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文字狱六大冤案:毁掉了意义堪比哥白尼的发现

 冬天惠铃 2012-07-19

 

·  清初文字狱六大冤案

文字狱,历朝历代均有之。只是有清一代,次数之多、株连之广、处罚之重,超过以往。 

清朝自顺治年间始,文字狱渐兴渐起。顺治朝,毕竟是平定中原的武装斗争为主,文字狱的发生尚属微不足道。康熙时,四海平定,文字狱便严重起来。大略统计,康熙时期发生20多起文字狱;雍正朝虽短,有案可查的也有20起。

文字狱毁了中国医学的巨大发现

康熙朝最令人遗憾的文字狱要数朱方旦《中补说》案。

朱方旦,湖北人,自称二眉道人。朱方旦是个名医。因其多才,医术高超,在当时很有名气。他的主要著作有《中补说》和《中质秘录》。这两部书都流传一时,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朱方旦提出了脑是人的思考器官。他写道: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所谓中道,指的是人的意念、记忆,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意识。他认为,意识是在脑子里面的,意念存在于脑。这是朱方旦对中国医学的革命性贡献。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把思维、思想感情等都归结于心及心的功能。所谓心之官则思。朱方旦认为才是思维中枢,而不是!此说一出,闻者无不惊讶,社会为之震动。儒生、官吏们,议论纷纷,大张挞伐,一致认为是异端邪说、大逆不道。

康熙二十年,翰林院编修王鸿绪跳出来攻击朱方旦,说他这是诡立邪说,妄言休咎,煽惑愚民,诬罔悖逆,并认定朱方旦犯有罔上,逆圣,惑民三大罪行。他奏请康熙帝按大清法律严处朱方旦。还有一帮满汉大学士也跟着煽风点火。大学士明珠还强烈要求:凡是收藏朱方旦书籍的人,也要严惩不贷。 

于是,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下诏将朱方旦处死,其著作尽行焚毁。朱方旦的肉体和思想,就这样被来了个彻底消灭。最可惜的是朱方旦的著作,竟无一字半句留传于世。而朱方旦在《中补说》和《中质秘录》这两部书中有多少超越传统医学的发现,我们就永远无从得知了。

朱方旦的这一认识或曰发现,应该说在当时世界也是非常领先的,其科学意义不亚于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的天文学说。然而,文字狱扼杀了他们。腐朽、愚昧、落后的封建专制文化道统消灭的不仅是朱方旦和他的思想,而且扼杀了中国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希望。

我们不得不提一笔,据说康熙帝是个重文兴教、热爱科学的主儿——曾向来华的传教士虚心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其中的讽刺意味让人哭笑不得。

戴名世只因一段文字被杀

戴名世《南山集》案,发生在康熙朝后期。

戴名世,桐城人。自幼聪颖,恃才傲世,遍游中国,名满天下。 57岁那年,会试第一,殿试一甲二名及第(榜眼),授翰林编修,参与编纂明史。戴名世曾著《南山集》,其中有根据方孝标的《滇黔纪闻》来议论南明史事,用南明年号,甚至还有顺治杀崇祯太子的议论。康熙五十年,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检举戴名世妄窃文名,恃才放荡……私刻文集,肆口游谈,倒置是非,语言狂悖。康熙命刑部查处。于是一场文字大狱就此开幕。

康熙处理此案,快刀斩乱麻,除戴名世、方孝标两族外,牵连甚众,为《南山集》作序的、刊刻的、贩卖的,与戴名世交往的很多人,均得罪被捕,其中有大名士方苞、王源等。

 此案原以大逆论处。这样戴名世将凌迟处死,其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十六岁以上者将悉数被斩,十五岁以下者及女眷将发边流放;为《南山集》作序者方苞也要处以绞刑;与此案有涉的方孝标家族也将被一并治罪。

在定性上,康熙很冷静。他对此案中的所谓悖逆文字其实并不在意,因为康熙朝那些明朝遗老王夫之等人的文字远在其上,康熙都能不予追究。但康熙最终还是没有放过此案,只是从轻而已。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下诏:戴名世处斩,已故的方孝标发棺戮尸,戴、方族人流放宁古塔。

