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虫篆印的创作(一)■谷松章

 临泉书屋 2012-07-20
鸟虫篆印的创作(一)

鸟虫篆印的创作(一)

■谷松章

 

  鸟虫篆印如何创作,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即便是我们分析方介堪等印人的创作思想,也是我们的主观判断,谁也不知道作者当初是怎么想的,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作者自己。而且即使如此,作者个性化的回答也未必适用于读者。怎样创作,还在于作者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下面,笔者以自己的一批鸟虫篆印章为例,讲一下创作的构思与表现。这些印章有相当部分是早年的仿刻创作,正好向读者介绍从临摹到创作的过渡。我把这些作品分为4组。

 

1、鹊来草堂
  刚拿到这个印文,我担心“草”字不易摆匀,待到打印稿时,我才发现“草”本不难,难的是“来”字。“来”字的字形变化空间并不小,但由于“草”字是比较舒展而少盘曲的字形,而“鹊”、“堂”字形较碎,呼应“草”字只有靠“来”字。我把“来”字上半部处理为左右开张的结构,较好地呼应了“草”字。
  此印章法平正,用刀因线条排布不匀而选择了迟涩的刀法,并有意表现出轻重粗细的变化。

 

2、渑池吴行
  刻此印一开始颇为踌躇,主要是担心“行”字字形空阔,在汉鸟虫篆铜印形式中留下不易收拾的大空。后来,我考虑到汉鸟虫篆铜印一字内一般为8~9笔的规律,将此字下部反复盘曲,从局部看无疑是过分的处理,但放在全印看十分得体,不觉其多。另外三字未做过多的盘曲,是给“行”字一个合适的氛围。这种各字盘曲多少的差异在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中烟消云散。局部服从整体,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如此,这不仅仅是一种整体对局部的限制,更是一种整体对局部的包容,此中消息可堪品味。

 

3、“永刚私印”与“罗鸣私印”
  鸟虫篆印都以盘曲繁复为主要特色,但其中也有细微的差别。
  这两方印中的“私”字取自汉印“姜临私印”。此字造型圆转,颇具特色。选定这个字形后,这两方印在另三字的处理上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构思。
  “永刚私印”以“私”字为基点,其余三字的处理都尽量与之趋同,尽量设计出接近几何圆的文字笔画。同时,这方印在旨趣上吸收借鉴了河南淅川楚墓云雷纹铜镜与湖北曾侯乙墓铜尊盘那种繁复缜密的镂空纹饰,效果极为圆转流畅,因缜密精巧显得富丽堂皇。
  “罗鸣私印”中的另3字都选择了以横笔为主的字形,突出与“私”的对比,这方印的效果类于章法上“三平一变”的格局,很生动。
  统一与变化的关系在鸟虫篆印中不会太突出,但亦不可忽视。

5、“陈春思印”与“张永印信”
  如果把这两方印作一比较,则前者静穆后者灵动,当然,这只是相对的。
  创作一方汉鸟虫篆铜印,由于其盘曲变化的可能性较多,因此可以有不止一种方案供选择,但每一种方案都要考虑到自身的协调,“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讲的这种协调。
  “陈春思印”的构思基点在“春”字。“春”有多种字形可供选择,我最终选择了类于西晋“建春门侯”中“春”的字形,并对其加以装饰。这个字形横笔为主,为与之配合,我们把另三字也处理成以横笔为主。
  相比之下,“张永印信”因选取了有局部斜排叠的“张”字,全印都注意了圆斜笔的排叠,动感强烈。
  在以上这8方汉鸟虫篆铜印式的创作中,如果我们以疏密角度分析,则其笔画数量常高于汉印。这是因为印面稍大,笔画就宜相应增加,否则就要增加线条宽度。这一点是创作中与临摹古印不同的地方,应加以注意。

 

篆刻网络教学印论辑要(上)

■赵 明

  在网络上从事篆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赵明已坚持了数年,现将赵明网络篆刻教学的部分内容分两期刊出,以供初习篆刻者参考。——编者 

 

