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欣赏

 ぁ鎏年ぬ似水も 2012-07-16
 

  

 

 

 

 

图片

 

 

 

  

  关于中国画的欣赏,曾经有这样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一位喜欢中国画的意大利商人,希望购买一张某著名山水画家的桂林山水写意画。经他中国朋友的介绍,这天他们两人如约来到画家的家中。画家将他上午花了近四个小时精心画好的一幅四尺桂林山水展现给他们看。那位意大利商人不禁为眼前的茂林修竹、碧水青山、船篷倒影的瑰丽景色所倾倒,在啧啧赞叹的同时,顺便向画家提了几个问题。当他得知眼前这张笔墨酣畅淋漓的山水画只是画家近四个小时的产品时,他舍不得花两万美金买走这张山水画了。从他商人的眼光看,不到四个小时便赚1万美金,实在是太昂贵了。可是画家也不让步。对一位拥资千万的商人开这个价,完全是看朋友的面子,因为他的一张四尺画刚刚在一次拍卖会上以16万元港币成交。结果是不欢而散。

 

  这位意大利商人太不懂中国画了。如果他知道齐白石只用了十几分钟画成的一小幅虾趣图,居然拍卖了60万元人民币时,他恐怕更觉得是天方夜谭了!

 

  当然,一般来说,不能用拍卖的价位去衡量中国画的市场行情,因为拍卖的价位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气氛下形成的,而且参与拍卖竞价的人均不是庸常之辈。但是,拍卖行情的涨落,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画市场的兴衰情况。时下中国画的拍卖价位不乏突破千万元以上的行情,正说明中国画市场的前景十分灿烂。

 

  一幅中国画作品价位的高低,绝不可从作画时间的长短上去衡量。要知道,能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一幅构思奇妙、布局得当、笔墨精到、富有韵味的作品来,这位画家就绝非等闲之辈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知道这位画家历练了多少个寒暑春秋才走到这一步的?在他成功之前,他又耗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和笔墨纸张?所谓“废纸三千”是指那些有悟性的画家尚须如此锤炼,而对于一个悟性不高的人,纵使“废纸三万”,到头来也难有作为。

 

  中国画也有制作时间长的,例如工笔画和场面浩大的历史画卷等,最久的亦可达数年之上。但一般的小幅画作是要不了太长时间的,尤其是大写意画,一旦构思成熟之后,画起来是比较快的。笔墨在生宣纸上的挥洒运行,也不允许迟疑不决、慢慢吞吞。画家的迁想妙得以及构图、造型、笔墨、敷彩等能力在创作中属于必然性,而水墨在生宣纸上出人意料的渗化洇晕效果,则属偶然性。因此,只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完美结合,一幅好的大写意作品方能产生。成功的大写意作品除了画家具有深厚的生活、学识、笔墨功底外,往往还有自然天成的意韵在,故而十分难得。

 

  我一直对中国画家以尺幅大小来论价感到纳闷,认为这实在是太不合理了。我曾在中国美术馆看过一位较为著名的画家的画展,尺幅皆为八尺对开的。坦率讲,这些作品看上去全都大而不当,给人的感觉像是四尺对开的放大。按照画面的内容,四尺对开再恰当不过。真正懂画的人,谁愿意掏大价钱去买他那大而不当的八尺对开呢?画面尺幅大小是由画面内容所决定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小的画面自然无法容纳,而笔墨精到的小品内容,一旦放大便空洞无物。钱松岩的山水画尺幅大的不多,可老先生在不大的尺幅中勾画千山万壑,云烟缭绕中却有着宏大的气势。看他的山水画印刷品,你还以为那一定是挺大的尺幅呢!画的好坏不决定于画面尺幅的大小,这应该是一种常识,可为什么画家差不多都以画面尺幅的大小来论价呢?大概有这么两种原因:一是从画面立意、构图、运笔濡墨来讲,大幅的肯定要难一些,耗时也多一些,而小幅的自然容易一些,耗时也少一些,因此以画面尺幅大小论价,似乎也在理。二是以质论价难以决断。艺术这东西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画家自以为好的作品,藏家反倒不一定买帐,于是干脆像其他商品一样,论平方尺出售倒也省事。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对中国画的欣赏或收藏,是不是又多了个心眼儿?

 

  大家一定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中国画的价位高低,与画家的知名度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有画界朋友曾十分认真地说:如果真是吴昌硕或齐白石老先生不慎滴落在宣纸上一个墨点,然后戏题曰《一点墨趣》并加盖了名章,那么肯定会有人出高价买走这个墨点,你信不信?我信,我当然信。别说书画名家了,就是名家书画,譬如那些会几下笔墨丹青的政界、军界、评论界、文学界、演艺界甚至商界响当当的人物们,他们的“墨宝”照样非常值钱,这不免让那些在中国书画上下了大工夫的书画家们甚感不平。其实大可不必。不平只会给自己的心情添堵,没什么好处。要知道,古往今来,画得好的不一定就会有名,没有名,画价自然也就上不去;而那些大名鼎鼎的画家,名不副实的也不乏其人。尤其到了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那些靠着各种媒体和人际关系炒作而成的名家真是层出不穷。有些所谓“名家”的画,甚至让人不敢就读,惟恐污目。但是有一点可以坚信,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会有一大批扎扎实实、不图虚名暴利的画家们,陶醉在自己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之中。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卓有建树而机运不佳的书画家被埋没(虽然画史无名,但作为艺术追求者的人生却是充实丰盈的),而在美术史上留有大名的书画家决不见得个个都是名实相副。要知道,一个时期如果某一种画风、画派的人占据了话语主动权,那么这种画风、画派的画家便容易出人头地。这并不说明别一种画风、画派便不值一提。另外,一个画家如果得到当政者的赏识或书画权威的提携,那么获取名声也就指日可待了。难道当政者和书画权威的眼光就一定准确吗?还有就是,如果你有钱或你得到了有钱人的大力支持,那么你便能够在众多媒体上露脸扬名。目前有太多的媒体在出卖版面。名家的产生有着太多的因素,作为有见识的欣赏者,自然不会对所有名家盲目追捧。