宽容的康熙为什么硬要成此冤狱呢?有人说,都怪戴名世关于前明太子被害的那段文字。虽说那段文字说的是多尔衮,但康熙在几年前刚用同样的手法把崇祯最后一个儿子以冒充罪名诛杀,而且杀了他全部的儿孙。对号入座,康熙自然不快。戴名世不知忌讳,悲剧自然难免。

尽管如此,康熙仍高抬贵手。为《南山集》作序的方苞,原定死刑。后来,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做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朝又累迁为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乾隆元年,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因病告老还乡时,乾隆帝还赐翰林院侍讲衔。方苞大难不死还有后福,似乎要感谢康熙皇帝的宽容。

朝夕错位,年大将军被定92条大罪 

雍正朝虽短,文字狱却超过康熙。雍正初期,文字狱多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副产品。而后期,则转向镇压汉族文人反清思想和民族气节。

先看雍正初期的年羹尧案。雍正初登帝位,对年羹尧曾经大加赞赏,实乃口不对心,欲擒故纵。他在等待时机,网织罪名,除掉年羹尧。雍正三年,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天象极殊,年羹尧进表朝贺,他本想用朝乾夕惕一词赞美雍正帝勤于政务,但将此语误写成夕惕朝乾,雍正以此为借口兴起大狱。他指责年羹尧非粗心办事之人,不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可见有不臣之迹。他令官员检举年羹尧罪状,最后刑部定了92条大罪,凌迟处死。雍正故作仁慈,让他自裁了事。

受年羹尧案株连的是汪景祺。汪景祺是年羹尧的幕客,著有《读书堂西征随笔》二卷,送年羹尧收藏。年羹尧被抄家,搜出了《西征随笔》。雍正在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说汪景祺作诗讥讪康熙皇帝,大逆不道。于是汪被枭首示众,妻子儿女兄弟叔侄流放宁古塔。

另一个被株连的是钱名世。钱名世与年羹尧乡试同年,曾赠诗颂扬年羹尧的武功。年羹尧被诛,雍正给他的罪名是曲尽谄媚,颂扬奸恶,但没有杀他,只是把他革职回原籍。可笑的是,雍正捉弄人,他写了名教罪人四字,制成匾额,挂在钱的家中。还命知府、知县每月初一、十五去钱家查看匾额悬挂情况。钱离京时,雍正还命大学士、九卿以下京官作讽刺诗为钱饯行。京官们不敢不从,共有385人奉诏作诗,诗作极尽讥讽。雍正过目后,交付钱名世辑成专集,题为《名教罪人诗》,刊印全国,让天下人知晓。

徐骏死只因清风不识字

雍正八年的清风不识字案流传最广。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之甥孙。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字错写成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

胆大考官把雍正砍去了脑袋

雍正朝文字狱冤案中还有一个叫查嗣庭的人。他是康熙四十七年进士,翰林院编修。雍正四年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出个维民所止的试题,维止二字被认为是将雍正二字砍去了脑袋。这一下不得了,雍正下令将查嗣庭全家逮捕严办。查嗣庭尽管死于狱中,他的尸身却难得安宁,受到戮尸之辱。儿子惨死狱中,族人遭到流放,浙江全省士人六年不准参加举人与进士的考试。

雍正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

雍正帝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在他的统治下,文字狱也更多更严重。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

吕留良是一个著名学者。明亡后,他跑到寺院里当了和尚。吕留良躲在寺院里写了好多反对清朝统治的书。幸好没有流传,吕留良死了,没人找他麻烦。

有个湖南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的文章,十分敬佩,就派学生张熙跑到吕留良老家浙江去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张熙一到浙江,不但打听到文稿的下落,还找到吕留良的两个学生。于是四个人就密谋起反清。他们懂得,光靠几个读书人办不了大事。曾静写了封信派张熙去找担任陕甘总督的汉族大臣岳钟琪。岳钟琪见是劝他反清的,大吃一惊,把张熙打进牢监,并用欺骗的手法到湖南捉住了曾静,把他们怎样图谋造反的情节,一五一十报告了雍正帝。

雍正帝又气又急,立刻下命令把曾静、张熙解送到北京,严刑审问。知道曾静还跟吕留良的两个学生有来往。这样,案子就牵连到吕留良家。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把吕留良的坟刨了,棺材劈了,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

还有不少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