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沿革: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虽国祚较短,但政治制度为汉朝所增益沿袭。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36郡,在山西境内有河东、太原、雁门、代和上党5郡,共21县。汉朝以郡县封国并行,全国郡国103个,县1314个,在山西境内有6郡98县,河东郡辖24县,太原郡辖21县,上党郡辖14县,代郡辖18县(山西境内11县),雁门郡辖14县,西河郡辖36县(山西境内14县)。
东汉时,全国13州郡,山西境内3州、一司隶、7郡―――太原、上党、雁门、代、河东、定襄、西河,还有一国为常山国,西南部属司隶部,北部为羌族所有。
三国时,山西属魏国,西南部属司州,有平阳、河东二郡,东南部、中部、北部属并州,有雁门、新兴、太原、西河、乐平、上党6郡,桑乾河以北为鲜卑族占有。
秦汉时,山西为大一统局面下的一个行政区域,其发展随着王朝的治乱而兴衰,历史文化特色远不如先秦时期那样鲜明和独立。
而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山西的历史地位始终是“北方之门户”―――抵挡游牧民族侵扰的第一条防线和与游牧民族交流的主要场所。有史家曾这样形容山西的历史地位,“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这也是以后在中央王朝统治下山西的特点。
秦汉时,国家政治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与匈奴的关系。汉高祖与匈奴作战,失利被围于白登山,就在今天大同境内。到汉朝国力强盛,远赴大漠抗击匈奴,也要从山西出发。由此也涌现出了许多名将,如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东汉的窦宪,都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建立了不世功勋。
三国时,蜀汉的主要大将关羽是今山西运城人,死后被不断神化,成为从宗教、上层统治者到下层普通劳动人民和秘密结社团体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孔子“文圣人”并列的“武圣人”,形成了饶有趣味的“关公文化”,今解州关公家庙祖茔,游人如织,是关公文化的中心。
李遇
豪情风流皆为战患生
郅都 西汉河东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汉景帝时期,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豪强、维护封建秩序的名臣。西汉时候,地方豪强势力开始膨胀,有的横行地方,蔑视官府,郅都每到一地,都采取以暴易暴的手段,对首恶决不姑息,即使面对皇亲国戚也毫不退缩,赢得了“苍鹰”的名号,名声之大,连匈奴人也畏惧,他任雁门太守时,匈奴几年不敢犯边。后人评论说,郅都自己不是酷吏,但却开了酷吏的先河,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将郅都列在第一。
卫青 字仲卿,西汉河东平阳(今临汾市)人,生年不详,卒于前106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边疆的开拓做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今临汾市青城村为其故里。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卫青:骑奴大将军》为题做过报道。
霍去病 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生于前145年,卒于前117年,是与卫青齐名的汉朝将领,从20岁起,就开始率兵讨伐匈奴,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
霍光 字子孟,生平活动在汉武帝和汉宣帝间,霍去病同父异母弟。霍光在汉武帝时登上政治舞台,是汉武帝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霍光:敢废帝的名臣》为题做过报道。
班婕妤 生卒年不详,楼烦(今朔州市朔城区)人,西汉末年著名学者班彪的姑母,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的祖姑,西汉著名文学家。班婕妤名字久已失传,“婕妤”是宫中女官名,但她在宫中并不十分得宠,有次甚至被诬陷,差点被害。忧郁的宫廷生活让她寄情于诗赋,留下作品虽不多,但在后世有较大影响。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她写的作品,是古代有才女子抒发对世界不满、怨尤命运的代表。
郭泰 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属介休县)人,生于公元128年,卒于169年,人称有道先生。郭泰家世贫寒,但刻苦向学,成年后成为著名学者,备受当时清流领袖李膺青睐。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郭泰不愿出仕,退隐回乡,专心教学,不论学生门第出身,都潜心教授,据说弟子上千人。死之后,赶来送葬者有万人。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郭泰:弟子以千数》为题做过报道。
王允 字子师。生于公元137年,死于192年,太原祁县人,故里在今祁县修善村。王允出身世家,少年时就被士林领袖郭泰称赞:“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王允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争相弄权,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更是摇摇欲坠。190年,被外戚何进调来诛杀宦官的董卓掌控了中央政府,甚至进一步想篡位。王允经过周密安排,离间了董卓和义子吕布,杀掉董卓。但因为对董卓部将安排不妥,被他们杀害。时年56岁。
