。如果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观点论述

1结合你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际,谈谈你校在数学评课活动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

2.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答: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3.成长记录袋评价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优点:评价对象的主体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生动性;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缺点:如果各科都建立成长记录袋可能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策略。

多种境界探究教材;多种方式呈现教材;多种渠道开发教材。

5.你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有哪些主要的指标?

答:一堂好课应整体体现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一堂好课应明确凸显在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

6.你认为新课程倡导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与以前的、旧的评价体系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新课程倡导的数学学习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以前的、旧的评价主要重在选拔和甄别。

7.请你谈谈新课程小学数学考试评价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关注学生学业的原则;2)发掘学生潜能的原则;3)满足学生需求的原则;4)建立学生自信的原则;5)推动师生发展的原则。

五、案例分析分析下述教学片段,从数学课堂即兴评价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问题情境:在学生认识了射线的特征后,教师要求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看作射线,你还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

生:我认为手电筒和太阳射出来的光线不是射线,而是线段,因为它在发射的过程中被东西挡住了。我认为头发是射线。

师:同学们怎么看的?

师:如果我们大胆地假定一下,假如你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朝着一端笔直地长,再假如你长生不老,而且永远不剪头发,那么你的头发就是射线。

答:教师在课堂上的即兴评价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分析,做出必要的解释,提升发言的品质,在上例中教师用了几个“假如”保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举的例子的片面性,可谓一举两得。

2.请你从好课标准中“真实”的纬度来谈谈你对本案例的看法。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一课的延伸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编一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来说一说分数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学校放学后,我和王亮在公路上练习长跑,我跑了15分钟,比王亮多用1/4,王亮跑了12分钟。

2:李俊的爸爸上个月捕青蛙,卖了240元钱,这个月卖的钱比上个月多1/6,这个月卖了280元。

3:小红和小军看一本故事书。小红从前往后看15小时看完,小军从后往前看10小时可以看完。两人同时看6小时可以看完。

教师对此一一予以肯定。

     反思:首先教师放手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一个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空间,这本是新课程应有之义。但是,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对生活的认识还很幼稚、肤浅,不能完全摆脱课本例题与教师讲解的束缚,他们往往满足于提出一个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较少去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合乎情理,合乎法律,解题的结果是否可信。本案例中,学生在马路上赛跑的不安全性,捕青蛙卖钱的违法性,从后往前看书的不合理性,都被学生忽略了。更糟糕的是,课例中的教师或许是疏忽,或许是出于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愿望而作出肯定的评价。总之,就是教师没有用心与学生交流,是对学生表面情感上的“呵护”,实质情感上的“蹂躏”。

3.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我认为施老师的小结好。

施老师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愿意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而王老师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的结果,却少有关注知识获得的途径、方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总之,努力让全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一、填空题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4、“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总和。  

6、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7、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 讲授课 自学辅导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实践活动课 、实验课 等。  

9、按照前苏联巴班斯基的分类思想,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有:  

1)口头检查法;(2)直观检查法;(3)实习检查法。  

10、那些对前面知识紧密联系,对后面要学习的知识具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教学的重点。  

11、所谓秧田式是指全班学生座位基本上横成行、竖成列,统统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  

12、所谓“教育”,应当是一项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为“未来”而培育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3、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 自信心 、自我负责精神 意志力 、对数学的价值意识 、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4、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5、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文字式 、表格式 程序式三大类。  

16、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7、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8、“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  

19、《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其中,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20、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 概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 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23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 其二,教师提供问题; 其三,学生提出问题; 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四个维度。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秧田式 小组合作式 半圆式 双翼式 、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 主题与背景 案例背景 案例描述 案例反思 。  

29、教学方法是指    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是指   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目的; 二个体已有的知识 ;三障碍;四方法 。  

33、案例的主题是指 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 “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2 “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3 “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  

36、广义的课程应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  

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 自学辅导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实践活动课 、实验课 等。  

39、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 ;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 ;四是 竞争的促动 。  

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花费时间较多。  

41、如果教学的难点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致,教师应采用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42、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地学习。  

43、讲授法的主要缺点是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  

44、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设置悬念或提出思考性问题;简要说明学习该内容的意义与目的等。  

45、就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自主探索是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  

46、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的东西,迁移到家庭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社区生活情境中以及工作岗位的情境中。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

一、第一部分:填空题。  

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 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性、( 普及性 )性和( 发展性)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 )。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 已有的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 

7、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标准》安排了(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

8、《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 )、( 解决问题    )、( 情感与态度  )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的学习和改进(    教师的教学  )。

