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欣赏钧瓷——鉴赏九字诀

 常有理 2012-07-18

如何欣赏钧瓷——鉴赏九字诀  

2012-05-01 09:30:12|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如何欣赏钧瓷——鉴赏九字诀


  鉴赏钧瓷,一看釉色,二看造型,三看工艺.造型如何,看后便知;工艺粗细,也不难察验;惟有釉色,要下一定的工夫.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釉色才算是上乘的,又该如何去鉴赏呢?
  笔者以为一般用9个字:境,变,纹,活,厚,润,纯,正,浑.
  境:釉面上形成的意境图画.其前提必须是通过窑变自然形成,不是人为所致.这些意境图画有人物,动物,山水,风景,传说故事,等等.这种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欣赏时能引起人的联想,情景交融,从而使人心情愉悦,获的美的享受. 活:釉面有动感,不死板.常见到流过足的钧瓷釉面特别漂亮,就是釉面比较活的原因.钧瓷只有釉面活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艺术效果.其口沿,凸棱,炫纹,乳钉之处釉面脱口,出筋,产生虚与实的对比变化的美感,都与釉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变:釉面色彩变化丰富,五彩渗透.一件瓷器釉面上同时出现多种复杂的色彩,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可谓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富于变化,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素之一,钧瓷也不例外.
  纹:釉面上出现的各种纹路或斑点.有蚯蚓走泥纹,冰裂纹,鱼子纹,龟背纹,蟹爪纹,飞瀑纹,兔豪纹,蛛网纹,流星斑,虎皮斑,雨点斑,雪花点,油滴斑,珍珠点等.这些纹路和斑点给钧瓷平添了一种肌理美.
  厚:厚有两种含义,一种是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层较厚,不浅薄.厚是钧釉的基本的特征,釉厚更利于钧瓷的窑变.钧瓷之所以大气,凝重,耐看,釉厚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
  润:釉质有玉的温润感,光泽柔和,不同于一般瓷釉贼亮的浮光,而是一种乳光,这种乳光使钧釉的光泽如玛瑙一般,似玉非玉胜似玉,有一种温润优雅的质地美感.
  纯:釉质纯净的窑变单色釉,如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等,色纯而不杂.釉具有前述厚,润活的特点,釉面往往有开片纹路,欣赏起来有纯净的美感.
  正:釉面颜色纯正.例如红色就要鲜艳好看,或如鸡血,或如海棠,不能发乌.釉面缺少变化色又不正的钧瓷就不太一般.娇艳的釉色明快点,老辣的釉色深沉点,都是钧瓷纯正到位的颜色.
  浑:釉面窑变色彩,纹路,斑点,意境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给人以整体的美感.釉层浑匀一致,无局部过厚堆积或露底的现象.浑是钧釉窑变的主要特征之一.
  鉴赏一件钧瓷的釉色,只要按照上述9个字去分析,基本就能分出优劣来.但应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件钧瓷都具备上述9个特点,如窑变单色釉就没有"境"和"变"二字,所以有时也不能强调一件好的钧瓷非要这9个字同时都具备不可.
 


欣赏钧瓷的色泽美

 

 

