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金融是与非
梁捷
学界对“微观金融”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然与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结构、制度文化都密切联系在一起,极端复 杂。麻省理工学院著名学者贝纳基对此结论概括为一句话:“穷人并非天然都是企业家。”
1983年,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创办了一个乡村银行,名为“格莱珉”(Grameen Bank)。在孟加拉语中,“格莱珉”就是乡村的意思。2006年,尤努斯因为创办格莱珉银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奖理由是,尤努斯的行为“从社会底层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努斯将其自身经历写成一本《穷人的银行家》,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国文字,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读过该书的人都不会忘记尤努斯描述最初遭遇小额贷款的情形。孟加拉国1971年从印度独立,1974年又遭遇了大饥荒,人民的生活水平陷入极度窘迫的境地。1976年,尤努斯在乔布拉村做调研,访问了一个名叫苏菲亚的年轻农妇。她有三个孩子要抚养,每天从高利贷者手中获得5塔卡(相当于22美分)的贷款用于购买竹子,编织好竹凳交给高利贷者还贷,每天获得50波沙(约2美分)的收入。苏菲亚就靠着每天微薄的2美分的收入,维持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尤努斯又访问了村子里其他一些村民,都与苏菲亚的情况类似。他们每天都必须借高利贷,然后偿还,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生存线水平。其实只要再多借给苏菲亚一点点钱,让她在保障生存之余还能多编织几个竹凳换钱,就有可能使她逐步从贫困陷阱中走出。尤努斯让每个村民写下他们所需的资金,42个人,总共只需27美元。
尤努斯当即掏出27美元借给这些穷人。他随后去询问一些当地银行家,试图说服他们为穷人提供无需抵押的贷款。银行家们断然拒绝,认为穷人的信用根本不可靠。可事实上,乔布拉村的村民们很快都把贷款还给了尤努斯,并且利用这些数额非常小的贷款走出了贫困陷阱。尤努斯不禁感叹:“所有穷人都是企业家”,而他就决心做一个“穷人的银行家”。
在此基础上,尤努斯创办了格莱珉银行并取得成功。在过去20年里,全世界已有无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在试图复制格莱珉的传奇,有些成功,有些失败。现在学界将这种做法称为“微观金融”(microfi nance),又称“小额贷款”,短期内已经涌现出成百上千篇论文来讨论它的深层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发现“微观金融”也许并没有那么成功,格莱珉的经验也大有可商榷之处。尤努斯确实指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不见得真正解决了其中的问题。
经济学家图克(J.A.Tucker)在深入研究格莱珉银行后,指出了其中的许多问题。第一,它接受政府补助,包括联合国和美国基金会的补助;第二,它夸大了偿还比例;第三,资产负债表的披露隐藏了贷款中的问题;第四,它不像其他银行一样接受外部监督;第五,银行资产中有6%为政府所有;第六,借款人很多无法有效出售自己的商品;第七,利率不得变动;第八,许多成功故事为虚构;第九,它接受很多与政治有关的NGO的投资;第十,存在寻租现象。很多并非穷人的投机者利用格莱珉银行获取低息贷款。
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去年,尤努斯不得不从格莱珉银行辞职。但经济学家关心的不仅是格莱珉银行,还关注整个微观金融的发展模式。所以,在大量实践案例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总结了发展微观金融时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
先看借贷的一方。即使在乔布拉村的案例中,借款人从微观金融机构获得小额贷款,也必须从事生产-交易,才可能获取利润,偿还贷款。整个逻辑链条中有一个前提条件:市场有效。可惜的是,发展中国家常常不具备这个条件,即市场会失灵。不管政府管制还是企业垄断,还有法制不健全或者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一旦市场失灵,借款人就无法有效获得利润,也就无法偿还小额贷款。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仅缺乏微观金融制度,也可能同时缺乏其他支持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这些因素会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第二个问题是劳动分工。尤努斯特别强调女性劳动者在微观金融中的巨大作用,他的理念在妇女群体中也特别受欢迎。但是很多人会质疑,在苏菲亚那个例子中,她的丈夫去哪里了?她的丈夫在微观金融中会做些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男性与女性的家庭地位不平等,从事的职业也不相同,对金钱的态度和使用方法也不同。设想一下,对一个男耕女织的家庭而言,男性从事的农业几乎不需要贷款,女性从事的小型手工业才需要。整个家庭是否应该全面转向手工业,这又是一个大可争议的问题。
再下一个问题是潜在的制度文化问题,这在落后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起到巨大作用,却又容易为理论经济学家所忽略。前文所述家庭性别分工即是一例。又比如,在主流伊斯兰文化中,不允许微观金融机构收取高额利息。那么在伊斯兰社会中,落后地区能否借鉴微观金融的实践经验?已有大批经济学家在印度尼西亚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微观金融是否成功与当地的社会组织结构密切相关。这使得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了。
再反过来看贷款的一方,同样存在许多问题。尤努斯主张的微观金融机构应该独立于政府,但在实践中会存在很多困难。政府干预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也可以开办类似的微观金融机构参与竞争。更重要的是,如果微观金融机构完全独立,它的信誉和透明程度将成为一个很大挑战。即便我们相信尤努斯个人的品格,也不可能相信一个机构所有工作人员的品格。微观金融机构必须接受某种方式的监督,而这也是主流金融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除此之外,微观金融机构还必须应对“金融危机”。一般而言,微观金融机构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要小于主流金融机构。因为它的资本较小,杠杆较低,资产大多应用于实际产品的生产和投资,而非投资其他金融衍生品。但是金融危机真正袭来,商品市场也会受到巨大冲击,乡村的手工业和初级工业必然受牵连。到时候,微观金融机构也难以幸免。主流金融机构有政府支持,有多种手段可能摆脱冲击,而微观金融机构可选择的策略可就少得多。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微观金融”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然与各个地区不同的经济结构、制度文化都密切联系在一起,极端复杂。麻省理工学院著名学者贝纳基(Abhiji t Banerj ee)对此结论概括为一句话:“穷人并非天然都是企业家。”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