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健康的词源学探讨

 根河市中医院 2012-07-14

亚健康的词源学探讨

王秀1    李中平2  赵春妮 3

(1、       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2

(2、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3、       泸州医学院  泸州,646001

 

【摘要】:亚健康问题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其范畴却未明了。本文对健康、疾病等相关概念从词源学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究,在明确了健康与疾病的范畴基础上,提出亚健康是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过渡状态,主要是由一类社会、心理等的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心身失调,从而明确亚健康的范畴

【关键词】:亚健康 健康 疾病

Etymology Explore of Sub-health

WANG Xiu1     LI Zhongping2    ZHAO Chunni3

(1  . Center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Wa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2)

(2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3.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1

 

[ABSTRACT]the problem of sub-health had gradually caused attention, but its category was rather vagu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concept of health and disease by etymology. On the basis of definite category of health and disease, Defined category of sub-healthput forward sub-health was a transition statu that it was neither health nor disease , which was a psychosomatic disorder by non-biological factors,such as social, mental factors,and so on.

  [Key words]: Sub-health;  Health;  Disease

近年来,亚健康问题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亚健康的研究和调查。亚健康的概念源于国外西方医学称为“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意即指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然而,究竟如何定义亚健康,却是一个远未明了的问题。它涉及了众多相关的概念与范畴,就事论事往往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对这些相关的概念作出词源学的分析与探究,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

一、健康词源学探讨

    健康(health)一词,源于古英语h?lth,然后演进到中古英语helthe,并进一步变化而来,在古代英语中,其本意有强壮(hale)、“结实”(sound)、“良好”(well)和“完整”(wholesome)[[i]]

什么是健康?从词源学看,它的实质内容经历过演变在初始时期,人们认为肢体健全、身体强壮即是健康。然而,到了思想文化璀璨的古希腊时期,十分注重观察的古希腊贤医又比较强调身心整体的重要性。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希波克拉底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比较重视身心健康,强调综合平衡的观点, 如希波克拉底认为通过保持土、火、风、水四元素的平衡即可保持健康, 并认为机体还需与外界保持协调和适应[[ii][iii]]。古代中医学亦认为机体要保持健[1]康,需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形神和谐。如《内经》中的“平人”——健康的人,机体即处于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形与神俱的状态,强调健康是机体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协调统一性。

至十七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西方医学影响深刻的机械唯物主义形成,主张将每一物体从周围的联系中隔离开,在静止的形态下来考察研究。其代表人物为笛卡儿,他认为健康的身体只不过是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是没有灵魂,仅仅是一些化学成份和可修补的机器。十八世纪意大利人莫尔干尼认为每一种疾病有它相应的病变部位, 并常常在某个器官内,其思想对其后的整个医学领域影响甚大。十九世纪的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说,将注意力集中在病理现象结果的研究上,而忽视了病理现象发展的过程,也是机械唯物论的表现。在上述机械论生命观的影响下,很长一段时期的医学为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其影响并一直波及至今。在此影响下,在很长的时期内,健康的范畴主要是指向躯体维度上的,包括在对疾病的易感性、体重、视力、听力、体能、协调性、耐力及康复能力等等。

二十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打破了十八世纪以来机械唯物主义对人体观、疾病观的影响,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并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研究。同时哲学家和医学家们对健康范畴锲而不舍地研究,不断深化着对健康范畴的认识。1947WHO对健康首次提出第一个多维度的定义: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即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者虚弱。健康有生物学含义,也有社会学含义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说, 现代权威的健康观点是对古希腊和古代中医观点的某种回归”,只不过是层次更高而已

