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7)人口的变化
【考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
【解析】按照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约3亿、印度约12亿、日本人口约1亿,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得出人均煤炭的消费量最高的是美国。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答案】D 【解析】图中仅显示出了煤炭的消费量,所以无法推知单位GDP能耗,选项A错;由于各国能源利用率不同,所以煤炭排放量也无法计算,所以选项B错;能源除了煤炭以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等,所以无法推算出能源出口量,所以选项C错;根据图中给出的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量的比较数据,可以计算出各国的煤炭自给率,因此选项D对。 【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012山东卷文综7、8)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2题。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答案】B 【解析】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选项A错;1982年的4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比2009年低,选项C错;图中显示出是人口的比重,无法判定20—24岁年龄组的人口数量大小,选项D错;图中左侧为1982年数据,右侧围2009年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人口的0——14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龄化问题突出,所以1982年人口老龄化比2009年低,选项为B。 【考点定位】人口金字塔图判读及分析。 4.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答案】 【解析】人口增长速度降低,选项A错误;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选择B正确;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选项C错误;无法看出25—59的劳动力资源数量,选项D错误。 【考点定位】人口金字塔图判读及分析。 5.(2012广东卷文综3)老少比=
A.波兰 【答案】B 【考点定位】考题考查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现象。 (2012大纲全国卷8—9)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2题。
【答案】D 【解析】 7.甲.乙两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答案】D 【解析】
【答案】:A 【解析】考查图文转换、提取信息能力并作相关分析;波士华城市带逆城市化现象的考查。选A. 9. 【答案】:B 【解析】:考查逆城市化现象社会经济原因,主导因素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选B. (2012天津卷文综10—11)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图7),回答2题。 10.下列叙述,符合图7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答案】B 【考点透析】本题以人口(与土地、特大城市、动物相关)地理背景知识,主要考查南北半球界线、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高、中、低纬的范围。 【思路点拨】由图是信息易知,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少于北半球;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为中心),西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30°为中心)之间,由图知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故B正确;低纬地区(0°—30°)的种群数量多于中纬地区(30°—60°);南北纬10°之间为热带雨林,纬度更高一些为热带草原,如图可知热带雨林的种群数量多于热带草原。 11.结合图7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因素。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北纬30°—60°纬度范围内世界特大城市数量多,因为该区域气候以温和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土地面积较广阔。图中没有矿产资源这一信息,所以不选C和D。生物的多少并不能决定城市数量纬度差异,反倒是城市数量会对生物资源产生影响。 12.(20.(2012上海卷地理十四)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二: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4分)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对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评价,其实是对人地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考查。 (1)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注意仅归纳流动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 (2)考查城市化过程其实就是产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地区城市化的三大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过程,具体就“就地式”语言组织要具体化一点即可。 (3)考查其具体意义,可调动相关城市化意义并结合我国特色来回答。 【答案】 (1). (2). (3) (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点一】人口的迁移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12江苏卷地理23-24)图12是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2题。 【答案】BD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直辖市重庆的人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就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1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答案】BD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2012上海卷地理(十一))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 【答案】B 【解析】考查上海郊区城市化,伴随“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向郊区,③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居住地是城市主要功能区)。选B. 16. A. B. C. 【答案】D 【解析】考查上海郊区城市化现象:制造业、人口空间集聚,有城区→郊区,近郊区区位优越于远郊,所以“近郊区人口聚集应比远郊强”。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考点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考点2】人口合理容量及意义 |
|
来自: 华夏蛐蛐 >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