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抗日烈士

 昭忠祠 2012-07-17
李 湖 景星街基村远近闻名的大财主,有耕地千垧以上 因为支援抗联1942年农历十一月初被捕,在白城子监狱被折磨死了。
 
李福生 抗日群众 。1939年秋,他为抗联部队准备了粮食,独自进山找部队 。回家途中,李被日军发现,抓去拷打、逼问抗联情况 。敌将其老伴抓来,一同绑在木椿上,放出狼狗将二老活活咬死 。两位老人咬紧牙关只字不吐
 
王治洲 警尉补 曾任县城北门警务所长 为人忠厚、正直,对日寇残酷迫害中国人不满。工作不积极,在其管辖的警区内对过往行人、车辆等检查的不认真,当地百姓称他为“王老好”,在这次事件中为许世忠的遭遇鸣不平,说了几句公道话,日寇便以“消极怠工,包庇坏人,对帝国不忠”的罪名被撤职查办,关在景星县监狱,受尽折磨,奄奄一息,保外就医死在家中。

马德山,男,朝鲜族,原名金乘浩,中共党员。1911年12月出生在上海市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1927年由于生活所迫,随父母迁居萝北县梧桐河村,1929年就读于崔石泉创办的松东模范学校。在学校里,他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革命活动,在斗争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193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马德山又参加了中共汤原县委举办的军事训练班,这为他后来参加抗日游击队打下了良好基础。“九.一八”事变后,马德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过汤原县委交通员,经常不辞辛苦地来往于鹤立、通河之间。他担任过汤原游击队司务长,为保障部队供给,常年累月,带领马队给密营送粮草物资。他担任过抗联六军四团连指导员、团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马德山受命担任抗联六军一师师长,从此,他率领部队经常活动在富锦、宝清、依兰、绥滨、萝北一带,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无数次战斗。1937年3月,马德山在桦川火龙岗机智勇敢地打退敌人多次冲锋,率领部队巧妙突破敌人包围。同年4月下旬,马德山率领部队,采取敌进我退、敌疲我打的战术,粉碎了敌人妄图消灭抗联的阴谋。同年下半年,马德山率领部队缴了汉奸郭成自卫团和地主高大麻子自卫团的武装与地方党组织争取伪38团118名伪军官兵起义,沉重打击了蒙古骑兵的嚣张气焰,清缴了兴隆镇、七星泡等地伪自卫团和警察署。1938年春,马德山率师北渡松花江,转战绥滨、萝北一带,在高家窝棚阻击战中不幸被流弹穿透胸部,英勇牺牲,年仅27岁。

徐光海

    徐光海,男,又名徐炳仁,朝鲜族人,1907年生于朝鲜庆向南道,1910年日本侵略军吞并朝鲜后,随父流亡中国东北。1927年受雇于萝北梧桐河附近的福丰稻田公司,在梧桐河东屯定居。不久,受中共地下党员革命活动影响,参加了减租减息斗争。后来,又进梧桐河村的松东模范学校学习革命知识,1930年在梧桐河村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积极参加梧桐河党支部组织的化装宣传队,深入到萝北、鹤岗及汤原等地宣传抗日救国道理。1933年,又被党组织派往活动在萝北一带的抗日义勇军“阎王”队做教育转化工作。在“阎王”队里,他以不谋私利的品德,赢得了队员的赞许,又以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队员爱民、反满、抗日。在他的努力工作下,这支部队终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被改编为抗联六军的序列。1935年以后,徐光海在汤原游击队里与戴鸿宾、裴敬天等人经常活动在桦川、集贤、富锦一带,狠狠打击日军和汉奸恶霸地主。一次,他和裴敬天等人化装成日本军队指挥官和翻译,没费一枪一弹,缴获了集贤县恶霸地主的护院枪支,壮大了革命武装。1936年11月,徐光海被任命为抗联六军一师政治部主任。此后,他一直与一师师长马德山并肩战斗。1938年12月,徐光海与裴成春带领后方医院转移时,在宝清张家窑与日伪军遭遇,在激战中,徐光海壮烈牺牲。后来,李兆麟在给中共满洲省委的信中这样评价徐光海:他是六军政治工作中一个比较稳重,有相当优点的干部。

