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

 羽怜馆 2012-07-14

  主要的一些情况有:

  宝宝暴食。有些宝宝的味觉敏感期到来得快一些,在开始添加辅食时,他已经能分辨出味道了,结果就非常“配合”辅食添加,吃着一口辅食感觉很香,吃了一口小嘴巴一张舌头一伸到处找,还舔嘴唇咂摸味儿,家长就美呀,又给一口,看小舌头出来找就再来一口……不知不觉就把孩子撑着了。添加辅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把孩子吃顶了。吃顶了的坏处多多,孩子消化不好,有打嗝放p还算好的,有时几天不吃饭不喝奶涨肚子腹痛拉稀便秘能吓死你;破坏孩子的味觉神经,由于刚刚开始发育,一次承受如此大量的刺激有可能产生破坏性的作用,比如会对某种口味反而不喜欢了,或吃起辅食来反而不香了。当然吃顶了的现象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为孩子的饭量虽然在逐渐加大,但家长不好把握量变,稍不留神就会让他超过量。这时只要孩子精神好,有几天不好好吃奶或不好好吃辅食,或光吃奶不吃辅食,或反之都不用太过于紧张。过几天消消食自然就好了。轻微的拉稀和便秘也不要太紧张,如果轻微便秘可以给孩子多喝点白开水。

  这里最忌讳的就是新手妈妈一急之下就抱着宝宝上医院,因为现在有些大夫比较爱好打吊针。这时宝宝消化系统正在发育,不适于过多的药物刺激。除非是肠胃有较重的炎症(而不是病毒感染),否则应尽量避免宝宝接受抗生素治疗。有关资料表明滥用抗生素在国内非常普遍,妈妈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宝宝从小免受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在添加辅食时还要注意对初次介入的食物一定要少量喂时,千万要小心宝宝产生过敏反应。而且要一类一类地添加新辅食,以便准确地知道宝宝对哪种辅食过敏。

  添加辅食应该有严格的时间表。一般的书上及专家都介绍说孩子应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开始从果泥或菜泥开始。现在市售的成品辅食做的比较详细,对每个月龄的辅食添加都有明确而严格的分类。如果自己制作辅食,很多书上也有比较全面的按月龄的介绍。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辅食添加的最晚期限应该是宝宝7、8个月时。宝宝的咀嚼敏感期从4个月左右开始(专家建议的辅食添加起始时间)到7、8个月为最佳时期。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对学习咀嚼的敏感下降,再让孩子咀嚼、吞咽半流质或固体泥状糊状食物就容易被孩子咀嚼,或者会事倍功半。要特别注意的是咀嚼功能不仅与日后宝宝的吃饭问题相联系,同时也和宝宝的语言能力相联系。从宝宝4个月开始锻炼口腔小肌肉的力量和运动,舌头的力量和运动,对今后的发音力度、舌头的音位辨别与模仿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点对于说方言地区宝宝的普通话,以及宝宝今后的外语学习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细小的差别正是发音是否地道、是否NATIVE的重要标志。而这些细小差别正是靠口腔肌肉和舌头的灵活运动,和轻微力度差异取得的。所谓按照严格的时间表添加,还意味着不要超前添加某种辅食。因为当肠胃还没有做好消化吸收某样食品的准备的时候,比如,还没有生成消化某样食品的酶的时候,丰富的营养就会变成不良的刺激,对宝宝娇嫩的肠胃造成损害。

  当泥状或糊状食品添加已经比较顺利后,就要开始引入小馒头、磨牙棒及磨牙饼。刺激牙的早日萌出,对日后的进食打好基础。这些可以从5、6个月左右开始引入。注意要选用特制的小馒头、磨牙棒、磨牙饼,而不要选择一般的饼干。一方面,这些专供婴儿的磨牙产品经过特殊工艺,遇口水而成泥状、糊状,即使宝宝一下吃下一大块也不用担心会噎着他;另一方面,他们的佐料添加一般来讲符合国家或国际的婴幼儿食品相关标准,不会过甜或过咸或添加其他种类的食品添加剂,对宝宝的健康提供保障。

  一岁以前应该尽量禁盐、糖、味素,口味一定要淡,以减少宝宝内脏(心、肾等)的负担。

  拒绝广告食品、饮料。例如果冻类、膨化类、钙奶类食品或饮料,经研究其副作用或潜在危害要大大超过广告中声称的营养作用。这些食品中的防腐剂、抗氧化剂、食用色素等食品添加剂对宝宝正在发育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危害很大;这些食品中过量的盐糖味素等调味品,会加重宝宝的内脏负担,同时破坏宝宝的味觉神经;这些成块食品,还容易造成孩子窒息的危险;而过多的摄取这类食品,填充了宝宝的小肚皮,饭量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尽量避免食用。

  少吃过凉食品,尤其在孩子2岁前。中医常建议家长少给孩子吃过凉的冰棍、冰激淋一类的食品,以避免“小儿脾胃不调”。很多中医建议孩子在1岁半前应该避免接触冷饮,1岁半后可少食冷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