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衍与捐献 沈芸

 fifizhao 2012-07-17

夏衍与捐献 沈芸 

    我要说感谢,感谢主办方的精心安排,他们今天选用的小提琴曲是当年为我祖父送行的曲子。当时,大家一致决定不用哀乐,而用这首亨德尔的《广板》(又名“绿叶青葱”)送他走。为此,我们家的老朋友,著名女作家、画家,郁达夫的侄女郁风先生特别以《一棵永生的大树》为题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意思是说,他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化为了一棵大树永远地滋养着我们。时间过得真快,我祖父是1995年走的,距离今天已经十七年了。我听到这首曲子,心里是很感动的。回想我在他膝下生活的20年,此时此刻,真是十分地想念他。

在座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祖父的一生,涉猎多个领域,具有多重身份,电影、戏剧、文学以及文艺领导工作等。今天我要讲的可能很多人不太知道,就是关于他的收藏和捐献。

  他对文物产生兴趣,是在1955年到文化部赴任之后。那时候,他主管和分管的事情很多,忙里偷闲,常常去逛琉璃厂,逐渐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依我的理解,他的收藏在心理上有着三个层次的递进:首先,是个人的兴趣爱好。譬如说他喜欢文人画,喜欢扬州八怪和齐白石,因为他们身上的“奇”和作品的“怪”,代表了中国画的革新;其次,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文化部“十年作吏”。为缓解工作和政治上的压力,“苦中作乐”;最后,就是收藏的境界了。为防止文物的流落失散,用个人的力量进行收集,最终回馈国家和社会。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捐献成为他晚年重要的工作之一。他陆续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清人纳兰性德手卷和全部的邮票;向浙江博物馆捐赠扬州八怪、齐白石等书画94件;向上海图书馆捐赠了手稿和文献资料;此外,他还将自己获得的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奖的部分奖金捐给故乡,作为浙江省教育基金;将几乎全部的图书捐给了现代文学馆。可以这样说,在他最后走的时候,真正是做到了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这里有个值得一说的细节,在他捐献的字画上都盖了一枚齐燕铭刻的印章:“仁和沈氏曾藏”,仁和是杭州,沈是他的本姓,不留全名,是曾藏而不是珍藏,都表明了他不贪功、不占有的态度。由此可推见,他从收藏之初就萌生的捐献意识从未改变过,即便是在经历了“文革”的十年浩劫,饱受磨难之后。这十几年里,受到他的影响,我们家族的人一直在陆陆续续的捐赠。有位上海文博界的朋友说,你们家自夏公起,到你已经捐赠到第三代了。这话我听了真是很高兴,我庆幸自己还有这样的能力、资本和自觉来做这件事。我想,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只有长期留存于公众的视野之中,才能体现他最大的价值和最终的意义,而我所需要做的,只是为这些藏品找到它最好的、也希望是最后的归宿。 

     今天是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启动仪式,所以,我要讲一个与捐赠物品相关的故事。这次捐赠的几件实物,以后大家都可以在博物馆开馆展出时看到,其中我提供了一封我祖父写给原明星公司老板张石川的信,内容是对一个电影剧本的意见。这封信原来的保存者是张石川先生的女儿、画家胡考的夫人张敏玉女士,她与我们家的三代都有着很深的交谊,她已经在1995年去世了,在她临去世前约一个月的时候,把我叫到家里,亲手把此信送给了我,原信经历了近50年的艰苦岁月,信封信笺居然都保存完好。左翼电影小组是30年代进入明星公司的。这封信写自香港,时间是1947年9月3日。这中间相隔了十几年,两人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信中,“石川兄”的称谓依旧不变。张阿姨把信给我的时候什么话也没有交代,但我想这封饱经沧桑的信不应该被湮没。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开馆的时候,这封信以原貌展示出来,既是老上海电影历史的一页真实记录,也印证了两位电影先辈的情义,同时,也可告慰张阿姨的在天之灵。
巴金与夏衍,冰心等合影 

     上海,是与我祖父一生有着紧密联系的地方。上海,在他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毫不逊色于他的故乡杭州和居住地北京。在我看来,他是有着浓厚的上海情结的。在他的晚年,每天要读三份上海的报纸,他关心这里发生的一切,甚至一场台风过后,他也会担心街上的梧桐树有没有被刮倒。特别要说的是,上海的电影和文博两大系统,是他在1949年至1955年主管上海文化时建立起来的,他熟悉、了解,怀有感情。所以,当这次上海电影博物馆找到我的时候,我几乎是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我相信,让他生前用过的物品回到上海,收藏、保存、展出在徐家汇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原址上,他是会表示赞同的。

(本文是夏衍先生孙女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好友补充供图
 



沈芸捐出了夏衍的生前使用物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