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封面报道】馆藏

 永生道人 2012-07-18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封面报道】馆藏
(2011-07-15 09:45:26)

封面报道

馆藏出版:文化传承背后的市场空间

——访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郭又陵

记者|陆静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名书目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1996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改为现名。作为直属国家图书馆的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下简称“国图出版社”)将整理影印出版馆藏文献作为出版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近30年的努力,不仅利用馆藏文献编印出版了大量经典选题,广受学界欢迎,而且保证了经济效益,在2009年首次经营性出版社等级评估中,获评全国百佳出版单位。国图出版社社长近日接受了《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记者专访,分享这些年馆藏出版的经验体会。

 

“老字号”馆藏出版  独辟蹊径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作为馆藏文献出版的“老字号”出版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郭又陵:国家图书馆具有出版馆藏文献的优良传统。早在民国时期,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就成立了专门的出版业务机构——出版处,除负责编辑出版各种学术期刊、馆藏书目、索引、馆务报告等专业出版物外,还专门组织珍本古籍刊行会,将馆藏中有重要价值或名贵罕见的珍本古籍刊印出版。这些文献的出版在当时曾引起很大反响,如《国立北平图书馆丛书》等。由此可见,当时对古籍文献大规模的影印工作已经开始。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国图出版社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出版上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郭又陵:优势之一是我们作为国家图书馆下属的出版社,能够较方便地利用国图和其他一些兄弟图书馆的资源;其二是,我们社自成立以来就开始了古籍文献的影印出版,经营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出版理念和传统,专业优势突出;三是我社有专业的编辑和发行队伍。我们的编辑常年和图书馆、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打交道,能了解图书馆的资源、馆藏需求,也了解学术研究的动态和学者研究所需,因此策划选题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转载]《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封面报道】馆藏

 

古籍影印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意义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影印出版是国图出版社的一大特色,那么国图出版社是如何运作各类题材的?

   郭又陵:我们的历史文献影印出版,主要是通过“专题丛书”的汇编整理模式。即对某一学术领域内的某一专题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合,整理后出版。这种模式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这类丛书注重古籍本身承载的史料价值,收录的是某一领域重要而且稀见的古籍,精选精编,为某学科或某学术领域提供更为系统完整的古籍文献资料。二、这类丛书的选目大多经相关专家指导,且多由专家作序并编制了人名、篇目索引,从而为研究者提供最大的方便。我们还专门编制了专题丛书的分类目录,将这些丛书分为传记文献、史籍史料、书目版本、文学艺术、方志边事、哲学宗教、金石文献、综合文献等八大类,既方便收藏单位和研究者购藏或使用,又有利于我们自己策划、研究各类题材。

    除专题丛书外,我们还直接影印了大量馆藏珍稀文献,如《永乐大典》、《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这类文献已经前人整理,直接编辑影印出版,使之化身千百,即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文献价值和文化功用。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馆藏文献出版的意义何在?

   郭又陵:学者做研究,需要查阅使用历史文献。而图书馆又不可能大规模地敞开提供这些历史文献,原因很简单,纸张都是有寿命的,历经千百年的文献每使用一次,寿命就会减短。众所周知,即便有恒温、恒湿的保存条件,古籍也不可避免地慢慢毁损,而频繁的使用更会加快古籍的损毁,使用和保存的矛盾可谓由来已久。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转载]《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封面报道】馆藏

 

市场细分 服务小众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除了古籍文献保护的价值层面意义,图书馆的“出版”是否需要兼顾市场需求?

    郭又陵:古籍文献的影印出版,除了考虑其社会效益外,当然也是有市场考虑的。策划选题时,不仅要考虑内容是否适合出版,出版后社会效益如何,还要进行市场策划,即:这套书图书馆需求量如何;这部分古籍文献是否值得以出版的形式去保护;是否符合当代学者研究需要等等。这些是我们从文献的文化价值层面进行了考虑。对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过后,市场价值就显而易见了。此后需要运作装帧、印数和定价等。

    [转载]《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封面报道】馆藏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那么从国图出版社这些年的经验看,如何看待市场需求?

    郭又陵:专业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定价,和一般大众书市场都不一样。只有把自己的专业市场摸清楚了,才有可能做好。从80年代开始我们就在实践中一步步摸索。我们也有过挫折,因不了解市场需求而积累了大量库存,最后只能大规模降价处理;降价处理得差不多了,又不断有人前来购买。经历过挫折之后,我们意识到,这些馆藏文献的文化价值是不变的,甚至是增值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逐步扩大,这些文献的增值空间更是不可小觑。我们的书只要不过量,市场需求总是存在的。和同类出版社相比较,我们的库存量比较大。每年清理库存时,都会处理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书,但影印的文献是不处理的,这些书存得越久价值越高。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既然有市场需求,那么国图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郭又陵:除了国图之外,我们与全国各地的很多图书馆都有合作关系。主要有这几种情况,一是为图书馆编辑出版相关书目、索引、专著等,这是由图书馆供稿,我们编辑出版;二是合作出版,多是我们策划好选题,向图书馆支付底本费,同时提供样书,以获取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资源;也有图书馆根据自身馆藏特点,选编馆藏文献,向我们推荐出版的。这种情况也需我们向图书馆支付底本费并提供样书。目前,部分图书馆对馆藏文献的开发采取了招投标的方式,只要认为有出版价值的,我们都会积极参与。我社通过这种方式,也获得过几种馆藏文献的专有出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