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偏误[天村教师研修导航]

 天雷教育 2012-07-16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偏误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新生事物,很少有可资借鉴的资料,不少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统一的目标,大多开发者只能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共识,因而许多老师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了以下几大偏误,在此提出来,以供大家共同斟酌:
 
1.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教师自编教材
 
不少老师把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仅仅看成是学校、教师自编教材。其结果是许多学校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看作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未能体现出学校的整体追求。教师通常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开发课程,不会过多地从学校的总体发展去思考校本课程的设置。因而教师编写的各门校本课程就像四分五裂的拼图,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无法拼凑出一张完整的课程版图。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集思广益,先编写好实施纲要;然后依据纲要编写教材;接着再依据教材编写较为详细的教学活动方案;最后对开发与实施的过程类资料进行整理,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学校的校本教材资源包,作为今后校本课程继续开发的内容之一。
 
2.校本课程就是学校以前的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活动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与学校以前的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既有交*又有异同。校本课程开发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完成的,但活动不是零乱的、孤立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有主题,有子课题,有方案、有纲要,最终才落实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过去一些学校在开设“兴趣小组活动课”、“活动课”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可以说是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新课程与现行课程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兴趣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有些兴趣小组活动课、活动课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课程的初始形态,通过改造、规范后可直接归入校本课程,使之切合校本课程的理念。
 
3.校本课程是名校强校之事,薄弱校乡村校没有这个能力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并不只是名校强校的事,薄弱校乡村校只要能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结合本校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样能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因为地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差异恰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空间所在。什么样的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的就是百花齐放。如象山小学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以“小高甲”为课题的校本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可资借鉴的例子。如果我们能用新的课程资源观重新审视学校,就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当然,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师资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搞好整合。也就是说,这三级课程,不能顾此失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同学科课程相比,教师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组织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纲要设计,实施课程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