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秋天的别称) 在数千年的汉语言形成中,古人对一个物件、一种现象,常常赋予多种不同的说法,为我们写诗赋文提供了更多词汇的选择,从而为文章增色。古人根据秋的特征,常以五行(水火木金土)中的“金”、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五方(东南西北中)中的“西”配秋,再以秋天的特色,形成秋的诸多雅称。 金天、金秋:古人以“五行”分配四时,按五行推演,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汉书·五行志上》:“金,西方,万物既成,杀气之始也。”唐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唐陈子昂有诗:“金天方萧杀,白露始专程。”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7、8、9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如唐代杜审言诗“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唐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九秋:整个秋季约为90天,共分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张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唐代白居易诗“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素秋、金素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秋天又称素秋。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代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李善注曰:“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唐代杜甫《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宋朝欧阳修诗“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欧阳修《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代马祖常《秋夜》诗云:“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凄厉,与秋天萧杀之气相应,秋天姑名商秋。晋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华敛实。”晋陆机《行思赋》:“商秋萧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秋还称商序、商节、白商。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如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储藏季节,故秋称之为白藏。《尔雅·释天》:“秋天为白藏。”郭璞注:“秋白而收藏。”梁元帝《篡要》:“秋曰白藏,秋曰收成。”有白藏注解曰:“气白而收藏万物。”《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此外,秋天还有“白商”、“素商”、“高商”、“泰秋”、“爽节”、“商节”、“凄辰”等雅称别名。
附注:本文检索于网络。 |
|
来自: laoxuesheng >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