李凤林

    李凤林,男,原名李增智,中共党员,1910年出生,辽宁省海城县人。1928年秋,因生活所迫举家来到萝北县鸭蛋河(今萝北县凤翔镇)附近的七马架定居。不久,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李凤林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冬,党组织任命李凤林为中共鸭蛋河区委书记。李凤林任职后,经常深入农村,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组织抗日救国会,不断吸收抗日斗争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在他的努力下,到1933年秋,中共鸭蛋河区委就建立了四个党支部,发展30余名党员。
    为了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对活动在绥、萝两县的抗日义勇军进行艰苦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义勇军很快就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成为鹤岗地区不可忽视的抗日武装力量。李凤林曾带领游击队攻打过竹帘镇,拔掉过盘踞在汤旺河沟里的森林警察据点,战斗中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936年初,党组织调他到抗联六军工作。在抗联部队,他先后担任六军四团二连连长、六军保安团团长等职务。1937年3月,李凤林所在部队在桦川县的葡萄沟与日军遭遇,战斗中李凤林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金成刚

    金成刚,女,1899年生人,原籍朝鲜介川郡。1921年冬全家逃难于中国东北。1927年受雇于福丰稻田公司,定居于萝北县梧桐河村。共产党员崔石泉在梧桐河开展革命活动时,就住在金成刚家,因此,她家就成为当时革命活动地点。受崔石泉等人的影响和革命熏陶,1929年金成刚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萝北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她先后担任了梧桐河村的妇救会会长,汤原县鹤立区妇女主任及中共汤原县委委员。满洲省委领导人冯仲云就经常住在她家。一次,冯仲云在她家正准备开会,便衣特务突然闯进村子,到处搜捕中共党员和抗日工作者。金成刚急中生智,立即将冯仲云随身物品和近视眼镜藏了起来,让冯仲云装成聋哑人,假充自己的二哥,从朝鲜来此探亲,终于使冯仲云脱险,金成刚和李春满、裴治云等人成功地组织过农民的抗租斗争,汤原游击队成立后,她不仅把自己惟一的女儿李在德送到游击队,而且亲自带领妇女为游击队做棉衣、手套、鞋袜,为游击队送粮送菜。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培养和锻炼了金成刚的坚强性格。1933年,与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书记裴治云等十一同志一起被捕入狱,她在狱中经受住竹签子刺指甲的酷刑,表现的十分英勇顽强,坚贞不屈,1933年10月15日,在鹤立镇壮烈牺牲。

裴成春

    裴成春、裴锡哲、裴锡九、裴敬天是一奶同胞,姐弟四人,都是萝北县早期的共产党员,都是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而牺牲的烈士。姐弟四人原籍朝鲜清道郡,1910年随父母移居中国东北,1927年定居萝北梧桐河村,受雇于福丰稻田公司。大姐裴成春(1902-1938),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汤原无风浪区妇女救国会会长,同年秋调入汤原游击队,后来在抗联六军密营做后勤方面的领导工作。她白手起家创办了帽儿山被服厂。1937年,北满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在被服厂召开,她领导全厂承担了会议服务工作,保证了会议顺利进行。1938年,裴成春调任抗联六军一师后勤处做领导工作。同年12月,与徐光海率领后方医院转移时,壮烈牺牲,时年36岁。

裴锡哲

    裴锡哲(1904-1933),汤原游击队创始人之一。1933年4月,第二次组建汤原游击队时,任政治指导员。不久,被混入游击队内部的惯匪“老来好”在汤原北孙家嘴子炭窑内杀害。

裴锡九

    裴锡九(1906-1932),1931年入党,曾在鹤岗煤矿做工会工作。在工人中组织了抗日救国会,开展了多种形式抗日救国斗争。在一次矿难中,由于日本人不积极施救,而不幸遇难。

裴敬天

    裴敬天(1908-1937)1928年就读于崔石泉创办的萝北梧桐河松东模范学校,并在学校作共青团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主要活动在梧桐河、鸭蛋河等地。1933年参加汤原游击队,他作战勇敢机智、屡建战功。1935年8月,他化装成翻译官与戴鸿宾、徐光海等人成功地收缴了大地主何梦林40多支步枪,并在安邦河区建立了游击队。1936年1月,裴敬天被任命为抗联六军二团政治部主任。1937年4月,他率领二团和抗联三军留守处约300人组成依东先遣队,开辟依兰东部抗日游击区。同年4月19日部队开赴依兰西湖景与敌人遭遇,在突围时壮烈牺牲。