二、第二部分:选择题。(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1、关于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主体    B、客体    C、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D、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

2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C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裴斯塔罗齐

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育原理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B 

A、《论语》  B、《学记》    C、《演说术原理》     D、《大学》

4、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方法是(   D  )。

A、谈话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5、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   A   )。

A、学习        B、操作        C、读书        D、实习

6、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是(  B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7、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意义有(    D  )。

A、诊断作用   B、强化作用    C、调节作用     D、以上都是

8、“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性善论属于(    A    )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儿童中心主义

9、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特点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匀速遗忘    D、视内容而定

10、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D     )。

A 直觉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11、《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作者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作者是(   A    )。

A、乌申斯基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125、儿童课堂上的分心现象属于(   A     )抑制。

A、外抑制   B、保护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

1317、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B    )

A、智力超常儿童  B、 正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14、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触摸路旁的灯柱、踩路沿走等。属于的心理问题是(  D    )。

A、儿童多动综合征  B、学习困难综合征   C、儿童厌学症    D、儿童强迫行为

15、在如何划分年龄阶段的问题上,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的代表人物是( C     )。

    A、施太伦     B、埃里克森      C  佛洛依德    D、厄尔康宁

三、第三部分:解题能力。

1)计算题,要有主要过程。

40424446……+178180=7810       

 9999×11113333×6667=33330000   

1995×199619961996×19951995 =0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估算过程多样

估算方法多样

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

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 )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8 )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 19 )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 23 )只,兔有( 12 )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 63/8 )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 6分钟 )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 66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一、简答

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还有哪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六项具体目标:1)课程功能  2)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  4)教学模式

5)课程评价  6)课程管理

2、课改的主要任务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6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7、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哪两种?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9、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10、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1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12、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13、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学生评价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15、什么是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16、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17、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原则;

    5、直观性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7、巩固性原则;

    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原则。

1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交替训练发散性思维和幅合性思维。

    3、鼓励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4、引导学生向具有创造性的人学习。

    5、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造潜力的学生。

19、智力包括哪些内容,核心是什么?

   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20、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1、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2、课程的综合。

    3、注重学生体验,注重知识更新。

    4、突出学习方式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5、评价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

     1、整体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

22、教育的四个支柱是什么?

     1、学会求知的能力 2、学会做事的能力 3、学会共处的能力4、学会发展的能力

23、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24、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哪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化、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25、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

1)学生观2)发展观3)知识观4)课程观

26、什么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7、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28、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1、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29、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30、新课程强调课程管理体制应分三级管理,请你说说是哪三级。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31、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

  1、学习目标的多元性。2、学习内容的开放性。3、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4、解决问题的探究性。5、学习形式的灵活性。6、学生参与的全员性。

7、课程层次的多样性。

32、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设计理念 2、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流程5、教学反思

33、我国现在进行的是第几次课程改革?

     第八次改革。

34、评价的五个功能

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35、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

其一、观念滞后,目标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其二、思品教育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其三、课程结构单一,封闭;

其四、课程内容陈旧;

其五、课程实施仍为三个中心(教师,书本,课堂);

其六、课程评价重学业成绩,忽视全面发展;

其七,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36、先进国家课改的启示:

1)课改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2)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也重视价值观教育和精神、道德的发展。

3)在课程内容及实施上,关注学生经验。

4)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

37、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  2)独立性  3)体验性  4)独特性  5)问题性

38、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
     1
面向全体学生;
     2
全面发展;
     3
主动地发展。

39、教师教学职责: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和获得什么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40、评价的五个功能:

1)反馈调节  2)展示激励  3)反思总结  4)记录成长  5)积极导向

 

二、案例题

1[案例]1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案例]2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3[案例]3《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4
[案例]4 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5[案例]5 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三、教育学部分

()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杜威则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

(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且呈现多样综合的特点。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为: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四)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述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惟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惟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4)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5)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②精选练习材料,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③严格要求。

  (6)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

(六)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普遍现象。分正迁移和负迁移、水平和垂直迁移、一般和具体迁移、  同化、顺应与重组

  2、迁移的作用:

  对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

  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对教师、学生和培训人员有指导作用:使其在有限时间学习快和好

  3、早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贾德的经验类化说、苛勒等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关系转换说

  4、现代迁移:

  奥苏伯尔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性等都始终影响着新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相似性:2任务中共同成分多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导致迁移的产生

  ②原有认知结构:是否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或策略

  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陆钦斯的量杯实验。定势形成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定势对迁移的影响的积极或阻碍作用,关键在于学习者能意识到定势的这种双重性,具体分析、灵活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6、促进迁移的教学: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