 

  最近我一直比较关注一些美术专业报刊上画家的润例广告,可以说不少画家的润例定制高得让人感到好笑,数千元一平尺的大有人在。也就在此时,有企业界朋友准备为我在外地搞一个画展。说到为作品定价的问题时,我强调要比平时的500元一平尺略高一些便可。谁知我那位朋友一听就连声否定,直说我是个书呆子。这么低的价位你以为作品好出手,恰恰相反,那些愿意出钱买画的人反倒认为画家和作品档次太低而不愿解囊。他说他做主,1000元一平尺,就这么定了!我这才明白了那些画家为什么把自己的润例定的那么高。人的消费心理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不过我在这里坚持认为,一个喜欢中国画并且手里不缺钱的人,在欣赏和收藏中国画时,千万千万要有主见,不要为作品之外的一些因素所迷惑。耗时长的、尺幅大的、有名气的、价位高的,并不决定这幅作品的真正价值。

 

  和所有艺术一样,中国画也存在一个雅和俗的问题,或谓之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问题。所谓阳春白雪,是指那些意境高古深邃、形式新颖奇崛的作品,而下里巴人则指那些通俗易懂的作品。很显然,阳春白雪的作品和者必然盖寡,下里巴人的作品则必然为大多数的人所接受和喜欢。

 

  其实以非雅即俗来衡量艺术作品是不尽情理的,应该还有一种雅俗共赏。我以为,那些具有相当学术品位和技术含量,同时又能愉悦大众的作品便可谓雅俗共赏的作品。应该说,宋、元时代留下来的画作,基本上都属于雅俗共赏的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见人爱,却丝毫无损它的国宝价值。还有任伯年、傅抱石、潘天寿、张大千、王雪涛等等,他们的作品便是雅俗共赏的作品。雅俗共赏的作品,必将是历久而弥新的作品,不会像一些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人为炒作的作品那样短时便成过眼烟云。

 

  要想截然将雅、俗、雅俗共赏辨明分开有相当大的难度。真正的雅品是难能可贵的。所谓难能可贵,是因为这样的作品定然为数不多。如五代的石恪,南宋的梁楷,他们开一代大写意画风,作品不仅形式新颖奇崛,而且意境高古深邃。还有当代画家李世南,他那些画鬼的作品,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而那些故作惊人之举、装神弄鬼、让人横竖也看不懂的作品,虽然同样和者盖寡却不能称其为雅,究其实质,倒是因其糊弄观众以博取盛名而俗的有些可怜;相反,一些看上去俗的不能再俗的作品,却越看越有味儿,因此常常被评为大俗大雅的上品。的确如此,能以大俗的表现手法折射出大雅的内蕴,一般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概括来讲,对中国画的欣赏只需把握两点即可。一是笔墨。笔墨是一种形式语言。画家的面目多是靠笔墨勾画出的。一个画家的传统功底、个性特点、艺术修养如何,笔墨就是一面镜子。一幅画作的优劣高下,形式美感占到了一半,而形式美感靠的是笔墨。二是意境。意境是内容的核心。画家的学识修养、生活阅历、思想感情、审美水平,从画的意境中可以清晰窥见。如果是一幅笔墨新颖精到、意境优美深邃的画作,那么肯定就是一幅难得的佳作。反之,如果笔墨软弱、腌臢、张狂无度、陈旧老套,意境浅薄、粗俗、不堪入目、一无新意,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值一提。

 

  对中国画的欣赏品评有时会形成极大的反差。在同样一幅作品面前,会出现肯定者捧到天上,否定者贬到地下的激烈争论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欣赏者的角度不同、品味不同、观念不同、学养不同、阅历不同甚至社会地位不同等多种因素而决定的。只要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那么这种争论就是一种好现象。争论可以辨明优劣,澄清是非,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鉴赏水平。如此来看,作为欣赏者应该具有自己独有的欣赏口味和标准,不要跟在媒体和他人身后人云亦云瞎起哄。而要想做到这一点,自然要阅读大量的画作和画论,培养自己在文学、摄影、戏剧、音乐等多方面的艺术情趣,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多和有一定品位的书画家、评论家们接触,久之,成为一个有独到见地的中国画欣赏者便不是什么难事。

 

        

      文字摘自<美术报>

 

 

 

 

 图片

梁楷作品

 

图片

梁楷作品


 

图片

任伯年作品

 

  图片

任伯年作品


图片

任伯年作品

 

图片

齐白石作品

 

图片

齐白石作品

 

 图片

齐白石作品

 

图片

张大千作品

 

图片

张大千作品

 

图片

潘天寿作品

 

 图片

潘天寿作品

 

图片

傅抱石作品

 

图片

傅抱石作品

 

图片

王雪涛作品

 

图片

王雪涛作品

 

图片

王雪涛作品

   

图片

 钱松岩作品

 

图片

 钱松岩作品

 

图片

 李世南作品 


 

图片

 李世南作品

 

 图片 

 李世南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