  ●现在探讨的多是些技法上的问题,尽管我非常想把它往“道”上引,实现“授之以渔”的承诺,但这肯定需要一个过程。有顿悟,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有渐悟,涵而养之,水到渠成。精品力作是每个艺术创作者所期盼的,但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吴昌硕说他一辈子刻印,成功的作品约在50方左右,而且是自己的用印居多(因为深思熟虑,有时间反复加工)。这样说,是不是我们没有希望啦?也不是,毕竟社会发展进步了。现在新的艺术创作观念、新资料、新方法、庞大的创作队伍和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是他那个时代想都不敢想的。因为有了展览,所以有了评委。回顾前六届篆刻展,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委就有什么样的作品风格出现。这些作品风格是否能代表这个时代?现在下结论似乎还早。一件印屏,也就那么几方印,全是精品,几乎不可能。把前六届篆刻展的获奖作品加起来,能在里面挑出精品来,也难!有的作者现在已经不刻印了。这些都是没有经过时间检验过的东西。剔除市场炒作等非艺术因素,有个性语言,又有传统影子,技法全面、观念独到、表现新颖、艺术结构比较完善的作者相对会走得远一些,出精品力作的概率也会大一些。我们这个网络教学班的最大特色是开放的格局,没有人为的限制。“形而下”的技法解析和“形而上”的审美悟道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样的好处,一是增加了评改作业的延展性,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有所思。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像在校的学生那样有大段的时间可利用。二是提高了评改作业的针对性。具体到每一方印,每根线条,每个敲击的痕迹。一方印一方印地解决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篆刻形式其实是很有限的,但它的艺术表现能力却是无限的。现在的篆刻创作从风格上仍可分成两大块:姓名专属类(斋、堂号、收藏印等)和艺术表现类。前者是实用的主流,后者是展览的主流。实用者长久,譬如大米、面粉,一日不能离开;展览者猎艳,譬如时装,娱人眼目。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深思。找准自己的十字坐标,从哪里来,要到哪儿去。定好自己的位,这个位是自己的审美喜好,如雄浑、清雅等,将所有的印式和文字全部纳入到自己的艺术表现“视力范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孜孜以求,打造自己的品牌。技法能力的提高是攀登篆刻珠峰必不可少的根本保证。
  ●好多年前,我的老师徐正濂对我说:“你的好作品,即使当今大家也不能为,但可惜的是不很多。”当时颇沾沾自喜,根本没往深处想。现在想来,几方好印能说明什么呢?“不很多”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真正领悟篆刻艺术创作的真谛,偶然的突击冲顶只是机缘巧合,能坚挺吗?能稳定持久吗?能是自己想要的那种风格吗……高原上才能出高峰。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创作总量的85%都是相当完备的艺术珍品,才有可能产生5%的艺术精品。因为,还要始终保持有10%的探索试验品(这里面可能会有成功的绝世佳作,但绝大多数是有想法而不成熟的粗品)。这是我理解的目前有可能操作的一个分寸,三个比例缺一不可。
  ●创作可分三部分:一是为自己的艺术理想,“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将来指望它能在篆刻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二是为展览入会而作,时风为主,以博评委之所好,印屏可以花哨点,印花以评委能看懂为宜;三是为市场,以买方要求为主,当然不能太降低自己的创作水平,而是循着对方的视界作适应性的调整。所谓“中了主家意,才是好把戏”,这一点有点委屈自己。
  ●篆法、章法、刀法都是相当重要的,不可偏废。学习过程中来回往复也是正常的,高超的技法往往是很个性化的东西,而我承诺的“因人施教”,是要成就你们自己。学员的理解力、表现力不一样,所以,这个目标是有相当难度的。我要尽我所能当好教练,避免学员走弯路,更不要走错路,耽误工夫!我要在学员的作品中比较敏锐地发现审美的苗头,加以引导,和篆刻原型的某一种印章样式对上号。先取得点的突破,然后再求面上开花,把思路理清,把渠道打通。把仅仅是学着玩学得浅,变为学得实学得深,进而能影响到自己其他方面的学习。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宏观上是这样,细节上又必须从一招一式慢慢教起。告诉你们什么样的线形是成功的,什么样的章法是稳妥的,什么样的刀法是可取的,等等。所以,我需要你们大量的创作,把各种艺术想法,甚至是荒诞的想法都刻出来,我不畏其难,不怕其烦,以我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经验帮助大家走向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