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扁鹊出名?

 海是天的倒影 2012-07-19

司马迁的《史记》给扁鹊立过传,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便是给齐桓侯看病的一段故事。从“病在腠里”到“疾在血脉”再到“疾在肠胃”,齐桓侯的回答都是“寡人无疾”,还自作聪明地说:没病说你有病,这医生也太“医生”了。等到病重了,再找扁鹊时,扁鹊已经跑走了。也是的,病能治的时候你不让治,等到病入膏肓、神仙也束手无策时,名医还在这儿干什么?又不是走江湖卖大力丸骗钱的。
     与之异曲同工的一个故事,不见于正史,但也很耐看。说是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个,谁的医道最高?扁鹊答:“长兄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仲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故名闻于诸侯。”我家弟兄三个,我大哥的名气也就在家里,因为他能在病没形成的时候就防,不让病因成病;我二哥好一点,在我们家的那条街上有点小名气,因为他能在人小病的时候就治疗,不使其发展成大病;我没我大哥、二哥看病神,都是等到人成了大病时大用药、用大药,所以我的名气最大。
     查了很久,也没查出扁鹊的大哥、二哥到底叫什么名字。有种说法是扁鹊的大哥叫扁鸿、二哥叫扁燕,我怀疑是后人的恶搞,这名字的出处难道是陈胜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吗?
     还有个故事和医道没什么关联。说是一家失火了,因了街坊的扑救,才没酿成大损失。这家请客时,只请救火受伤的,却不请火灾前提醒他防火的人。“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这个建议曲突徙薪的人,好像也没名字吧?
     事情出来了,要处理,处理得好也是功劳,也是能力的一个体现。但如果能像扁鹊的大哥、二哥一样,能像建议曲突徙薪的人一样,防患于未然,那就需要更高的能力了。当然,这样的人不会得到很多鲜花和很多喝彩,但他们对我们的社会和谐,是不是有更多的功劳?见微知著,预防在先,是不是能避免很多不该有的损失呢?
多做些未雨绸缪的事情吧,免得临渴掘井时手忙脚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