    但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并未满足于这种三维度的模式与WHO的权威性,更多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则对健康的范畴进行探讨。如有学者从生物功能与社会学方面对健康进行定义,认为生命活动的某一阶段,机体任何一个层次的结构与功能、生理与心理、机体(包括心理)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都各自保持着稳定和有序的统一状态,并保持在相对的正常范围之内,即谓之为健康[[iv]]。亦有学者提出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结构、功能、生化、防御、生态、心理等六级谱级指数,健康即是机体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在结构、功能、生化、防御、生态与心理诸指数中,多项指数处于正常状态时的一种生命活动现象[[v]]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出了四维健康新概念,即“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vi]] 进一步深化了对健康范畴的认识,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的状态,而是包含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全面的状态

从上可以看出,健康(health)的范畴不仅仅是结构与功能的未遭损害,还应考虑包括心理、社会、环境对机体的影响等,即机体与环境之间相对的动态平衡或和谐。这又一定程度回归到了它原本的词源学含义:“强壮”(hale)、“结实”(sound)、“良好”(well)和“完整”(whole),只不过有了进一步的具体化而已。我们认为: 最理想和最完整的健康(health)概念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躯体的健康,包括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二是心理的健康,包括稳定的人格,个体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与行为统一协调,及心理对客观环境的如实反映。三是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健康,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及婚姻、家庭、工作、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适应。四是将道德修养作为精神健康的内涵道德健康主要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然而, 这么宽泛的一个健康概念, 绝对不是医学这么一门学科或学科群所堪承受。任何学科或学科群都有它的合理边界”, 超越了这一合理边界”, 理想和再完整的概念都如同虚设。上述健康概念中, 道德健康就超越了医学边界 。尽管道德健康非常重要, 但医学无法“管辖”, 否则, 就是越权”, 不仅于事无补, 而且每可坏事。鉴此, 我们更倾向于接受前三条而回复到1947WHO对健康多维度的定义

二、疾病”相关的词源学探讨

与疾病状态相关的英文单词有illness, disease, disorder,sickness, malady等,这些词均有类似疾病之义,但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它们之间的所表示的深重程度与所指的范围各不相同。

disease源自于古法语,desaise, 本意为不适。词根由dis/des“无,离开”加aise(安乐、安心)所组成[[vii]]。“disease(疾病/)”一词首见于1393[[viii]]

illness[[ix]]ill的名词形式,ill源于古斯堪的维亚语illr“病的,坏的”一词,本意指“道德邪恶”。 “病的,不健康的,不好的”之意约首见于1460年。illness“疾病,病”的名词于1689年才广泛使用。

作为疾病之意来说,disease的应用早于illness,且更为专业,《当代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x]]指出illness在英文中为广义用词,通俗用词, 表示身体不适;disease则是专指某种疾病或影响到机体某个器官的疾病,其为医学专用名词。我们理解: disease更多地体现了生物医学模式意义上的疾病之意。它在词意上体现出疾病是可以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或化学改变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xi]]中亦指出illness, disease在口语中二词用法是相同的,但illness真正是指身体不舒服的状态或身体不舒服的时间(但通常是由disease引起的), 而各种disease均有具体医学名称,并与身体的具体病变部位相关。

sickness[[xii]]源自古英语的seocnesse,是古英语soec的名词形式,本意为“不适,不好的”。更早的源于原始日耳曼语seukaz,现为患有疾病,不健康之意。 malady[[xiii]]源自古法语maladie,其意为“病,疾病”,malalde则是“病的”。此外,拉丁语male habitus“感觉不适的”,由male“不好的,坏的”加habitushabere的过去式,意“有,拥有”)所组成, 但现多用于比喻方面,较少用于人体疾病。

