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六下江南行程纪事

 苏迷 2012-07-15

乾隆六下江南行程纪事乾隆幸姑苏名胜诸景图注

高宗,爱新觉罗·乾隆,讳弘历。世宗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八月十三月生于雍亲王府邸。

 

乾隆四十岁第一次下江南:

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

春正月庚子(公历 128日),以初次南巡,免江苏、安徽元年至十三年逋赋,浙江本年额赋。

二月丙子(35日),上奉皇太后渡河。

乙酉(14日),上幸焦山。

已丑(18日),上驻跸苏州。

三月戊申朔(46日),上奉皇太后幸杭州府。

庚戌(8日),上幸敷文书院,幸观潮楼阅兵。

乙卯(13日),上祭禹陵。

丙辰(14日),上奉皇太后还驻杭州府。

癸亥(21日),上奉皇太后驻跸苏州府。

乾隆六下江南行程纪事
    苏州府行宫:在府城内,旧为织造官廨。圣祖南巡,驻跸于此。乾隆十五年(1750),皇帝下省方之诏,重葺其地,概从俭朴,以备临御。自是叠邀法驾,东南喁喁望幸,已历有年所。恭逢法祖时巡,鸿恩大沛,民间欢迎,瞻就巷舞衢歌,盖阅时而弥盛。吴阊一大都会,益见太和累洽之象焉。

 

21与母皇太后来苏。至邓尉圣恩寺检阅太湖水军操演。香雪海观梅题诗。命沈德潜和韵。题张宗苍吴山画册。

乾隆六下江南行程纪事
    香雪海:即吾家山,邓尉之支峰也。居人以种树为业。满岭梅花,望之如雪,香亘数十里。前抚臣宋荦镌“香雪海”三字于石。西北石梁为虎山桥,又有司徒庙。或云汉高密侯邓禹祠在青芝山北,古柏雄奇蟠郁,盖千余年物。北有龟山,光福塔在焉。

 

乙丑(23日),幸宋臣范仲淹祠,赐园名曰高义,赏后裔范宏兴等貂帀。

乾隆六下江南行程纪事
    高义园:在苏州府西天平山中。有卓笔、飞来、卧龙诸峰。山顶平正,曰望湖台。湖面圆石曰照湖镜。山半有白云泉、一线天,又有古松,蟉虯如盖,数百年物也。南址为白云寺,宋范仲淹祖墓在焉。旁即范氏义庄,后闢为园。乾隆十六年(1751),赐名“高义”。其后群石林立,所谓万笏林也。名臣胜地,旷代沾荣,遂为千古林峦增色。

辛未(29日),上奉皇太后幸江宁府。

壬申(30日),上祭明太祖陵。

夏四月乙未(523日),上驻跸泰安府,祀东岳。

丁酉(25日),诏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

戊戌(26日),遣履亲王允裪代行常雩礼。

 

乾隆四十六岁第二次下江南: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

春正月甲午大年初二(219日),以初次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累年逋赋。

癸卯(28日),上奉皇太后南巡。

二月丁卯(324日),上奉皇太后渡河至天妃闸,阅木龙。

乙亥(41日),上奉皇太后渡江。

癸未(9日),与皇太后抵苏。幸宋臣范仲淹高义园。到穹窿上贞观、拈花寺,题望湖诗。

             到圣恩寺看康熙题“松风水月”额并题诗。

乾隆六下江南行程纪事
    穹窿山:在苏州府西南六十里,相传赤松自采赤石脂于此。《吴都赋》云“赤须蝉蜕而附丽”,盖指此。其顶方广可百亩,有赤松子炼丹台、升仙台遗迹。名泉三,而法雨下注,可以溉田。东岭下有盘石,相传为朱买臣读书台。梁天监中,建穹窿寺。明改为拈花寺。康熙二十四年(1685),赐今名。

甲申(10日),上奉皇太后幸苏州府。

乙酉(11日),上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

丙戌(12日),上阅兵于嘉兴府后教场。

丁亥(13日),上阅兵于石门镇。

已丑(15日),上奉皇太后幸杭州府。

三月庚子(426日),上奉皇太后驻跸苏州府。

已酉立夏(55日),上奉皇太后幸江宁府。

庚戍(6日),上奠明太祖陵。

癸丑(9日),上奉皇太后渡江。

已未(515日),上奉皇太后渡河。

夏四月丁卯(23日),上渡河至荆山桥,韩庄闸阅河工。

辛未(27日),上至阙里释奠先师孔子。上奉皇太后驻跸灵岩。

乾隆六下江南行程纪事
    灵岩山:在苏州府西三十里。一名石鼓山,又名砚山。吴王置馆娃宫于此,今灵岩寺其址也。内有响屧廊、琴台、吴王井诸遗迹。顶有月池、砚池、玩华池,虽旱不竭。西南石壁峭拔者,为佛日岩;颀然如立、驰然如卧者,为寿星石、醉僧石。又有松啸、迎晖二亭,并据胜地。宋范成大谓:“下瞰太湖、洞庭两山,滴翠丛碧,在琉璃世界中洵奇境也。”

