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必须在全面防控的同时,加强重点防控,切实规范权力运行。
抓住重点对象,规范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任,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担负的重大责任,人民赋予了他们人事权、审批权、监管权等权力。如果对拥有重大权力的领导干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将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就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制衡机制,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要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监控,在监控方法和途径上求突破,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责;合理配置权力,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完善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和法律体系,特别是明确“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干部人事、财务、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规范自由裁量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防止权力滥用。
抓住重点领域,搞好关键岗位的风险防控。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领域施工周期长、涉及环节多、资金流量大,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潜伏着腐败的诱因,一旦防控缺失,就很容易成为滋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领域关系大众的生活起居,与民生息息相关,一旦出现腐败现象,将直接损害人民利益,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就要牢牢抓住以上重点领域,针对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投资、重大民生工程,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运用项目化管理方式,认真查找部门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关节点、内部管理薄弱点以及风险易发点,不断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公务人员的拒腐防变意识;注重制度建设,打造规范有序的重大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不得随意简化程序、规避监督;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重点建设工程的全程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扩大重点领域腐败问题的警戒效应。
抓住重点环节,构建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权有大小之分,但不论大小皆有廉政风险。不仅要抓好重要权力的廉政风险防控,也要抓好其他权力的廉政风险防控,通过狠抓重点环节,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廉政风险最大的环节进行有效防控,实现事前有防、事中有控、事后有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要全面梳理权力事项,列出“权力清单”,编制“内部岗责手册”,使全体人员准确掌握权力事项、岗位职责等情况;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优化运行程序,固化权力行使过程,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做到可视可控;从权力运行廉政风险入手,确认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查找出关键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并健全相应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