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青州市博物馆 龙兴寺遗址佛像 三

 书楼寻踪馆 2012-07-17

 


 

山东青州市博物馆 龙兴寺遗址佛像 三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北齐 贴金彩绘 佛立像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北齐-隋 贴金彩绘 菩萨立像 通高165厘米
菩萨头戴透雕花蔓冠,面相清秀,双目低垂,表情庄重,头发垂至双肩,上着对襟衣,佩项圈披帛托住璎珞自双肩垂在腹下交叉上卷。一条提于左手。一条转至身后。下身贴体长裙,裙侧垂璎珞。身前的裙带上饰九方浮雕图案。菩萨装饰华丽,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北齐 贴金彩绘 思惟菩萨像 通高90厘米
头戴宝冠,宝缯垂肩,面相圆润,清秀,微含笑意。袒上身,颈佩项圈,下着红色长裙,半跏趺坐于束腰藤座上。座下雕一飞龙,口衔莲花托起菩萨一脚。这是一具很具美感的菩萨像,是馆藏中我最喜欢的一尊,但遗憾的是由于是团队行动,考虑别人的感受,无法像自己单独参观可以拍细部。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3000北齐 彩绘 佛立像

113厘米,石灰石质。该佛像从头身比例上看头部明显偏大,头顶为低平肉髻,表面饰螺纹;面相长圆丰满,双目下视,为龙兴寺北齐国佛像的一般特点,手施无畏、与愿印、身披低开领的通肩式大衣,内有僧祗支,表面不刻衣纹,极浅地同田相袈裟。大衣质地显得轻薄,衬出了宽肩、细腰、宽胯身段特点,但并没有健美的感觉,这尊像具有十分典型的北齐佛像风格。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3428北齐 贴金彩绘 佛立像

造像眉目清秀,面露微笑,手施无畏与愿印,身着通肩田相袈裟,跣足而立,造像上彩绘保存完好,鲜艳如新。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3004北齐 贴金彩绘 佛立像 贴金彩绘 石灰石质 128厘米

这是一尊身穿通肩式大衣的立佛像,身体表面不刻任何衣纹,紧贴身体的大衣衬托出佛像的宽肩、细腰、宽胯,胸腹部略鼓起,展示着优美而矫健的体态。特别是他的右腿微屈,以左腿支撑身体重心的作法,更显得与众不同。这种佛像样式也没有被北齐普遍接受,所以就显得异常珍贵。这尊残像我也比较喜欢,感觉很有人体美。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3003北齐 贴金彩绘 佛立像 石灰石质 116厘米

这尊佛像姿态娴雅,闭目沉思,神态慈祥,微含笑意,给观者带来一种亲切之感,他的头微向左偏,身体的重心放在左腿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整体上给人以动感。在形制上则是深受印度笈多艺术的影响,头顶的肉髻低平,螺纹大而偏平,面相丰满,双腿胖圆,颈部粗短,但身却相对矮小,不着力表现身段优美;胸腹平坦,何如与胯的区分也不十分明显。身穿质地轻薄的袒裸右肩式大衣,表面不刻任何衣纹,双足下踏圆形仰莲台。虽然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但因印度风格过多,所以这种样式并没有在当时的北齐国流行,这也许正是它的珍贵之处了。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北齐 贴金彩绘 菩萨立像 石灰石质 高77厘米
此菩萨造型很是修长,比例已有夸张。细巧的华绳璎珞在腹前相交绕,却无常见的环璧。下裙则刻出密密的褶纹,显了丝帛的质感,而且增加了菩萨站立的线型。胸前显得平板,佩悬着细巧的项饰。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3012北齐 贴金彩绘 菩萨立像 石灰石质 113厘米

此件菩萨残躯身前装饰有华绳带。其胸前佩有项圈,垂有吊珠与忍冬等纹饰,内衣僧祇支斜披,腰间束带系垂而下,长长的华绳璎珞从两肩垂挂,至腹腿前交叉穿环而过,又沿腿部转至身后。坤带中亦结有花结。菩萨雕像多有从腰间挞伐下的坤带,雕出图案或饰花结。花结虽多却又绝不重复,细节方面做出种种变化,以求得更完美的装饰效果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3011北魏-东魏 贴金彩绘 菩萨像 石灰石质 82厘米

