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秦王陵当年挖掘现场
大唐秦王李茂贞生于公元856年,薨于924年,享年69岁。李茂贞原名宋文通,唐代深州博野(今何北省保定博野县)人。18岁参加博野军,后就任皇家神策军军官,因平叛护驾有功,唐僖宗赐予他皇姓李名茂贞,并亲赐字正臣,并被载入皇家典籍。公元887年,李茂贞出任凤翔节度使,后一路升迁,先被封“岐王”,后官拜“首尚书令”,为百官之首,权倾朝野。924年2月,后唐帝庄宗封李茂贞为“秦王”。同年4月,李茂贞驾崩于凤翔府私弟,925年12月25日,移葬于北塬“先考大茔”,谥号忠敬。943年,其妻贤德太夫人刘氏(公元879—945年)病故于凤翔府,享年67岁,946年11月27日,归葬于先王宅。北塬,也就是今天被后人称为的陵原。大家现在看到的大唐秦王陵博物馆就是在原址上,于2004年5月抢救性发掘修建起来的。
大家一上北坡公园可能就有一种感觉,这里黄土深厚,水位偏低,每一捧黄土都带有灵气,确实有着深埋厚葬的最佳地理条件。再从地形上向四周眺望,东有青龙——与蟠龙原隔金陵河川道相望,西有白虎——与芝草原隔长寿沟相邻,南有朱雀——秦岭高耸犹如屏峰,天台山、炎帝陵历历在目,北有玄武——台阶式的高坡绵延至千阳岭。这样天下难觅的地貌特征,非常合乎帝王陵墓对风水的讲究。背依天阙,面耸云台,形如太师椅,秦王陵居椅中;又似簸箕形,秦王居箕心。实乃山川形胜、郁郁佳城之“风水宝地”。据史料记载,陵原在公元前史称北塬,至秦王陵建于此后,人们渐渐称其为陵原。陵原一名由此而来,一直沿用至今。也正是由于陵原确实是块风水宝地,李茂贞的祖坟也在秦王陵东边的不远处。欲知详情,参观地宫墓志铭时,大家自会明白事由。
大唐秦王陵沿袭了唐朝前中期的帝王陵寝模式而修建的,属于“同茔不同穴”的帝王帝后合葬陵。依照古老的传统习俗,东为大,西为小,所以李茂贞的地宫建在东侧,夫人地宫则建在西侧。
现在重建的陵园占地60亩,南北走向,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15米,园内建筑为廊园式结构,呈现唐代风格。园内布局依照“一主二辅”的格式排列,即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大殿、神道、月台、秦王殿,两侧对称的建筑为展览馆和其他辅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