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关总署监管职能运行监控系统

 两块小木头 2012-07-18
                                   
                              海关总署监管职能运行监控系统
                       开发验收暨试点部署
 
 
  11月6日至7日,监管职能运行监控系统开发验收暨试点部署会议在杭州海关召开。杭州海关工程组对系统开发测试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监管司、科技司、信息中心及全国海关技术专家组成系统开发验收组并对系统进行了评审验收,并对杭州海关开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监管司徐道文司长就系统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动员讲话;杭州海关张志南关长、王则光副关长参加了会议,张关长就系统开发应用将对提高海关监管工作整体效能所起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发表了讲话。上海、大连、广州等试点海关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并接受了系统应用培训。
 

 

  
项目简介:

  自1998年海关总署党组正式提出建立现代海关制度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作为现代海关制度第一步发展战略为突破口的通关作业改革试点和全面推广。按照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对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对通关作业流程、作业方式和职能管理实现方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旨在建立以审单作业系统、物流监控系统和职能管理系统既相互支持配合、又相互监督制约的有机结合的新的通关管理模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以直属海关集中审单为标志的新型通关管理模式基本建成,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环节分工协作的审单作业系统运作卓有成效,而对货物实施有效监管的物流监控系统也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统计执法评估系统、税收监控分析系统、物流监控系统、风险管理平台等业务管理项目相继应用,为海关实现“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有机结合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通关作业改革的进程中,许多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并迫切需要海关决策部门研究、解决:第一,职能部门从具体的业务操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面临着职能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根本问题。以事务性审批和现场检查为基本手段的传统职能管理方式必须改革。第二,现有业务操作系统的查询功能远远不能满足职能管理部门有效履行职能监控、职能评估、职能指导的需要。职能部门在进行决策和职能指导时显得针对性不强、科学性不够。第三,通关改革后,海关通关作业呈现多种监管、通关模式并行发展的趋势,如何建立统一的职能管理体系,对促进现场通关作业的规范化非常重要。第四,在新的通关管理模式下,直属海关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是业务运行管理和执法监督,必须开发、运用信息化监控手段,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促进责任和权力的优化配置与制衡。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通关作业改革的继续深入。

  与此同时,随着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已成为当今各国发展的主要趋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贸易方式、运输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现代物流管理异军突起,促进贸易效率提高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国内,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了国际竞争与合作,进出口贸易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海关的监管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为了履行入世承诺,与国际惯例接轨,切实提高通关效率,努力降低贸易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海关进行科学改革、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总署党组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在2003年提出了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对完善口岸通关监管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以H2000系统为平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作业流程重组为重点,全面整合通关作业改革。理顺通关、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审单作业、物流监控和职能管理三大系统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强调了海关职能管理的重要性。

  监管职能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海关监管工作是否达到“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目标的重要尺度之一。统计执法评估系统、税收监控分析系统作为信息化职能管理系统范畴已先行一步,初步实现了职能管理的科学、严密、高效,其成功经验值得监管系统广泛借鉴。H2000通关管理系统、风险管理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也为监管职能运行监控系统提供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性数据保障。
系统定位和实现目标

  系统定位是:监管职能运行监控系统定位于职能管理。总署层面侧重于了解全国海关通关运行状况和总体监控作用,各直属海关定位于具体履行职能管理工作。

  系统实现目标是:通过对源于H2000业务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信息化数据的二次组合,评估进出口货物监管、通关运行状况,分析各环节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监控不规范业务操作,提高职能部门对监管、通关业务运行的控制能力和职能管理效能。
系统需求集中在通关、监管、行邮等海关业务数据的交换、查询、监控、分析、评估以及决策支持方面。

信息交流与数据交换需求

  海关监管职能管理涉及海关通关、监管、行邮各领域,贯穿于海关通关全过程,总署与直属海关、各直属海关之间、关内各部门间充分畅通的信息交流是保障海关监管工作有序高效进行的重要条件。目前,海关监管信息交流及指令下达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的传统手段及监管管理网等等,其主要不足体现在:一是命令下达与落实脱节,决策层不能及时、直接的了解指令作用的效果,更不能直接的获取第一手资料来辅助决策;二是各关数据分离,直属关不能及时了解跨关区数据,总署不能及时了解全国数据,潜在管理隐患;三是各关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不同工作指标,关区间落实情况缺乏可比性;四是各关之间交流渠道匮乏,无法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因此建立一个集指令下达、部门落实反馈、工作信息共享于一体的工作流系统,是海关监管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决策分析需求

  目前海关监管的决策分析主要建立在各关上报的数据基础上,分析手段以人工为主,分析深度与广度受到多方限制,不能起到良好的决策支持与反馈作用。因此首先要搭建更为全面的总署层级的数据仓库,使决策分析有的放矢;其次要建立各种科学准确的指标反映各关监管工作情况,采用量化的、可自动预警的评估反馈系统,使决策问题一目了然;三是需要提供多变的,可纵横比较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工具,丰富决策分析手段。

数据分析与查询需求

  要全面、真实地了解各地海关或本地海关监管工作情况,及时根据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活动、商品的价格、数量、流向等制订相应的监管对策,海关业务人员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动态查询和随机分析。从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角度来看,由于数据处理方式的集中存储,随机动态地从大量各种各样的原始资料中汇总出各种不同需求、反映不同侧面的综合分析数据已成为一种可能。传统的处理手段主要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这样做的模式是固定的,不灵活,且维护工作量大,开发周期长。为解决这种现状就需要一种技术使业务人员和领导可以根据任意条件、任意模式进行任意组合查询,同时可利用该技术进行分析处理,方便地生成各种多维报表和统计图形,如:条形图、饼图、曲线图、多维立方图等。另外,针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跟踪和预测需要,还应提供一些统计分析智能软件和智能算法,以建立监管模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整合及监控需求

  海关监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汇集了通关、物流以及行邮三方面的大量数据,而与新形势下的监管工作相适应,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对数据分类使用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种需求,就必须开发相应的软件程序,很方便地根据不同管理目的的需要,及时地、自动地以规定形式对各类数据进行程度不同、精度不同分类和整理,形成针对性较强的主题数据库,使其更具有针对性,为各部门、各环节的监管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同时,各部门也在长期的监管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的经验,将这些经验积累应用于实践,建立全国统一的、准确可行的动态监控系统,是提高海关监管整体水平,量化监管标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常见问题的风险预警、动态监控,以及根据相关的监控数据汇总报表、做纵横比较的分析等等。

绩效评估的需求

   海关监管是海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工作的优劣是衡量一个海关业务水平的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准确的、可以量化的绩效评估系统,能够全面的反应各关、关区各现场监管工作情况。一方面使上层对下属工作有清楚的了解,以便因地制宜;另一方面也使各部门深入的明确上级要求,对本身工作问题可以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全面提高海关监管水平。
客户评价:

  该项目是正蓝网络和杭州海关技术处合作开发的总署级业务应用系统,该系统的实施是海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海关实现第二步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该系统的实施对海关监管体制改革带来全局性、创新性的影响。通过对通关作业流程的监控、评估和分析,一是有利于总署及时准确的掌握全国海关监管系统的整体运行效能,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和发展战略;二是及时发现通关、监管业务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整合、创新,在保证严密监管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三是通过对海关监管执法队伍的科学评估和信息化指导,提高监管工作的总体效能,从而最大可能的服务于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