这件菩萨像造型上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圆形项光与贴近身体之身光的结合,综汇成像后的光饰,而不是常见的舟形背光之饰。菩萨面容特征突出,笑容鲜明。细长的眉眼舒展,亮丽,沉思而喜悦自如的神情浮现。头顶戴冠饰,圆项光的莲瓣纹凸显,衬托菩萨头部,肩部的圆饼状饰也很突出。天衣覆肩又向下悬挂,交叉展拓在腿膝前,下裙至脚的纹褶细密,而且向外侈,呈鱼尾状。胸口处的项圈与裙腰的束带均以很薄的手法雕出。总之,此菩萨装的衣饰呈现出早期较朴素的特色,雕饰的刻工也很精致,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3010北魏-东魏 贴金彩绘 菩萨像 石灰石质 85厘米

这件菩萨像雕饰已脱离早期朴素之饰,开始悬饰华绳璎珞等等。菩萨天衣仍覆肩后下悬至膝前交叉回转。华绳璎珞亦从肩悬下至腹下相交于宝珠环。项圈下的宝珠忍冬。内衣斜披,裙腰束带又垂至腿下成细密繁复的折褶。此像的雕饰细节已丰但不若北齐造像处理得成熟有致,其由体型衣饰装饰向体型写实装饰繁丽过渡的特征比较明显。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 东方神韵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之三 - zy7312 - zy7312
金漆木雕抱膝罗汉 明(这件不是龙兴寺出土的佛教造像,这是随拍的一件博物馆馆藏物)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 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规律地埋藏有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其中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仅高20厘米。造像雕刻技巧高超,包括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等多种技法。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代表了自北魏至宋元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及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近年来,经过我馆业务人员日复一日地整理、拼接、粘对,这些曾惨遭破坏的艺术珍品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的佛像精品先后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士、英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精品展或大型专题展。当人们看到那些面带微笑的佛像、衣着雍容华贵的菩萨、呼之欲出的飞天、生动活泼的护法和多姿多彩的荷莲时,无不被其深深折服。
  2001年秋天的德国柏林,亚太文化艺术节,来自中国的“青州佛教造像艺术展”,第一次在海外展出,33件展品以异常夺目的光彩征服了世人。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来自中国山东潍坊的一个小城——青州。
发现
  1996年10月,青州一所学校正在修建操场的施工工地上,轰鸣的推土机成了一个巨大惊喜的发现者:工人们走到车前扒开浮土,青州佛像窖藏随着这次偶然的发现被开启了!窖藏东西长8.6米,南北宽6.7米,抢救性的青州佛像考古挖掘工作迅速展开,考古人员采用局部发掘的方式,整整工作了七天七夜,覆盖着泥土的佛像逐渐显露出本来面貌。
  谜团从考古发掘的开始便不期而至:这里为什么会集中埋藏着佛像呢?在窖藏坑被发现之前,当地人知道这里曾存在着一个古老的寺庙,县史书上记载叫龙兴寺。龙兴寺在公元500年前后就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寺院,此后香火繁盛长达800多年。但公元1300年前后,龙兴寺却奇怪地消失了。
  在进行完修复和拼对之后,佛像的总数达到400余尊。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一个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深度不到3米的窖藏坑内,为什么会埋藏着数量如此之多的佛像呢?
  考古学家从题材和雕刻技法上判定,这批佛教造像绝大多数完成于公元五到六世纪,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南北朝时期。
历史探究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曾经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今天的青州,许多留存的遗迹仍在默默讲述着这座古城往昔的辉煌,青州佛像的出土又将开启哪些来自遥远历史的秘密呢?
  自佛教从遥远的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开始了制造佛像的历史。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制作先后受到中亚和印度的影响。青州佛教造像中年代最早的是北魏晚期的作品,数量不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带有背屏的造像,佛像大多身材单薄、肩部低垂,是典型的中国汉人的体态。佛像面部的颧骨微微突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形象,这样的造像风格被称为秀骨清像。不仅如此,从印度远道而来的佛只是到了中国后才穿起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的长衫。佛像上的汉化风格是当时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普遍汉化倾向的一个缩影。