 

丁亥(612日),上还京师。

 

乾隆五十一岁第三次下江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

春正月丙申大年初二(126日),以奉皇太后巡省江、浙,诏免江苏、安徽、浙江逋赋。

丙午(25日),上奉皇太后南巡。

二月壬申(33日),上奉皇太后渡河,阅清东坝、惠济闸。命阿里衮为御前大臣。

庚辰(11日),上奉皇太后渡江。阅京口兵。

辛巳(12日),上幸焦山。

乙酉(16日),上奉皇太后临幸苏州府。

      丙戌(17日),与皇太后到圣恩寺再叠“松风水月”韵题诗。到香雪海赏梅题诗。

                    到穹窿山上贞观、拈花寺进香题诗。

戊子(19日),上谒文庙。

三月甲午朔(25日),上奉皇太后临幸杭州府。

乙未(26日),上幸海宁阅海塘。

壬寅(42日),上幸观潮楼。

癸卯(3日),上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

丙午(6日),回跸。

甲寅(14日),上奉皇太后渡江。

已未(19日),上祭明太祖陵。

壬戍(22日),上奉皇太后渡江。

夏四月庚午(430日),上奉皇太后渡河。

庚辰(510日),上祭孟子庙,谒先师庙。

辛巳(11日),上谒孔林。

戊子(18日),皇太后登陆,驻跸德州行宫。

已丑(19日),上送皇太后登舟。

五月乙未(25日),上至涿州。

辛丑(31日),上诣黄新庄迎皇太后居畅春园。

 

乾隆五十四岁第四次下江南:   

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

春正月戊午(21日),以皇太后四巡江、浙,免江苏、安徽、浙江历年因灾未完丁漕。

癸酉(16日),上奉皇太后启跸南巡。

二月癸未(26日),上奉皇太后渡河。

辛卯(36日),上奉皇太后渡江。

闰二月丙午初一朔(3月21日),上奉皇太后临幸苏州府,上谒孔庙。

            壬子初七(3月27日),与皇太后乘马到穹窿山上贞观、拈花寺。

                到光福圣恩寺观梅、望湖,二次叠“松风水月”额韵题诗、赠联。

壬戌(46日),上奉皇太后临幸杭州府。

三月丙戌朔(30日),上幸焦山。

戊子(52日),上奉皇太后驻江宁府。

壬辰(6日),上诣明太祖陵奠酒。

丙申(10日),上奉皇太后渡江。

乙未(19日),上阅高家堰堤,奉皇太后渡河。

癸丑(27日),上渡河。

夏四月丁卯(610日),上奉皇太后驻跸德州。

丙子(19日),上还京师。

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春正月庚寅(32日)皇太后崩(86岁)。乾隆66岁。

 

乾隆六十九岁第五次下江南:

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

春正月辛丑(226日),上巡幸江、浙,免直隶、山东经过地方本年额赋十分之三。

二月已巳(325日),上渡江。

戊寅(43日),上幸焦山。

庚辰(5日),上幸苏州府。到穹窿上贞观叠乙酉韵题诗,过拈花寺未入寄题。

             到圣恩寺三叠“松风水月”韵题诗。作香雪海歌,四叠韵。

三月辛巳(46日),上幸海宁州观潮。

壬午(7日),上幸尖山。

癸未(8日),上幸杭州府。

丙午(51日),上诣明太祖陵奠酒。

夏四月已酉朔(4日)上渡江。

丁巳(12日),上至武家墩,阅高家堰堤工,渡河。

 

乾隆七十三岁第六次下江南:

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

春正月丁未(211日),上南巡。

二月壬戌(26日),上幸泰安府,诣岱庙行礼。

丙寅月丁卯(32日),上谒少昊陵。至曲阜谒先师庙。

戊辰(3日),释奠先师,诣孔林酹酒。祭元圣周公庙。

三月丙戍初一朔(21日),祭江神。上渡江,幸金山。

丁亥初二(22日)上幸焦山。

辛卯初六(26日),上幸苏州府。

                  到穹窿上贞观再叠前韵题诗,寄题拈花寺诗。

                  到圣恩寺四叠“松风水月”额韵题诗。五叠韵香雪海歌。

乙未(30日),上诣文庙行礼。

己亥(4月3日),上幸海宁州祭海神。

庚子清明(4日),上幸尖山观潮。阅视塘工。

辛丑(5日),上幸杭州府。

癸卯(7日),上诣圣因寺祭圣祖神御。

戊申(12日),上阅福建水师。

庚戍(14日),上自杭州回銮。

甲寅(18日),上驻跸苏州府。

闰三月初八癸亥(427日),上幸江宁府。

          乙丑(29日),祭明太祖陵。

          丙寅(30日),上阅江宁府驻防兵。

          己巳(53日),上渡江。

          丁丑(11日),上祭河神,渡河。

    夏四月辛卯(525日),上祭禹庙。

          戊申(611日),上还京师。

 

参考:

1、赵尔巽《清史稿卷十·本纪》

2、乾隆三十五年官科本《南巡盛典》

3、《光福志》

4、《中国古代万年历》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