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小长假快结束之时,与先生商量到文墓看看,因为对文先生的敬仰,也因为那儿离我家比较近,交通也方便。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
长洲(今苏州)人,明代书画家。“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文征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54岁时由贡生被荐为翰林待诏。居官4年辞归。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力避与权贵交往,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30余年。享年90岁,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晚年声望极高。
文徵明在苏州,几百年来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下午2点多,我们坐79路公交车到了文陵(地名),谁知到处找不到文徵明的墓,问了好多人,他们也说不清,正在困惑之时,一位以前住在文徵明墓附近、现已拆迁离开的好婆跟我们说了文墓的具体方位。原来我们公交车坐过头了,到御窑花园下,往东走再往南折就行了。在杂乱的灌木旁,一条土路往南延伸,我们越走越犯嘀咕,怎么这个地方到处是垃圾堆呀,苍蝇乱哄哄的,臭气熏天,一位老者正在拾荒。总算,前面出现了一条石铺小路,文墓似就在眼前了。

虽说边上有一位妇女在扫着石径,但文徵明的墓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荒草兴盛,野林葳蕤。供台上有蜡烛油滴过的痕迹,看上去时间不太长久,估计清明时分曾有人来祭奠。

墓前石人石兽保存还算完好。石条神道也还有人清扫的痕迹。
 文墓在1984年、2007年各维修过一次。并修复了牌坊、露台、神道、罗城等。现为江苏省文保单位。
现在整个文墓前后左右均被高楼住宅与垃圾包围,后面是在建的融侨城,前面是御窑花园,一条小河已经干涸,石牌坊前的照池也早已干涸见底,上面可以行人了。环境真是十分糟糕。
离开文墓时,我们心中说不尽的感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