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份证买卖“地下江湖”探秘

  2012-07-15

爆料

买真证或用于金融诈骗

中年妇女随后谈起自己的“生意经”,她称:“每个星期大约可销售数十张身份证,月售上百张,如果遇到大买家销售量则更大。”记者细数龙口西路卖身份证的中年妇女共有5位,照此计算,每月由该处流出的身份证多达四五百张。一边是有人丢失身份证并遭遇离奇案件;另一边则是身份证公开在市场上随意买卖。这令人不禁要问:众多身份证到底流到了哪里?

“真证和假证的用途不一样,它们的流向也不一样。”中年妇女称:“一般而言,真证的‘威力’(指危害性)更大,而假证的用途则更广。”至于何谓“真证的威力更大”,中年妇女笑而不答。

随后,记者辗转找到从事该行当数年的“马尾”(绰号),在得到不透露其真实姓名的保证后,“马尾”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购买他人真身份证的人,据我所知,十有八九从事非法勾当。”马尾称:“尤其近几年金融诈骗比较猖獗,诈骗者用他人身份证开立银行账户,以方便骗取对方转账,自己却能不在银行留下把柄。”他称,任何想做非法勾当又担心留下个人真实信息的人,都会选择购买和使用他人身份证。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公安机关去年共查获持假身份证的犯罪嫌疑人1883名。如此一来,因身份证引发的案件便不难让人理解:犯罪分子决心做非法勾当之前,常常预先购买他人身份证,用以掩护自己的真实身份。而随后发生的一切,丢证者却浑然不觉,直至有一天公安找上门。林贝欣案就是最明显例证。

惊心

采集信息机构疏于管理

相对而言,假证虽然不能“过机”,危害性也比不上真证,然而其用途却更广。“假证的用途数不胜数,原因在于很多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担心涉及自己的隐私。”“马尾”称:“例如,网吧上网需要登记,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无所顾忌地发文和交谈,于是用假身份证登记,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随后,记者拿着一张假身份证进入某家网吧,果然毫无阻碍地办理了上网卡。

“此外,在公共场所办理各种优惠卡、会员卡和打折卡等,如果如实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转头有被对方泄露的可能,很多人心里有顾忌。”“马尾”称:“有些男女朋友和情人在宾馆开房,也不愿填写自己的真名和真实身份证号码,可是宾馆又要求出示身份证,在这种情况下,假证也派上用场。”正是由于个人生活日益多元化,有些行为不方便公之于众,出于某种保护隐私的心理,公众产生了对假证件的需求。“很多人喜欢在匿名状态下存在,担心自己的信息泄密,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身份证买卖市场。”

去年3月份,《中国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采集公民身份证信息的机构存在疏于管理的问题。部分人丢失身份证后,缺少及时挂失意识;而捡到身份证者又不知如何处理。与此同时,公众对有关身份证的法律缺少认识,在某些地区存在买卖身份证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