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电视节目策划的几点探索

 金榜题名2010 2012-07-13

电视最大的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服务,给观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权力在电视把关人;如何来提供服务、采取什么方式与内容把观众伺候得服服贴贴、主动接受服务就是节目策划人的事了。首先得摸清“市场行情”——观众现在的口味如何,是粤菜还是鲁菜?确定后就去组织原料加工制造,然后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体贴入微,观众会不买账吗?于是收视率提高了,服务了大众。社会效益有了,广告商也不请自来了,于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示意图。

策划出精品,精品出效益。节目策划不是天马行空,更不可任意妄为。电视作为现代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其影响之大决定于它必须按“游戏规则”办事。

一、电视节目策划应遵循的原则

1、导向原则

电视节目的策划既要考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观众,又要考虑观众的需求,把握两头,上下通气,巧妙结合,才是节目策划的出发点。其实,在许多情况下,观众的需求与导向是一致的。比如中央台的《今日说法》栏目,其宗旨是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其中案例精彩,争论也精彩。专家评说、大众参与,从内容到形式,观众都很乐于接受,于无声处巧普法。今天,百姓维权意识增强了,于是一系列的民生类栏目强档出炉,《民生直通车》、《新闻女生组》、《拉呱》等等,即贴近了群众生活、又体现了舆论监督,为百姓排解了忧虑,为政府树了威信,这与观众所需是完全一致的。

2、心理原则

制作电视节目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观众爱看。节目策划要想吸引观众,就得触到观众的痒处,打在观众的麻筋上,必须分析受众心理。受众心理包括一般心理和特殊心理两部分。一般心理指绝大多数观众共有的心理;特殊心理指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性别等特殊观众的心理。掌握观众的一般心理可以使我们在宏观上把握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他们的正常需要,并加以适当引导;掌握观众的特殊心理,从微观上根据不同观众制作出不同需求的节目,才能使不同观众接受。比如新闻类、综艺类、科教类、影视类、少儿类节目等等抓住了社会层层面面观众的心理,满足了的观众需要。

3、创新原则

策划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没有创新,节目就没有市场,没有创新,电视就没有前途。节目策划人作为总的节目思想的建构者,必须每期都有创新,必须做开拓创新型的人才。记得某位大学教授说过:现代社会的人才已不是过去认为的那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积累型人才,而是能不断吐故纳新、边学边创造的放射型人才。节目策划的创新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建立在广泛的旧的知识、信息基础上的新组合。其实要想创新并不太难,问题在于要敢于创新,善于从不同角度作发散性联想思维,勇于打破传统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不受经验的羁绊,在固有学识基础上寻求一点突破就是创新了。有了这种敢于创新的观念,创新也就不期而遇了。有人说现在观众难伺侯了,像是“感冒”了,吃什么都没有食欲。电视机一打开,几十个频道轮流换,就是没有“一见钟情”的。但这能怪观众吗?过去节目是生产占主导,产什么看什么,而现在是需求占主导,观众的视角宽了,选择余地大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上帝的权力。没有受众的百般挑剔就没有电视事业的发展和节目不断创新。

4、效益原则

作为节目策划人必须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节目没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只抓经济效益,把社会效益晾在一旁,经济效益也会好景不长。节目策划要做到效益双赢并不难,难在节目如何做得好看。在电视产业化的过程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总是结伴而行的。节目是做给观众看的,策划人在策划时心中不装着观众、不考虑社会影响,节目就走进了死胡同。没有了受众就没了市场,没有市场就肯定不会有经济效益。

二、电视节目的策划方法

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大凡都是法无定法,但不是毫无根据。策划就是要另辟蹊径,让节目有亮点。

(一)节目策划的一般过程

1、前期节目选题阶段。一是上期节目信息反馈。了解观众收视情况,根据观众反映,分析受众心理,考虑节目选题,二是搜集与节目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来电来函、报刊杂志和热线电话等新闻线索,拟订节目选题。三是召开观众座谈会,了解收视心理,为节目选题服务。四是召开策划会议,讨论节目选题。五是拟订选题策划方案。六是试行策划方案,调查了解有关的人和事,及时修改策划方案。七是从多种策划方案中优选方案。

