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热土滋养 吴昌硕纪念馆来苏搜寻第一手资料

 苏迷 2012-07-21

  吴昌硕纪念馆工作人员在怡园收集资料。□记者杭兴微摄

  苏报讯(记者 徐蕴海)“没有在苏州三十余年的积累,就没有后来的艺坛泰斗吴昌硕”,昨天,来自吴昌硕家乡安吉的吴昌硕纪念馆副馆长周亚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周亚乐等3人此次来苏,是为了实地探寻吴昌硕的足迹,苏州之行令他们感到收获颇丰。

  吴昌硕,浙江湖州安吉人,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公推艺坛泰斗,成为“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周亚乐说,2014年是吴昌硕诞辰170周年,届时,吴昌硕纪念馆的新馆将建成并对外开放。“吴昌硕成名在上海,而发展成长则在苏州。”同来的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副研究员范一安介绍,吴昌硕在22岁以后便在苏浙沪一带寻师访友,29岁曾在苏居住,39岁携眷在苏定居,68岁以前都是以苏州为大本营学习、积累、创作。
 范一安认为,是苏州浓郁的文人化气息吸引了吴昌硕。晚清时期的苏州,是中国书画重镇,文人雅士云集,尤其吴门画派非常出名。而名满天下的苏州园林,园主人也都是文化艺术界的名流。慕名初到苏州时,吴昌硕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但他虚心好学,求知若渴。融入苏州的文化艺术圈后,吴昌硕跟苏州当时的许多名人,如潘祖荫、杨见山等都有交往,受到了吴地文化艺术的滋养,扩大了艺术视野。

  怡园的湛露堂,晚清时曾为怡园画社所在地,吴昌硕经常逗留。吴昌硕的绘画一般认为是参加了怡园画集以后才走向成熟的。据怡园管理处提供的资料,吴昌硕曾自惭他的画乱头粗服,一度用功临摹恽南田的没骨工笔花卉,当时画坛精英顾鹤逸认为吴昌硕的笔路与八大山人近似,建议他以书法入画,还赠送八大山人的《白鹿图》。吴昌硕接受了这个建议,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

  苏州的师友在经济上也给了吴昌硕许多帮助。周亚乐一行在苏州博物馆发现了《铁函山馆印存》、《各家印谱》等吴昌硕早年的篆刻出版物,尤其《金石拓片考释》,非常有意义。范一安说,金石拓片是很珍贵的文物,以当年在苏州时的吴昌硕的条件,原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而他依托了苏州的文化艺术圈,才得以接触并进行研究。

  前昨两天,周亚乐一行从醋库巷,到通关坊、桂和坊、听枫园,直到怡园、耦园等处都走了一遍,收集第一手资料,希望借助丰富的史料,将建成的新馆“不仅是展示吴昌硕的作品和成就,而且能立体再现大师成为大师的成长历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