裴治云

    裴治云,男,朝鲜族。人称老裴头,中共党员。1893年生,朝鲜族尚道义成郡人。1920年流亡中国东北,1927年定居萝北梧桐河村。1929年就读于梧桐河村的松东模范学校,并参加了减租减息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裴治云担任了梧桐河村农民协会会长,并领导了地下党组织的宣传队,在抗日斗争中他表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1932年4月,上级党组织任命他为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书记。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他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积极创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汤原游击队。由于缺乏经验,游击队经历了第一、第二次建队的失败,但在失败面前他表现了共产党员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总结经验,重整旗鼓。他派中共党员分别到各山林队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争取其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在裴治云的领导下,到1933年秋,全县地下党组织就拥有208名中共党员,共建立8个区委、25个党支部,发展抗日救国会会员1400余人,汤原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日情绪十分高涨。同年中秋节,由于叛徒告密,裴治云和县委其他11名党员干部不幸被捕。关押期间,裴治云等人在敌人严刑拷打下,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慨。十几天后,敌人将裴治云等几位革命者秘密活埋在鹤立镇宪兵队后院,裴治云牺牲时年仅40岁。

陈芳钧

    陈芳钧,原名陈芳安,字子庚,1906年12月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正黄旗五屯。1915年至1921年在双城读私塾,1922年至1924年在家种地。1925年至1932年在李杜部队当兵,后到梧桐河金矿当矿警。1934年夏搞地下工作。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又回到梧桐河金矿。1937年6月组织和领导了梧桐河金矿矿警起义,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四师二十九团,陈芳钧任团长兼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任六军一师一团政治部主任。1939年2月23日在汤原县带岭附近小白山(佛爷砬子)与日寇激战,不幸壮烈牺牲。

冯治纲

    冯治纲,1908年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北山里红崴子。1909年全家迁到汤原县太平川耿贵屯。1936年1月30日,冯治纲被任命为三团团长。1936年6月被提升为军参谋长。7月冯治纲率领六军五团到达萝北境内,没费一枪一弹,全部解除了凤翔镇伪军迫击炮排的武装,从此五团有了迫击炮。此后五团在萝北、绥滨等地战斗中用迫击炮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使汤、萝、绥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推动了地方党和群众抗日组织的建立。在斗争中冯治纲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2月,冯治纲仍任参谋长,1938年6月李兆麟率六军教导队,由巴兰河谷北满省委驻地出发去萝北县老等山集结,冯治纲为军事负责人,陈雷为政治负责人。1939年2月4日,在军队转移至任家窝堡,与日军、伪兴安军再次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冯治纲英勇牺牲。

邱金海

    邱金海,报字“助国”。1937年4月收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五师,邱金海任师参谋长。1938年10月东北抗联第六军五师尚有二百余人,未能冲破敌人“讨伐”进行西征,五师领导自行决定去苏联。以后情况不明。

吴玉光

    吴玉光,朝鲜族,中共党员,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义城郡安平里。1917年全家迁居到吉林省桦甸县大荣沟,读过四年书。1927年搬到哈尔滨、阿城等地读书,毕业后在珠河县三屯当小学教员。1930年冬全家又搬到萝北县种地。1933年末参加汤原反日游击队当班长。1936年初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任四团政治部主任,9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四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7月负伤,同年底在饶河县小佳河战斗中光荣牺牲。

崔玉佩

    崔玉佩:兴东人。一名爱国抗日的日伪时期的村长,因为抗联筹集粮食、衣物,为抗联提供情报而被日寇杀害。

聂中武

    聂中武(1913-?)达斡尔族,太平沟人。性格倔强,枪法熟练,“9.18”事变后,家人相继去世,聂中武形孤影单,生活艰苦,遂以马驮运货物为生。1940年,聂因驮运挣得几许黄金。却遭伪警察陷害,诬以“贩金走私”而被捕入狱。聂以大智大勇劫枪越狱,并准确地打死前来追捕的日伪警察各一名。后浪迹山林,不断袭击日伪警察。敌人深以为患,悬赏捉拿,终未得逞。聂后来越境去苏联寻找抗联,却不知所终。
高俊峰
著名的抗日英雄,肇源县薄荷台乡哈拉海村南岗屯人,1938年他组织了20多人以习武为掩护抗日,两年后编入了抗联军队的老五团,高俊峰被组织派回家乡做党的地下工作,经常与十二支队长徐泽民保持单线联系,为抗联部队侦察敌情、筹集军粮、军装、武器弹药、组织建立秘密抗日救国会。1940年夏,十二支队来到肇源,他与儿子带着十几名救国会员参加了抗联部队,他被任命为三十六大队第二中队长,儿子高玉林任通讯员。高俊峰作战机智勇敢立下许多赫赫战功,是名优秀的指挥员。1941年十二支队奉命在返回小兴安岭途中,在肇东境内被鬼子包围,激战中支队宣传部主任张瑞麟战马中弹倒地,在这危急时刻,他毅然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他,自己则留下来打掩护,一人击毁一辆军车,毙伤敌人数名,多处负伤仍顽强抵抗,最终被敌人的机枪扫中壮烈牺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