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南京路“黄牛”猖獗售假

 棋中王 2012-07-13

  12日,执法人员正在查缴假冒名牌商品。
  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近日,外地游客刘先生向本报反映,他与朋友在上海南京东路一家知名运动品牌专卖店门口遭遇“黄牛”,商店大门被为数众多的黄牛挡住,有的游客还被黄牛拉扯住不让进店。“黄牛”为何如此猖獗?7月12日,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繁华商业街“黄牛”猖獗

  走在南京东路步行街,不时有人向记者问:“鞋子要吗?手表要吗?”跟着一名声称“你要啥我有啥”的女子,记者进到一家街面房的夹弄,里面货架上陈列着各种“名牌”箱包和服饰。而在对面一条弄堂里,至少还藏有三四家这样的藏假售假窝点。

  据了解,在上海另一条繁华街道淮海中路,类似售假的“黄牛”也常常在街头拉客。这些藏匿大量假名牌的窝点,往往隐匿在老式里弄的民居里,不易被发现。

  接到举报后,上海市工商局迅速反应,联手公安和城管打击售假窝点。

  7月12日下午,记者随联合执法队来到福建中路377号,上下三层100多平方米的窝点内,摆放着各种款式的箱包、皮带、服装等,都是一些仿冒名牌近似商标或经典图案的货品。工商执法人员扣押了全部涉假商品。随后又来到天津路502号,一举端掉两个窝点,执法人员却并不兴奋:“还有不少窝点,很难一网打尽。”

  犯罪成本低致屡打不绝

  据介绍,2010年以来,仅工商黄浦分局南京东路工商所,就配合公安端掉涉及商标侵权的窝点22个(次),查获各类侵权的名牌箱包和服装等6100余件,罚款35.6万元。

  假冒伪劣为何打而不绝?一位工商局工作人员说,从监管范围来看,工商部门只对开门营业的商店有执法权,而“黄牛”、窝点,只有城管和公安能管。“工商、公安、城管必须联合执法,整治一下,‘黄牛’消失、窝点关门。可要不了多久,一旦监管重心转移,‘黄牛’就会死灰复燃。”他坦言。

  据介绍,“黄牛”拉客可获售假者的返利,犯罪成本相当低,即使拿到他们拉客成功、生意成交的确切证据,公安机关也只能处以3—5天的行政拘留,出来之后,照样重操旧业。

  执法过程中,发现和确认窝点也非常困难。有些藏在弄堂深处的窝点,从弄堂口就一路安装摄像头,执法人员刚在弄堂口出现,里面就得到消息了,或迅速转移货物,或索性闭门不开。

  对售假者应加重惩处

  据介绍,一些进价只要三四十元的服装,常常卖到二三百元,高利润低风险是制假贩假者铤而走险的主因。按法律,工商部门可按经营额对售假者处以3倍以下罚款;达到一定数额的,可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但是,真品市场价必须由商标权利人确定,如果不配合,只能按“经营额不确定”处罚,违法成本不高。

  “不可否认,假名牌颇有市场,部分人存在消费心理误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标法专家王俊说,加上执法人员多是“运动式”排查,难以彻底打击流动性强的售假行为,造成售假行为屡禁不止。

  王俊建议,进入司法程序后,要对售假者进行惩罚性赔偿,提高其违法成本。

  有人提出,对那些将房屋出租给售假者的业主应追究连带责任。对此,东南大学法学院张马林律师表示,前提是必须确定房东与售假贩之间确实有利益联系,或房东确实是“知情者”。而执法人员表示,这在实际操作中颇有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