  战乱与分裂没有阻断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交流,控制北方政权的草原民族开始向南方王朝的汉族文化学习,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在北魏孝文帝时期最为活跃。青州自古就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历史上一度从属南朝,南北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汇,在佛教造像上自然响应并且主导了造像的汉化风格。接近汉人的体态和中国传统样式的长衫,这种潇洒清秀的风格一直延续到公元六世纪上半叶的东魏时期。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公元六世纪中期以后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时,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秀骨清像的造像特征完全被新的造像风格所取代。背屏式的浮雕造像几乎消失,而单体的圆雕造像,面部大多丰满圆润,和北魏造像厚重的服饰风格相比,北齐造像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审美情趣。所有造像的服饰都轻薄贴体,显露出健康优美的身段,早期从印度传入的艺术风格再次成为主流。
  在青州地区出土的北齐时代的石刻拓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胡人已经广泛地进入到青州进行经济和文化活动,与异域的交流也体现在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上。一些造像身上用浅浮雕或者彩绘的形式,清晰地勾画出了胡人的形象。另一些佛像,或是采用凸棱的方式刻出衣纹,好像打湿的衣衫紧贴身体,或是身上没有任何皱褶,肌肤的轮廓充分显现着人体的优美,在北方中原一带的同期作品中,这种造像的样式极为罕见,他们很可能就是史书文献中记载过的“曹衣出水”的样式。
谜团
  然而,“曹衣出水”的样式为什么会从万里以外的西域传播到青州,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因为,在青州以外的地区,同一类型的造像并没有被发现。那么,它们会是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而来,或是像很多史学家推测的那样,是从越南地区进入中国南方,又从南方沿水路进入青州?但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新的样式传入青州后,工匠们用自己所熟悉的技法与之相融合,于是,一批面貌新颖的佛教艺术造像在北齐时代出现了。
  在古代,制作造像的同时大都还会再制造一个底座,在底座上刻印上有关这座造像制造的信息。但在青州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像中,却几乎找不到一件刻印着题记的底座。而佛像底座也没有在继续的挖掘中出现,它们到底去了哪里?
  在青州佛教造像挖掘出土之后,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数量如此之多的精美佛像为什么被埋入地下,以及佛像被人为砸毁的原因。
  在窖藏坑的中部,有一条从坑口深入坑底的斜坡,这应该是当年的挖掘者特意留下的,为了方便运放石像。窖藏坑内的造像绝大多数都被严重毁坏,但这些被毁的造像残件在坑内仍然排放有序,大致按照上中下三个层次放置。较完整的造像放在中部,残碎的造像上面用较大的造像残件覆盖。在放置于最上层的一些造像的顶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苇席留下的纹理,这说明在造像掩埋之前曾用苇席覆盖。种种细节说明,这是一次有计划的、精心安排的掩埋行动,掩埋者很可能是对佛教极其虔诚的信徒。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掩埋佛像,真正砸毁佛像的人又是谁呢?   在一些佛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火烧的痕迹和修复的痕迹,这很可能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历次毁佛灭法运动中被砸毁,又在此后随着佛教的重新兴盛而被修复。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对龙兴寺佛像埋藏时间的考证很快出现了新的线索。在龙兴寺窖藏坑内发现的几件造像,根据鉴定为北宋时期的佛像。在一件佛像上还发现了“北宋天圣四年”的字样,北宋天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26年,距离南北朝时期的最后一次灭佛运动已近500年。如果是这样,那么之前关于佛像毁于南北朝灭佛运动并在此后被埋葬的假设就不会成立,因为在北宋的历史上并没有关于灭法毁佛运动的记载。
石碑与法会
  到底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佛像在泥土的隐埋中沉睡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呢?考古学家将目光投向了青州附近出土的一块石碑。
  石碑上面的文字或许就是打开青州佛像之谜的钥匙。
  杨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他介绍说,临朐县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也发现过一大批和青州造像基本上时代和造像特征接近的古代佛教造像。这批造像出土的时候同时出了一个造像记,记述了当地有一个叫明道寺的庙,里面有僧人看到了一些当时古代已经残破的佛像,就做功德把这些残样都收集埋起来,埋的时候上面还做了一个舍利塔。做这个功德时,有当地的地方官还有周围大庙的僧人也来参加,一个很盛大的法会,并刻了一块碑记。石碑上的文字详细记录着   参加法会的有当时龙兴寺的主持义永禅师,而仪式的日期在景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004年,这个日期与龙兴寺的窖藏应该属于同时期。从这个线索可以推测,在北宋这个时期,青州地区的寺院应该盛行着一种隆重的法会,寺院的僧人将早年在各种灭法活动中损坏的佛像或者经年累月破旧的佛像集中起来,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将它们埋葬起来,以积累功德。于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龙兴寺的窖藏中,以曾经发生过灭法运动的南北朝时期佛像居多,而隋唐到北宋的佛像却十分少见的原因了。
疑惑犹在
  然而,还有一个疑惑仍然困扰着人们:假设这些前代的佛像在北宋时期被埋葬,历经几百年时间,他们身上的贴金彩绘估计早已褪去了。而直到今天,这些千年以前的佛像仍然散发着动人的光泽和炫目的色彩,这又如何解释呢?
  有关青州造像的种种猜测与疑惑至今仍无法寻找到最终的答案。
  或许,答案已不再重要。伟大的艺术品穿越千年岁月,闪现奇异光彩,这本身就是奇迹。
 
稀世金玉器具文物  1 - 海阔山遥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