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谷“创业咖啡馆”很火很创意

 武汉人文 2012-07-14

   有想法找钱的,有钱找想法的,都带着想法企图撞出新的“火花”的……

    这是一个靠咖啡串起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地方,百余草根创业团队被这里吸引——

    上午9时,咖啡馆里研磨声响起。一身T恤短裤打扮的何超业,找到靠窗的位置坐下。

    他大学毕业刚两年,最近想做一个电子商务类的创业项目。他打开自带的笔记本电脑,修改计划书。接下来一天时间里,不时有人走过来坐下,拍他的肩膀:“小伙子,我们聊聊你的项目吧。”

    在这里,这一幕,经常重复。来这里的人,有想法而找钱的,有钱找想法的,都带着想法企图撞出新的“火花”的……

    这里,就是光谷demo咖啡馆,一个靠咖啡串起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地方。

    与众不同的咖啡馆

    沙发、音乐、吧台、咖啡……在光谷软件园A7楼一层,这个“创业咖啡馆”看起来和普通咖啡馆没有区别。

    不同的是,这里进门的通知墙上,贴着许多软件公司的宣讲会预告,还有“求平面设计一名,联系电话……”红酒墙上没有酒,数十个方格对应着五花八门的企业logo,里面放着各种材料。仔细寻找,“新浪”、“腾讯”这样的大企业也藏身其中。

    “你问这里是干什么的?”老板詹凯指着三三两两的人群说:“那边是一个游戏开发团队在讨论某个功能的设计;坐在吧台的,是一家手机应用软件开发公司的同事;晚上还有个沙龙,来的都是IT男。”

    詹凯是武汉人,1992年大学毕业,学通信工程。他去北京漂过,打过工,也开过公司。2007年他回汉开了一家西餐厅,去年底正式改做咖啡馆。

    一次对话引出的创意

    咖啡馆的创意源于一次偶然的对话。詹凯介绍,去年6月,一位从事IT行业的朋友告诉他,公司喜欢去咖啡馆开会讨论创意,三五同事喝着咖啡,吃着简餐,在轻松的环境中诞生奇思妙想。一年下来,公司喝咖啡花了近10万元。

    IT出身的詹凯,马上嗅到商机:搞技术的人需要一个平台交流碰撞思想;投资者也需要一个平台了解项目和团队。咖啡馆完全可以承担这个角色。

    当时,在北京和杭州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咖啡馆。詹凯再次北上,向北京的“车库”咖啡取经。回到武汉,他联合现在的股东开办了demo咖啡。

    IT行业的公共会客厅

    詹凯和股东们都具有IT行业背景,他们很快凭借自己的人脉资源聚集起一批圈内人。短短5个月,demo咖啡组织了50多场沙龙活动。信中利资本创始人汪潮涌、软件架构设计专家高焕堂、创新工场布道师蔡学镛、海豚浏览器技术总监刘铁锋等,都做过这里的座上宾。

    影响越来越大,投资人、企业家、社会组织人士、技术牛人主动聚拢。不少有意进军武汉的外地互联网企业,探路选择先来这里。

    如今在光谷,花10元钱买杯咖啡在这里度过一天,成为不少IT人士的选择。每周三“创业投资日”主题活动成为常态。

    这里,组织了在校大学生即兴项目设计比赛,有大学生一番演讲下来,就找到了工作。

    迄今为止,已有上百个创业团队在这里“报名”,“我收到的名片,叠起来放超过1米厚。”詹凯说。有人把demo咖啡当作为武汉特色咖啡馆向外推介,詹凯认为,这里更应该叫IT行业的“公共会客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