貂蝉 生卒年不详,据说是忻州人,今忻州木芝村有貂蝉陵园,是村集体所建。貂蝉,一般以为都是传说中的人,但近代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实有其人。她就是在诛杀董卓中,被王充利用来离间董卓、吕布的侍女。貂蝉在后世被称为和西施、昭君、杨贵妃齐名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只有她,是或有或无的人物,虽如此还被人传颂,就是因为她为了国家大义毅然献身的精神。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貂蝉:千年生死两茫茫》为题做过报道。
关羽 字云长,东汉河东解县常平里(今运城长平村)人,生于公元152年,死于219年,三国时刘备手下著名的将领,以忠勇闻于各诸侯。关羽生前虽然武艺超强,能征善战,但同时期与之相当的武将也有许多,他今天所具有的广泛声名,与后来统治者的不断神化有关,到清代,已是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祉之一(同时,也是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护法神),并成为秘密结社和某些行业所崇拜的对象。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关羽:勇将到武圣》为题做过报道。
张辽 字文远,雁门马邑(今朔州)人,生于公元169年,卒于222年,三国时曹魏手下著名战将。张辽原在丁原手下,丁原被董卓杀害,又归附董卓,董卓被吕布杀死,又跟了吕布。最后,吕布被曹操缢杀,才追随了曹操,从此投入到为曹魏争夺天下的征战中。他北破袁绍父子、击败乌桓,平定山东河北辽东,南御孙权,平定湖北安徽江苏以北,为曹魏建立了不世功勋。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张辽:孙权的毒药》为题做过报道。
卫觊 字伯儒,河东安邑(今运城)人,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
贾充 字公闾,生于公元216年,卒于282年,西晋平阳襄陵(今襄汾)人,他历经魏晋交替之际,是司马氏集团中重要的人物,魏傀儡皇帝曹髦就是他派人杀死的,所以成为西晋开国时期的权臣。贾充一生以权变进身,死的时候,有人甚至提议谥他为“荒公”,但在易代之际,他也为改革曹魏时期重刑苛法,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

万荣县秋风楼(内有汉武帝所作的《秋风词》碑刻)
精彩报道回放
有一次,他去甘泉宫。一个囚犯看见了他,给他相了相面说:你是贵人,应该封侯的。卫青笑着说:奴婢生的儿子,人家不斥责打骂就不错了,还能封了侯?
不能因为卫青说这种“没人打骂就不错了”显得很窝囊的话,就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抱负的人。卫青是笑着说的,说明他很高兴,也暗示着他未必没想过报国封侯的事,只是现在的境遇与理想差得太远。卫青从小就生活在被人歧视奴役的环境里,他所能做的只能是谨慎做事、小心做人,不大可能像项羽一样嚣张,甚至都不会如陈胜,敢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志向是埋在心里的。
―――《卫青:骑奴大将军》
霍光是西汉超级大英雄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的发迹源于霍去病,霍去病的发迹源于卫青,卫青的发迹源于卫子夫,而卫子夫的发迹源于汉武帝的一次偶然临幸。在专制政治下,我们无法对这样的个人发迹史提出更严苛的评判―――所有的专制制度里都是这个样子的。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2200年前临汾的这一家人作出一个尽可能公平的分析。
―――《霍光:敢废帝的名臣》
许多人是从《三国演义》上认识张辽的。在这本大致能找到历史影子的大作里,以张辽为主角的有两个半回文字:第五十三回的“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和第六十七回的“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无一例外,都是打孙权的,而且打胜了―――历史事实也差不多是这个效果,张辽的半生功业都在安徽,和东吴“拉锯”。他是孙权一辈子的毒药。
―――《张辽:孙权的毒药》
貂,聪明伶俐,生性慈悲。据说北极圈内的猎人捕貂,常常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躺在貂出没的地方。貂看到后就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猎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捕到了貂。
蝉,无巢无,黍稷不享,不食污秽之物,高洁不群。
1800年前,乱世峥嵘,群雄争霸,一个兼具貂与蝉双重品性的女子,以声色为戈矛,最终致凶猛之人于死命,而此年方二八、闭月羞花的红粉佳人至此却生死茫茫,香魂不知归处……
这个女子名叫貂蝉。
貂蝉在民间久负盛名,名列中国历史四大美女之列,却不见诸任何正统史书,只有凭《三国志?吕布传》中“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的记载,可见一点模糊的影子……
―――《貂蝉:千年生死两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