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的形成

 言果之 2012-07-20
  论坛声明: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个人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传真电话:010-88050800),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宇宙的形成 回复 | 推荐 | 收藏 | 树状
 作者: 杭三西 关注  于 2012-07-08 16:12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宇宙的形成
作者: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 申屠春民
本人对霍金的科学假说“宇宙起始于一个非常小的点(奇点)”产生质疑后思考并写作了本文,与现有欧美宇宙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极其不同的。
恒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原子,宇宙的主要成分也是氢原子。宇宙中存在的其它重原子都可以直接由氢原子通过核聚变生成或者间接由氢原子演变而成。由此,本人猜想宇宙起始于极大量的氢原子。
恒星是宇宙大爆炸或者星系爆炸或者星团爆炸产生的碎片,星团是宇宙大爆炸或者星系爆炸产生的碎片,星系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碎片。宇宙大爆炸于氢原子球。
在宇宙大爆炸前,没有正在进行核聚变的恒星,因此在空间中分布的氢原子温度极低。极低的温度使得氢原子之间相互排斥力较小,那么氢原子发生核聚变所必须的临界压力相对就低。
宇宙从大爆炸诞生后一直在膨胀,本人由此考虑氢原子存在的空间是无穷大的,于是就提出了“超宇宙”概念。

超宇宙
宇宙是超宇宙中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演变而形成的,相对于超宇宙而言宇宙是有限的、极小的。本人把包括宇宙在内的无限空间叫做超宇宙,超宇宙是无限大的、永恒存在的。
原始的超宇宙中基本均匀地分布着氢原子,温度极低接近于绝对零度,是黑暗的。总体来说超宇宙是极其稳定的。超宇宙的质量和能量的总和是一个常数,转化成能量的质量远大于能量转化成的质量,因此超宇宙的质量在减少而能量在增加,能量的增加最终表现为平均温度的升高。

宇宙的诞生
超宇宙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中极少的一部分氢原子逐渐聚拢成氢原子球,在其周围则形成了广阔的真空,这个氢原子球就是宇宙的前身。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氢原子球的密度越来越高,由外到内密度逐渐递增。氢原子球的核心部分密度最高,承受的压力也最大,终于在达到一个临界压力时,核心部分的氢原子在极大压力作用下克服了原子之间的排斥力而发生聚合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段时间后,高温高压使氢原子球发生了大爆炸,宇宙就此诞生了。

星系的诞生
氢原子球大爆炸的碎片迅速向四周扩散,它们是不规则的,质量有大有小,有些在核聚变燃烧,有些则没有燃烧。本人把这些燃烧着的氢原子团叫做超星,而没有燃烧的氢原子团叫暗超星。在扩散过程中,小质量的超星和小质量的暗超星往往被大质量的超星或大质量的暗超星吸引而吞噬,大质量的暗超星吞噬了小质量的超星后发生核聚变就成了大质量的超星。
大质量的超星在核聚变的作用下高速自转,核聚变迅速向周边蔓延,核聚变产生的高压力传递到超星的核心,达到核聚变的临界压力时,核心部分的氢原子也发生聚合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一段时间后,高温高压使超星发生了爆炸,星系就此诞生了。
超星爆炸产生的燃烧的氢原子团就是恒星,不燃烧的氢原子团就是暗恒星。其中大质量的恒星的核心部分的氢原子也会在达到核聚变临界压力时发生爆炸形成恒星团。中质量的恒星的核心部分的氢原子也会在达到核聚变临界压力时发生爆炸,但由于核心部分质量已经比较小,因此爆炸的威力未能将其炸得四分五裂,于是中质量的恒星的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着核聚变,这就导致其寿命是比较短的。小质量的恒星的核心部分的氢原子则在达到核聚变临界压力前被高温气化而形成稳定的长寿命恒星。大于临界质量的暗恒星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密度越来越高,核心部分的氢原子达到核聚变的临界压力时,也发生聚合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于是暗恒星发生了爆炸,也形成了恒星团或者恒星。
大于临界质量的暗超星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密度越来越高,核心部分的氢原子达到核聚变的临界压力时,也发生聚合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于是暗超星发生了爆炸,也形成了星系。
小于临界质量的暗超星或暗恒星则无法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致使核心部分的氢原子达到核聚变的临界压力,也就无法形成星系或恒星团。


猜你喜欢 [用户意见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