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腺增生

 齐鲁968 2012-07-18
乳癖相同于西医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病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单则或双则乳房疼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样,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推之活动。本病好发于25-45中青年妇女,其发率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一定癌变倾向,对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应该重视。
 
【病因病机】由于 情志不调,久郁伤肝,或受到精神刺激,急燥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机滞于乳房,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郁久化热,热灼津液为痰,气滞,痰疑,血愈,即可形成乳房肿块,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使气血於滞,或脾肾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致乳房结块,疼痛,常伴月经不调。

 

图片

 乳癖图片

  乳癖,中医病症名,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乳癖可见于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西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如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相对增高。
 
  乳癖图片

乳癖图片

  本病多与情志内伤、忧思恼怒有关。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若情志内伤,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气血逆乱,气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复因肝木克土,致脾不能运湿,胃不能降浊,则痰浊内生;气滞痰浊阻于乳络则为肿块疼痛。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若肝郁化火,耗损肝肾之阴,则冲任失调,《圣济总录》云:“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所以本病多与月经周期相关。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冲任失调,病在胃、肝、脾三经。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病类疾病。

主要症状

  本病多见于20~45岁妇女,城市妇女的发病高于农村。社会经济地位高或受教育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早,低经产状况,初次怀孕年龄大,未授乳和绝经期迟的妇女为本病高发人群。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表现,或刺痛或牵拉痛,于月经来前加重,月经过后减轻者,或情绪波动变化,痛甚至不可触摸,如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肋部或肩背部,可伴乳头疼痛或瘙痒。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的质地软或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推之可动,大多伴有压痛,乳房有大小不一的肿块,一般直径在1-2CM,大者可超过3CM。肿块和形态分布可以分以下数种类型。1片块型;肿块呈厚薄不等  的片块状,圆盘状或长圆形,数目不一,质地中等或有韧性,边界清楚,推之活动。2结节型;肿块呈结节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或偏硬 ,推之活动,亦可见肿块呈米粒或砂粒样结节。3混合型;有结节型,条索,片块样多种形态混合存在者。4弥漫型;肿块分布超过乳房三个象限以上者。后记;乳房肿块可于经起前增大变硬,经后稍见缩小变软。个别乳头可有多孔溢出浆液样或乳汁样或清水样的液体。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可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出现,或以乳痛为主,或以肿块为主。常可伴月经失调,心烦易怒等。本病极大部分患者较长时间内均属良性增生病变,预后好,部分年轻患者有可能在乳腺增生病变基础上形成纤维腺瘤。少部分患者或少部分病变要警防有恶变的可能。。。...

 

 

图片

 乳癖图片

 

中医类症; 1.乳癌:多发生在40~60岁的妇女,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增长迅速,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呈橘皮样变,日久溃烂,形似岩穴,肿块作病理切片检查发现癌细胞。
  2.乳痨:发病缓慢,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不痛或隐痛,溃后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不易收敛,易后遗成漏管,脓液涂片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
  3.乳核:多见于20岁左右的妇女,肿块多为单发,形如鸡卵,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疾病治疗  乳癖辨证分型治疗
  乳癖的中医分型甚多,有的分二型,有的分三型,直至四型、五型、六型、七型等,甚或更多。有的过简,有的太繁。但总不外乎肝郁气滞、气滞痰凝、血瘀痰凝、冲任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等。各家的意见虽不尽一致,但其病机都离不开上述观点。橘井添香治疗乳癖(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上辨证分为二型进行论治。
  1.肝郁痰疑: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终痛,乳房肿块胀痛随喜怒消长,伴胸闷胁胀痛,,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治疗方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瓜蒌,浙贝母,半夏,牡蛎,胆南星,山慈姑,疼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肿块较大者加甲珠,夏枯草等加减共23味,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依病情服用2~3个疗程。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61例,占66.3%;显效21例,占22.8%;有效7例,占7.6%;无效3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图片

 

 

     典型病例

    患者,女重庆长安汽车厂工人,34岁,双乳胀痛伴肿块10个月,经前痛甚。曾服乳癖消,疼痛缓解,近日因心情不舒加重,伴心烦失眠,咽部异物感,触诊双乳外上象限触及约3cm×2cm大小,形态呈圆形,质地中等,界限欠清的包块,触痛明显,推之可移,不与皮肤粘连,苔薄白,脉弦滑。中医诊断为乳癖。辨证为肝部痰凝,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瓜蒌,浙贝母,半夏,,牡蛎,甲珠,夏枯草,元胡,服用5天疼痛缓解,1个疗程肿块变软,2个疗程治愈,

    乳腺增生病可分为单纯性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两种。前者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腺小叶发育不规则和腺上皮轻度增生,后者伴有腺上皮明显增生甚至瘤样增生,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与人体内分泌失调致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常见于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过多。属祖国医学的“乳癖”范围,它最早见于汉?《中药经》,清?《疡科心得集》对该病的症状描述较为具体,其云:“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乳房为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经脉所络之处,故其病变多责之于肝胃,忧思郁怒,情怀不畅,肝气肝血因之凝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复因木乘土而影响脾胃食纳运化功能,津液留聚,痰生湿酿,痰瘀互结,结成肿块。本方恰合病机。为有效之良方,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图片

 

  2.冲任失调: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疼痛,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不孕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调摄冲任,理气活血,方药;乳腺增生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仙茅,淫羊藿,肉苁蓉,制首乌,柴胡,当归,白芍,鹿角胶,熟地,炮山甲,香附,青皮,陈皮, 等加减19味或汤剂或丸。