2、中期节目采录阶段。一是制订详细节目执行方案,包括对各环节的要求,如编导、导演、主持、摄像、后期制作、节目包装等。二是执行策划方案,贯彻落实策划思想。三是节目制作。

3、后期节目制作合成阶段。一是节目最后录制合成包装。二是节目播出。三是收集反馈信息,为下期节目策划做前期准备,与第一阶段首尾呼应。

以上三阶段中的各项可根据节目内容、制作条件、灵活增减。

(二)电视节目策划常用方法

1.头脑风暴法。它是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创造的一种思维方法,其核心是高度自由联想。一般是通过小型会议,让与会者提出各种构思,相互诱导,追求产生一种创造性的意念。它要求会上禁止批评,鼓励无所顾忌,多产生一些构想并善于将这些构想有目的地选择或重新组合。这种方法适合于各种社会策划活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在我国电视业对它的应用表现为借用“外脑”的形式。“外脑”主要是指非本单位的智囊人物,它主要是充分发挥“外脑”的策划作用与电视人的专业制作水平,密切配合,争创效益双收。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央台的《焦点访谈》栏目。《焦点访谈》栏目自开播以来经久不衰,且期期出彩的原因除了主持魅力与管理体制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有一个很好的策划班子。制作节目的编导、导演、主持一起精心策划每一期节目。一般程序是:先由一两个策划提出选题,然后总策划和其他策划、总导演、导演及主持人开会讨论,丰富和完善这个选题,然后策划再根据讨论结果写出详细提纲,再由导演、主持人、策划和执行策划细加酝酿,拿出细节性方案,最后分工实施。这种管理方式把选题与采编科学地划分,各司其职。采编从传统的一人统包前后期的困扰当中解脱出来,围绕一个主题,分工合作,实现了人的最优管理。

2、调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策划者组织的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中得到相关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根据调查的结论进行策划。这种方法常被栏目作阶段性调查与栏目改版时使用。由于耗资大,一般性栏目都不会采用。

3、经验法。节目策划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找出与本次策划背景相似的地方,结合人员素质、制作经费、执行环境等因素进行的策划。这种方法是目前许多栏目有意识或无意识使用的方法,它最大的弊病就是不容易创新,最大的优点是成功率高、操作性强,属墨守成规之类。

三、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

处理好制片人与“外脑”的关系。一切以人为本,这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首要标志。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致呼声。栏目制片人借用外脑就是要充分发挥外脑的作用,处理好关系,利用好人才,尊重“外脑”。在栏目没有自己独立的“内脑”情况下,外脑就是人才,因是“外人”,尤应尊重。外脑在制作技术上的先天不足,制片人应交代编导、导演及主持人,以便友好合作,互相尊重,在和谐、活跃的气氛中磋商节目整体规划,多出主意,强强联合,在“外脑”与内部人员互相磨合时,制片人应主持好这场思想交锋会议,“外脑”是“客人”,不管节目策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都应给以重视,制片人应“明察秋毫”吸取有效信息。“外脑”毕竟不是外星人,虽没亲自做过节目但见多识广,且旁观者清,他们的策划有可借鉴之处,对于临时搭建的策划班子,制片人可采取只“见其所见”的态度,合理的、有创意的就接受,缺乏建设性的策划,可暂时放到一旁 (凡采纳的还要尊重策划人的知识产权) 。另外制片人还得注意策划会议过程中撞击出的思想火花,及时捕捉,会后综合,总结提炼。对于长期合作的策划班子,制片人更要尊重“外脑”,用好“外脑”。制片人一旦与“外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后,应出台一套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利“外脑”能量放射。比如外脑工作职责、选题分工工作量化标准、策划酬劳标准等,做到分工明确,有章可循,制度明晰,透明度高。外脑有责任多钻研电视业务,密切配合制作人员做好节目制作,尤其是搞好创意的制作,多出精品为广大观众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