从以上可以看出,具有疾病之意的词,无论来源是哪里,原始意义均为身体不适的,不健康,不好的。反映出早期人们认为疾病即是身体不健康或不适,为健康的对立面。

随着自然科学及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含义的认识也不断地加深。特别是在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下,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和细菌学的建立,医学研究手段日渐细微,在此基础上,人们日趋认定疾病为具有明确致病因素所致,并可以在器官、组织、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或化学改变。因此, 将疾病局限于某个组织器官、细胞形态或分子水平上,从而产生了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疾病观念。这种观点在词汇中亦有反映,如这一时期disease受到追捧,  成为医学中专用的疾病代号,且各种disease均有医学专业名称,并与身体的部位相关。在以生物医学为主导的现代医学中,这种疾病观念影响至今。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人们重新认识到人本身是一个整体,逐渐打破了以往的人体观与疾病观,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来研究。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心理因素与人的疾病、健康关系密切,不可忽视。旧的生物医学也正在悄然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模式的转变,对疾病范畴的认识也在改变,心身疾病、精神疾病等逐渐受到了重视。如本意为“混乱、无序”的disorder作为表达身心机能失调或障碍之词而在医学上开始频繁使用,这提示了对疾病范畴认识的扩展与深化。从这以后,人的身心机能动态失衡或不协调亦属于疾病范畴[[xiv]]

目前,对疾病范畴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纯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即能找到明确致病因素或可以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或化学改变,这是人们一般所认识或临床上可以给予明确诊断名称的疾病,常常以disease来表达。另一种则是广义的,不仅包括生物意义上的疾病,并包含了社会学意义的疾病,即包括心身机能失调或障碍而致的心理障碍,或社会适应障碍等方面,一般多用disorder来表达。然对人们影响较大的,应用更为普遍的仍主要是狭义的疾病(disease)范畴。

三、亚健康范畴的探讨

健康与疾病并非比邻而居,机体并非仅仅存在“非此即彼”,“非疾病即健康”或“非健康即疾病”的二者择一的状态中。在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通过研究认为除了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这种中间状态,并命名为“the third status”——第三状态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中间状态的重要性,各国学者纷起进行研究,对其所命名亦不相同,翻译为中文则为灰色状态、中介状态、中间状态、半功能状态、潜病状态、亚临床状态、亚疾病状态、临床前态、隐匿状态、次健康、诱病态等。主要指是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与心理失衡状态。目前, 中国学者则趋向于将这种状态命名为“亚健康状态”,并译为英文“sub-health status,或称“sub-health”。

当前,对亚健康讨论颇多,但对亚健康的范畴却论之甚少。但达成共识的一点即是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现代人体观认为人体的运动是在平衡基础上的运动,平衡是处在运动中的平衡,人与环境之间亦存在着动态平衡。机体对经常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的适应发生紊乱可以说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并非是“非此即彼”,其间存在着一个过渡的条带。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疾病是具有明确致病因素或可以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或化学改变。那么亚健康是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过渡状态,其既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亦可以向疾病方向转化。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亚健康主要是由一类社会、心理等的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心身失调,它常以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为主,可伴有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某种失常,并常常涉及到消化、心血管等系统功能紊乱的一大类心身失调。其实,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体系中,已有不少内容与亚健康有关[14]

明确亚健康的范畴,对于临床亚健康的防治,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增强身体素质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然如何明确判断与评价亚健康,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然由于这类问题涉及甚广,一时尚难形成一个公认的标准,仍需有志者共同努力, 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亚健康状态的测量及诊断标准研究”(课题编号:2006BAI13B01

 



[1]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4th edition.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 文玆梅尔,原著.马伯英,等(译).世界医学五千年史[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3] 何裕民.差异·困惑与选择[M]. 第一版.沈阳:沈阳出版社[J],1990.

[4] 俞齐煜.健康定义浅析[J].医学与哲学,1983(1)56.

[5] 廖福义.界定健康与疾病的谱级指数论[J].医学与哲学,1990(8)13-15.

[6] DMeehanieSocial PolieyTeehnologyand the Rationing of Health are[J]Medieal Care Review198946l13120

[7] T.F.HOAD,牛津英语词源词典[M].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Douglas Harper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2001 .

[9] Douglas Harper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2001.

[10] A.S.Hornby.当代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第六版.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

[11] 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英英/英汉双解词典[M]. 第一版.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

[12] Douglas Harper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2001.

[13] Douglas Harper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2001.

[14] 何裕民,沈红艺,倪红梅.ICD-10分析“亚健康” [J].医学与哲学,20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