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执法为何不敢管不会管?

 老老树皮 2012-07-14

  县级环保部门处于环境保护金字塔的底层,也是环境执法监管体系的基础,但从目前县级环保部门执法监管的情况看,这个基础既重要又脆弱,经常面临极为尴尬的执法监管局面。
  一是在执法监管过程中“不愿管”。县级环保部门在日常监管执法过程中经常面临“选边站”的尴尬:一边是管着环保部门人、财、物的当地党委、政府,要求环保部门为发展经济简化环保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下放审批权力,出台有利于企业发展但不符合环保法规的“土政策”,“协调、公关”上级环保部门为当地经济发展“开环保绿灯”,环境执法监管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另一边是代表国家督察地方贯彻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上级环保部门。不管选那边站队,最后结果常常是要么面临上级环保部门对失职渎职的追究,要么面对当地政府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结果,因此宁愿不管,也不愿意面临尴尬的“选边站”。
  二是在执法监管过程中“不敢管”。县级环保部门在日常监管执法过程中时常会碰到一些“不敢管”的“大块头”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当地的支柱企业或财政的主要来源,有的还是央企或省级企业,背景雄厚或关系复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级环保部门应该对它们进行监管,但面对这些“大块头”企业,“势单力薄”的县级环境执法人员,要么进不了门,要么刚进门领导的电话就到了,别说监管执法,即使发现问题也常常不敢上报,这是对县级环境执法人员“不敢管”的真实写照。
  三是在执法监管过程中“没法管”。县级环保部门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决定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没法管”,县级政府普遍缺乏强有力的环保工作协调机制,县级环保部门受法律条文、机构级别、工作条件、人员数量、工作经费、执法手段和行政资源等限制,难以协调解决环保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矛盾。无力应对日益繁重的环境执法监管工作,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能力难以满足越来越专业化的环保工作需要。如,许多县级环境监测部门无法对饮用水源、重金属和危险废物开展全面分析,再加之环境监察、监测人员数量有限,专业人才很少,队伍很不稳定,因此很难对数量庞大的涉重、化工、涉危企业和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监管对象保持高频次、高质量的监管压力,被动应付和疲于招架的局面难以避免。
  四是在执法监管过程中“不会管”。不可否认,责任心不强、环境法律法规不熟和业务水平不高也是部分县级环保部门“不会管”的重要原因。在执法监管过程中,因不熟悉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不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没有掌握相关的环保工作业务和正确的执法监管方法,缺乏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工作能力和技巧,乃至于怨天尤人和无所作为,是导致一些县级环保部门执法人员不知道为什么查、查什么、怎么查的根本原因。因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县级环保部门平时检查“没有环境问题”的企业,上级环保部门或区域督查中心检查时,却能发现很多环境问题,有的甚至是非常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或风险隐患,这往往让县级环保部门陷入更加被动和更不敢管、更不愿管的恶性循环之中。
  鉴于县级环保部门在国家执法监管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执法监管过程中面临的上述尴尬,呼吁国家有必要在法律法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经费保障和工作条件等顶层设计方面予以高度关注。在基层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以增强县级环保部门的内在活力,改善县级环境执法人员的外部环境,从而确保国家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到位。

《中国环境报》2012-7-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