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 二

 书楼寻踪馆 2012-07-18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  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龙泉青瓷博物馆观展随感(二)

这一组是离馆之前匆匆拍的,朋友们已经差不多在馆外等我一小时了,实在不好意思再拖延。但是,每一张都拍糊了,还是非常可惜。这一部分是龙泉青瓷博物馆的馆藏精华之所在。

古代龙泉青瓷的美,不是美在个性。每一件都不是艺术家的作品,都没有艺术家的个性在。但我们依然觉得很美。这是一种无名之美。

我们今天都追求个性,都追求名。其实一种工艺的发展很多时候不需要个性,需要的是不争不竞的无心状态。

能成为艺术家的毕竟是少数。只要是手工制作,就自封为艺术家,就自以为是创造艺术品,恰恰是工艺发展之障碍。只要是为普通百姓提供生活用品,就模具制作,毫无手工痕迹,也是工艺发展的死路。

一种工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间状态,即一大批纯熟的手工艺人制作大量价廉物美的、百姓可以接受的生活用品。物之美在于用,工艺的前途在于为普通民众所接受,为大家的日常生活服务。

艺术瓷,物虽美但价不低,能欣赏能承受的,有几人?大家都在生产艺术瓷,就意味着大家生产的都不是艺术瓷。就走这一条路,或曲高和寡或鱼龙混杂,龙泉青瓷只能让百姓敬而远之。历史上的龙泉青瓷,绝大部分是民用瓷,百姓瓷。

如果为百姓所用,就模具生产;浪费了这么优质的瓷土资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败坏了龙泉青瓷的名声,使一些不明就里者以为大名鼎鼎的龙泉青瓷就是这个呆滞死板样,就这个档次。

所以,有一大批纯熟的手工艺人制作着有手工痕迹的龙泉青瓷,才是龙泉青瓷这一传统工艺发展的健康之路。

让这样一些中间档次的物品走向百姓的餐桌、民众的橱柜,走向雅士的茶席、文人的案头,龙泉青瓷才有更好的前途。

诸君以为然否?呵呵呵


 
超精美分割線素材 - 学海无涯的博客---欢迎朋友光临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