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志愿:志愿填报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仙人掌艾灸养生 2012-07-15
作者:甘霖豌豆

高考志愿:志愿填报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博主按语:高考结束,学生们都在等分数,前几天还是比较平静,这几天,今天22号,临近公布高考成绩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有一些孩子和家长很是紧张,就开始对志愿报考开始研究与咨询,到底以孩子为主,还是以家长为主,甚至出现因志愿问题孩子与家长闹矛盾了。是啊,家长想用孩子来完成自己未完成思维心愿,而孩子又有着自己的想法,产生矛盾很正常啊。“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志愿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大事,这可马虎不得,所以我们可要好好研究、权衡利弊、从长计议来填报志愿。分数是“死”的,可是志愿填报是“活”的。在这之前,做足“功课”显得尤为重要。

  上大学填志愿,学生、家长们普遍会遇到的一个纠结的问题。其实,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将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应首先分析目前短缺的人才在四年后的情况,以及该专业在四年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分析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将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既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也不能只顾个人兴趣,一定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不要因为功利因素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而是应该二者兼顾,合理平衡,争取最佳选择。所谓的好专业、好行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跟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息息相关。今日的“热门”,过两年也许就不那么热,甚至变成了“冷门”。就业的难易取决于人才的供需比例,一味追求热门、高薪,逼迫自己痛苦地学习不喜欢的专业,万一四年后毕业时,这个专业的就业境遇恰恰相反,那该多么遗憾!另一方面,现在大学经常根据社会需要来打造专业名称,以为这就是对口,但其实学校的特色和专业情况很模糊。

     实行平行志愿录取的志愿填报要把握好原则,尽量填好第一组志愿,争取在第一志愿组结束战斗。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做的步骤是收集资料,要抓住一冲,二稳,三保”的原则。

     首先选择与自己的定位吻合的学校放在B志愿,“稳一稳”。然后增加向上的区间选择A志愿“冲一冲”,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学校优先,向好一点的学校“冲一冲”;第二是专业优先,向好一点的专业“冲一冲”。

     最后选择定位向下的区间的学校作为C志愿,“保一保”。细节决定成败,用在高考志愿填报上,一点也不为过。比如,一般人认为,被调剂的专业都是差专业,或者不好就业的专业。实际上,这是一个心理误区。就目前来看,调剂得比较多的专业一种是计划量较大的专业,一种是计划量较少的专业。实际上,高校计划量大的专业一般都是社会急需的,而计划量少的可能本来总体需求就小。再有就是,报志愿不仅要看自己的总分是否与所报院校相符合,也要看自己的单科分数是否符合招生院校的特殊要求。否则,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套牢”。除此之外,还有梯度递减、参考学校和专业录取平均分,看清学校对男女生比例的要求等,以及对身体体检方面的要求,仔细阅读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结合自身实际,避开受限因素,设计最科学合理的志愿结构。

    学生经历寒窗苦读和高考的考验,考取一所称心的大学和满意的专业是最大的心愿。因此本博根据网络资料总结了高考志愿填报要遵循的九项原则,以供家长考生们报考时参考。

  一、与个人志向兴趣相结合

  志向和兴趣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二、志愿同社会需求相结合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一学校或专业,要放开视野,把自己的志愿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要看自己身体条件是否受到限制、是否符合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否享受政策性优惠等,既不要盲目攀高,也不要高分低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专业

  在选择专业志愿时,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难易和发展前景是很自然的,但一定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

  五、冲高与稳妥兼顾

  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高考中也发挥正常,但一味追求稳妥,在选择志愿时过于保守,不敢报重点学校,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六、充分考虑地域对学校的影响

  一类地区一类院校当然为首选,但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数水平,进行理智选择。尤其在一类学校二类地区,还是二类学校一类地区的选择上,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准确判断。比如,该校是否只占有地利一个优势,办学水平、学习风气、就业情况怎样,该地区交通是否便利,考生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承担交通费用,城市开放度、经济实力是否对今后就业、深造产生决定性影响等。

  七、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切记,第一志愿是靶心。

  八、后续志愿不是可有可无

  各级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毕竟不是100%,因此选填第二志愿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二要填报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历史的院校;三是最好填报招生人数多或分数级差小的高校;四是专业应选择服从调剂。

  九、同一院校的专业之间要拉开档次

    选择了报考的院校后,要填报专业。第一专业可以依据估分上限冲击最理想的专业,以后的专业应该在有分数级差的专业中,选择相对满意的专业,不可并列式、波浪式报考,更不可倒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