  1.敷贴疗法:纯中药散剂外敷。

  2.艾条灸法:以肿块四周及中央5个部位为主要灸点,配合灸足三里、阳陵泉、肝俞、太冲等穴,艾条温和灸40分钟以上。
  3.手术疗法:对疑有恶变者,宜尽早行单侧乳房切除术。
    
  肝气郁结为其主要病机,但于冲任失调又有直接关系。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与胃相表里,肝气宜疏泄条达;若恚怒忧郁,思虑过度,肝脾受损,气滞痰凝及血瘀,出现乳房结块胀痛。《外科正宗》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外症医案汇编》:“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
  
  临床治疗中,疏肝解郁理气多用柴胡、香附、郁金、青陈皮、荔枝核、桔核、王不留行、夏枯草等;活血化瘀常用当归、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血竭等;补肾填精调冲任常用菟丝子、仙茅、仙灵脾、鹿角霜、怀山药、杞子、淡吴萸等;化痰软坚多用半夏、浙贝、牡蛎、海藻、昆布、白芥子、全瓜蒌、穿山甲、莪术、山慈菇等。肿块疼痛者加炙乳香、没药;疼痛抽搐放射者多加僵蚕、炙全竭、蜂房;月经紊乱者加地芍归芎,经痛者加桃仁、红花;肿块较硬者加昆布、海藻、白芥子。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 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 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 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 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乳癖(乳腺增生症)临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肿块为主,且多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或伴乳头痛、溢液。其发病率已占乳腺病的首位,国内外研究表明乳癖(乳腺增生)病与乳癌的发生有肯定联系,乳腺上皮增生明显增加了癌变的危险。
  1、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乳头乳房及肝经循行之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于怫郁。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情绪变化有关。肝郁气滞在乳癖发病学上有重要影响。七情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结于肠子络则疼痛结块,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治疗乳癖的主要原则。
  2、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证特征性表现。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致肝气不畅,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内,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下不能充胞宫,上不能溢乳房,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经前冲任血液充盈,乳房肿痛加重,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减轻。可见乳癖者出现血瘀证势所必然,治疗中必须重视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作用。
  3、化痰软坚,消肿散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横逆脾土,均可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气不足,冲任失养。不能温煦脾阳,则精液不得运化,聚湿成痰,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灼津为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癖。因此,痰凝在乳癖发病学上有一定影响,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可促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冲任二脉与乳房生理病理紧密相关,因于冲任,血液上行为乳,下行为经,月经的盈缺、调节无不与冲任有关。验之临床,大多数患者乳房结块之大小和疼痛程度每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李积敏博士在辨证论治遣方的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气血变化进行加减用药。

  (1)经后期(月经周期第5--10天),此期经水适净,精血耗伤,血海空虚待修复,按中医阴阳辨证应属于阴的阶段。应以滋补肾阴(血)而养冲任为主,同时兼顾肾气。
  (2)排卵前期(月经周期第11--14天),此期是阴转入阳的过渡阶段。为了适应阴阳消长,并由阴转阳的突变需要,治疗上除了继续使阴精(血)充足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外,酌情加入益肾助阳及调气活血之品,以阳施阴化,静中求动,通过补肾气,调冲任,使“天癸”旺盛。
  (3)排卵后期(月经周期第15--24天),此期阴已转阳,肾气旺,“天癸”充,而冲任盛,为阳气活动旺盛的时期,治疗要考虑以阳为主的特点。肾为水火之脏,“静则藏,动则泄”,治虽着重于阳,但宜于水中补火、阴中求阳,才能使阴阳达到正常水平的平衡。
  (4)经前期(月经周期第25--28天),此期为阳转入阴的阶段。治宜因势利导,以通为主,活血化瘀,引血归经。
  
  治疗本病先要止痛,后消块。如果乳痛不止,肿块很难消失,若乳痛消失,则肿块自然逐渐变软。另外,本病常由其他一些妇科病诱发,治病必求于本,在治疗时可以治其他妇科病为主,如能治好其他妇科病,本病则自然而愈。
 
  《外证医案汇编》“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之矣。脾胃土气壅,则为痈;肝胆木气郁,则为疽;正气虚,则为癌;气虚不摄,为漏;气散不收,为悬;痰气凝结,为癖、为核、为痞。气阻络脉,乳汁不行,或气滞血少,涩而不行。若治乳从一气字著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使乳络舒通……。”这些观点至今仍崐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注重疏理气机,舒通乳络之法的应用。     

疾病预防

  1、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情绪不稳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导致乳腺小叶增生。
  2、要适时婚育。要提倡晚婚晚育,但不宜过迟。女性最好28岁结婚,30岁前生育,过晚生育也不利优。
  其次,要做好避孕。因为怀孕6周时,胚胎绒毛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刺激乳腺增生。若作人流,增生的乳腺组织不易萎缩,更难恢复原状,这就容易形成小叶增生了。
  3、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药物。有的妇女为了皮肤美容,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久之可诱发乳腺小叶增生。
  4、妊娠、哺乳对乳腺功能是一种生理调节,因此,适时婚育、哺乳,对乳腺是有利的;相反,30岁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则易罹患乳腺小叶增生。
  5、房事有规律。乳房对女性讲,不仅是哺乳器官,同时也是性器官。性生活时,乳房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处于性兴奋期时,乳房静脉充血,乳房增大、丰满;性持续期时,乳晕充血,乳头勃起;性高潮时,这些变化也达顶峰;性高潮后,乳晕充血迅速消退,一刻钟后增大的乳房逐渐恢复原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