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钧:“阶梯式退休”又是啥玩意儿?

 zengps 2012-07-13
这年头——这边的“阶梯电价”还在争议之中,那边突然又冒出了一个貌似孖生的“阶梯式退休”。

   更令人奇怪的是,6月末人社部刚刚表态“延迟退休近期不推行”,而且保证“养老金无缺口”。然而,近日里又有媒体宣称:“人社部称65岁退休是误读,正重点研究阶梯式退休”。至于“阶梯式退休”,媒体给出的“名词解释”是:“所谓阶梯式退休,是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这种退休方式的优势在于,在统筹使用当期社会养老保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加尊重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行业差异,更具人性化。”

   如果看到这个“解释”,你就明白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退休待遇的话,那你一定“太有才了”。笔者自忖:自己原本属于“误读”一类;现在又走马灯似地突然杀出了个“有优势”的“阶梯式退休”,目不暇接之余,真是感叹“不看还有点明白,一看却更糊涂了”。

  然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是:“阶梯电价”本以“公平”为由问世。但到讨论实施方案时人们才发现,相当多的居民家庭都“被多用电”了。说白了,如果不能使相当多的居民家庭入围“被多用电”,实际上就达不到潜在的涨价目标,于是……

  因此,当第二个号称“阶梯”的东东出现的时候,我们有理由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媒体告诉我们:“对于延迟退休这番风雨,人社部有备而来。”记者笔下的“有备而来”,使我们想起小品中的本山大叔,变着法子忽悠人在那里转圈,转着、转着,不定什么时候就瘸了,届时就会糊里糊涂地买下硬塞给你的“拐”。

  2004年以来,媒体上几乎每年都要讨论“延退”这个话题,也先后出现过好几个相关概念,譬如“弹性退休”、“柔性退休”,等等,现在又出来一个“阶梯式退休”。如果看字面,现在的“女性职工55岁、干部55岁,男性60岁”不就很“阶梯”吗?但记者告诉我们,不同之处是“根据”的不同:不再分男女了,而是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不同意愿,来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仔细研读,关键词是“设定”。

   然而,这就从前年上海出台的“柔性退休”的政策理念高度上退下来了。因为上海的“柔性退休”强调的是“双向选择”,单位需要、个人自愿,而且值得称颂的是规定了公务员不在此例,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当时笔者就曾指出:这是个很好的政策设计;但也提醒:这个政策设计与减轻养老基金压力无关。

  据媒体报道,在此项政策出台后的半年中,上海市总共有200多人完成了“延退”签约,以后就再也不见任何相关的数据信息。这也许能说明:一旦前提条件是你情我愿,要达成“延退”协议其实是很困难的。而后,这项当时炒得火烫火烫的改革,就此偃旗息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恐怕还是这项政策并没有起到“减轻养老基金压力”的效果。

  所以说,“可选择”的退休年龄,公众可以接受,但有些人(官员?学者?媒体?)却不肯接受。前些日子已撰文说明,满打满算的“延退”尚且只能每年省出200个亿(还不够“三公”塞牙缝的),煞费苦心的“设定”又能再“啬”出几何?——肯定在200亿之下。

   如此看来,似乎没有必要一而在、再而三地让广大人民群众转圈——因为本山大叔的台词已经把“标准答案”公诸于世:转上几十圈,没有不瘸的(大意)。贯彻《社会保险法》应该做的、需要做的、亟待做的事情有的是,大家(官员?学者?媒体?)做点正事岂不更好。

   网上有个挺逗的段子: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鞋去吧。现在时兴“体”,所以就这个“体”,改动一下:穿“阶梯”的鞋,走“卖拐”的路,怎么都得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