“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钧瓷震撼人的美感效应、赏玩效应,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钧瓷千变万化的窑变釉色与光泽,其给人的综合印象就是色泽。色泽是人们对钧瓷审美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乳光感:它历来被鉴赏家称为钧瓷光泽的灵魂,无乳光者不为正宗地道的钧瓷。优等钧瓷的色泽不同于玻璃和金属亮丽的直射浮光,也不是木头石块暗浊的光色,而是具有凝厚深沉、含蓄耐看的艺术效果。
  自然感:钧瓷的色泽为自然窑变色泽,是自然界的石块经过高温烧炼熔融冷却所呈现的天然颜色,是大自然的真色,而不是靠加工显示的色泽。相对于人为色泽的精巧,自然色泽具有古朴生动的特点,因此人们多用“千钧万变,釉彩无穷”来形容钧瓷窑变色彩的繁多和美妙。
  硬重感:由于钧瓷本身的硬重,与其他自然物的色泽如云彩的色泽、河水的色泽等比较起来,更给人以坚固感、分量感和凝固感。
  本色感:钧瓷的色泽不是浮色、随意可改变的颜色,而是原色、本色。正是因为钧瓷这种本色的稳定感,让人们不必担心钧瓷像某些塑料制品一样,因天长日久色泽发生变化而丧失美感,因此使其具有稳定的审美价值。
  奇异感:钧瓷釉色由于是自然窑变,变化难以胜数,历来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而钧瓷在烧成工艺即火的艺术上独树一帜,使得它的色泽常具有复杂的美感,让人感到在普通的生活里不常感觉到的新奇感、异趣感。
  由于钧瓷釉色的千变万化,所以钧瓷釉色究竟哪种好历来说法不一。因此“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的赞誉,算是折中了人们对钧瓷釉色的不同感受。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窑齐名。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实地调查探明,禹县境内的八卦洞、钧台、神垕镇等地分布着100余处窑址。烧瓷时间从唐至元,约有600年的历史。唐代窑址发现于小北峪,出土遗物有黑釉彩斑的壶、罐、拍鼓等。1974~1975年,在八卦洞及钧台窑进行了局部发掘,清理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出土大量窑具及瓷器标本。器形有花盆、盆托、洗、炉、炉钵等;施以铜金属为着色剂的乳浊釉,通称钧釉,颜色有天蓝、月白、玫瑰紫、海棠红等多种。
  一件钧瓷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而且成品率较低,尤其是影响窑变色彩的因素错综复杂,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历代钧瓷艺人经过长期实践,在还原气氛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及深浅不同色调的蓝色乳光釉,出现“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无双”的奇妙现象。
  钧瓷釉色浑厚透亮,乳光晶莹,娇艳夺目,分为两大类十余种,有天蓝、天青、月白、米黄及茄皮紫、丁香紫、葡萄紫、海棠红、朱砂红、玫瑰红、胭脂红、鸡血红、火焰红、鹦哥绿等窑变色彩。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因此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微妙变化之美。钧瓷釉色不但绚丽多变,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迂回曲折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加之深浅不同蓝色乳光釉,晶莹玉润,达到了类翠似玉胜玛瑙的美丽,形成了钧釉的独特风格。更为奇异的是,经过窑变自然形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堪为世间一绝——雨过天晴、高峡飞瀑、翠竹生烟、仙山琼阁、星辰满天、焰火怒放、寒鸦归林、层林尽染、漫天飞雪、海上仙山、火凤凰、神女峰之春、高峡出平湖——这些晖晕自然而成的美丽景观与中国传统的写意有着惊人的相似。
  中国写意画是用奔放的画法、简练的笔墨写出形神兼备的物象,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念。画家们在笔情墨趣之中,以酣畅淋漓的写意画法,“试图把写实、写意和幻觉的东西有机地结合在一齐(齐白石)”,达到“似与不似”的境界,境与情合,情与境生。钧瓷的窑变艺术也是如此,正如诗曰:“出窑一幅无人画”,是一幅幅没有作者的自然天成的彩墨写意画。每有惊世骇俗之作,让观者触景生情,产生无尽的联想。
  例如“东方欲晓”玉净瓶,通体紫红相润,下部较暗,犹如海上仙山呈现于眼前:蓝色的大海波涛汹涌,远处有座座仙山,缕缕阳光穿梭其间,使人联想起白居易的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还有一个花觚,窑变出一幅“神女峰之春”,只见峡谷曲折幽深,水雾缭绕,两侧奇峰峭壁,披满春装,其中一峰,漫山遍野紫红如花,峰顶兀立人形石柱,宛若少女,使人想起巫山十二峰中充满传奇色彩的神女峰。置身于这诗情画意的窑变艺术中,如饮醇醪,妙不可言,甚至还会产生“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诗句难描”的感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